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两年前的5月26日,作家杨绛辞世,享年105岁。最近网络上掀起怀念潮,无数网友纷纷以"刷屏"的方式怀念杨绛,哀伤中蕴藉敬意,爱慕中充满礼赞。杨绛是一位有魅力的人,这种魅力首先是作品魅力。杨绛有才华,其长篇小说《洗澡》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但凡读过先生的作品,无不对她独特的文字风格有所领教。文字清雅中有克制,  相似文献   

2.
<正>当初之所以选汪曾祺的集子,是因为中学课本里选用了他的《胡同文化》《葡萄月令》《金岳霖先生》等几篇文章,出于偏爱,细细跟学生讲过,之后就有几个学生写了几篇关于苏州风物的随笔,质朴而饶有趣味,颇有汪氏风格,令我大为欣慰。汪老先生是个会说故事的人,他的作品中尽是小桥流水、小四合院、小胡同等别致的景象,极少有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面。他写凡  相似文献   

3.
<正>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今年已经103岁了。现如今人们提起杨绛,总要提起她是钱锺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锺书的。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锺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锺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杨绛小时,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杨绛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高一时,国文课本上有李后主的词,杨绛一读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12)
正2016年5月25日凌晨,作为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的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媒体称,"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堂相聚。而杨绛充满传奇与才气的一生也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钱钟书的成名作《围城》里有大家都颇为熟悉的经典之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却想出来。"尽管钱钟书在书中说出这样的感慨,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位让他不想走出"围城"的妻子——杨绛。  相似文献   

5.
李需把整理就绪的散文诗集《拐个弯是村庄》发至我的邮箱,同时给了我一个任务:写序。我乐意遵命。我的理解,序即读后感,必须先读作品。当我把集子通读一遍后,第一个印象:这是有根的作品!不仅仅有根,而且根须深深地扎在大河北岸的黄土地里。  相似文献   

6.
爱泼斯坦老人辞世前的绝笔之文,也许是应我之特别请求,为我的一本名曰《江南问水》的集子所作的跋:《和平的祝福》。记得那是2004年8月1日,他还在北戴河休养,竟不嫌弃我的打扰,为我的一本集子作跋;这里我还要说,尽管他是按照序写给我的,而我事先就说好用于书后的跋,是跋而不是序,他知道了以后,实在是不在乎这一点,还很快同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的《中国红十字报》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古驿道上悟道者——读杨绛新作《我们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先生说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诚哉 ,斯言 !她没有被相继失掉两位亲人的大悲痛所击倒 ,以九十多岁高龄记下了平生心路历程。从她慢慢咀嚼和品味痛苦的感受中 ,我们看到了 :人间也没有单纯的痛苦。由钱锺书、杨绛和钱瑗组成的这一个精神家园 ,洋溢着关爱、谐趣和温馨 ,是令人羡慕的美满家庭。从构筑到失散 ,六十多年来始终蕴含着从容和恬静 ,同时又交织着与命运搏斗的思考、悲伤、朦胧、醒悟、甜美、奋斗、无奈和果敢。1933年 ,钱穆先生对当时只有22岁的杨绛有一句脱口而出的评语 :“我看你是个有决断的人 !”(《车过古战场》)此话真…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干校六记》 ,到前年面世的《我们仨》 ,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 ,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杨绛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 ,她的《我们仨》一版再版 ,至今热度不减 ,这更让许多读者感受到了“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 ,杨绛仍然大家风范 ,难怪夏衍发出过“你们捧钱钟书 ,我捧杨绛”的声音。正是为了对夏公这一呼吁的一声微弱的呼应 ,笔者创作出版了《杨绛传》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 ) ,自己在写作这部关于杨绛先生的第一本传记…  相似文献   

9.
孔曦 《同舟共进》2009,(10):48-48
我一位师友的女儿年届三十,才貌俱佳。原以为她早已步入婚姻殿堂,近日说起,却仍然小姑独处。细问之下,原来那个准姑爷虽然家里有钱,却不成器。三十好几的人,放着家族企业不管,整天晨昏颠倒,沉迷网络游戏。这头对爹娘说要陪女友;那厢骗女友说公司里忙。日子一久,西洋镜被戳穿。师友的女儿遇人不淑,虚掷了好几年青春。  相似文献   

10.
(一) 5月10日中午12点15分,安远县九龙公安分局值班室接到一名女子惊恐的报警电话:“我叫肖红,我女友赵静兰被人杀死在远通机械公司临衔的出租房409房间里!”  相似文献   

11.
罗四钨 《小康》2008,(1):104-104
一天半夜,电话似凶铃响起,原来是做小白领的女友看完电影《色戒》后,又找来小说《色戒》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读,感动不已,一定要与我分享。女友不依不饶地给我讲了大半个小时,硬是用索引法把那一万来字的《色戒》解构成一个感天动地的伟大爱情。没几  相似文献   

12.
张祖林 《创造》2008,(9):90-91
久违了黑白世界的人们,如果稍加注意《邹引知人物摄影100》,便会产生一种清纯和古朴的感觉。毫无疑问,它给我的感受有几分宁静和自然,也有几分和谐与淡雅。或许,这正是云南电视台主任记者邹引知先生的初衷。在我的印象里,这本集子是云南省第一本人物肖像摄影集。从这个意义上讲,虽说不是什么“填补空白”之类的成就,却完全可以说是云南摄影界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3.
【案例】:近日,被告人逯长久为了帮助吸毒的女友戒毒,非法持有毒品海洛因51.45克,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逯长久今年32岁,是吉林省白山市人。1999年他到广州打工,因住在孙某女,29岁家开的旅馆而与其相识。在交往中,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0年7月的一天,逯长久发现女友孙某竟然是个瘾君子,震惊之余,他开始苦苦规劝女友戒掉毒品。孙某虽然嘴上说戒,却无法真正摆脱毒品的诱惑,越陷越深。2000年11月,逯长久再次恳求女友把毒品戒掉,孙某说:“在广州这样的环境里我根本戒不了,周围吸毒的人太多…  相似文献   

14.
○法国影星阿兰德隆主演的巨片《蒙面人》中,一个被追杀的硬汉冒死去看他的女友,他说:“所有的花店都关门了,我采了一些路边野草花!”想来真是颇有深意,在八面埋伏的环境中,那一束路边野芳是怎样一种心情啊。  相似文献   

15.
<正>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一所偏僻落后的小学分校任教,紧张的教学工作和山村寂寥的生活,让我感到单调乏闷。不久,学校订了一份《当代广西》,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事们都争抢着来看,我更是对它情有独钟。每天晚上,我改完作业备完课,便悄悄一个人躲到寝室里,打开《当代广西》津津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位年轻的文友自南方来,光临舍下,品茗小聚。闲聊中谈起杨绛新译的《斐多》(辽宁人民版)。我正要问他读后感,他倒先向我发问。客:杨先生译的《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这些在读者中和翻译界,都享有广泛的盛誉,可让我惊奇的是,老太太怎么翻译起希腊哲学来了?杨老已经九十岁了吧?主:九十大寿已经悄悄度过。客:她为什么在九旬之际,想起翻译  相似文献   

17.
<正>因为与《中国民政》的一次牵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政人,使我对民政事业有了永恒的情愫,并在文字的园地里流连徜徉,创造辉煌。《中国民政》是我无声的师长、工作的"宝典"、展示的平台、前行的导航。1991年8月,我高考名落孙山,爱好书法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大纵湖镇政府毛遂自荐,有幸被录用为党政办公室文字誊抄员。工作之余,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8.
余纪 《协商论坛》2016,(6):54-55
5月25日凌晨1时,杨绛先生以105岁的高龄在北京病逝,引发人们无尽感慨.1969年11月,在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的钱锺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劳动,与河南结下了不解之缘,钱锺书的《管锥编》、杨绛的《干校六记》就是在这孕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失散     
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读完了合上书,那种很浓厚的心酸一直缠绕在心头,而这样的一种心酸来自于非常平实的语言。杨绛先生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死亡的另外一重含义。失散。  相似文献   

20.
名著《堂·吉诃德》自问世以来就被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读者及评论家们赋予了不同的理解。对于主人公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界定也一直是相关研究学者们所探讨的焦点。杨绛先生作为《堂·吉诃德》的译者,对于该部作品的研究成果颇丰。从小说写作手法到人物塑造,杨绛先生均以独特的角度分析了该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