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批判的社会理论,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引向了历史的深处.它所强调的是,真正的社会理论应该以批判性和实践性为其本质特征,以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为其价值旨趣,以对现代性以及理论自身知识建构双重意义上的批判、规范与重建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重建理论与公众的联系,实现社会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最为重要的深刻根源,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以实践为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我国多年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党明确提出和创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政治文明理论的继承 ,而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加强法制建设是当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重要构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发展 ,首先取决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取决于后人对前人的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突破 ,才有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遍布全球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创新与突破 ,才有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中国革命从一开始就突破了已被某些人认定是“铁律”的结论 ,创造性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努力 ,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样地 ,在今天 ,社会主义的希望仍然在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突破 ,发展完善。为此 ,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性的理论创新。中共十三大报告全面提出并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确立的标志。这一理论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效避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阶段方面不切实际的理论空想和消极思潮,保证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跃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它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宝库。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总体思路是:在理论上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上搞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战略上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揭示了当代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戴木才 《岭南学刊》2004,3(2):15-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之一。这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论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追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指出了社会及其发展的实践本质。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和直接现实性品格。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往往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盲目性,由此决定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批判作用。社会发展不存在一个外在的目的或预定的目标,而是由内在于社会之中的人的有意识活动实现并体现出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表明了理论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理论创新在实践和理论互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最新概括,意义重大.在理论上,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界定、主要任务的明确、根本宗旨的强化",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在社会变革的模式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发展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平稳转型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世界社会转型理论.  相似文献   

10.
韩淑杰 《理论月刊》2003,3(11):21-22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人的思想、制度都充满活力以搞活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路径。因此,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文强 《人民论坛》2012,(11):190-191
欧美的金融危机表明,资本在全球空间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矛盾的产生仍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文化冲突;资本凭借虚拟的方式实现空间上扩张的同时,风险也急剧增加。空间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回溯和前进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空间上的特征,探索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型空间,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冯凡彦 《前沿》2013,(19):62-65
舍勒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共同体精神的破碎,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文化危机与意义危机,而深层根源在于价值秩序的颠倒.在他看来,自我获得的价值凌驾质性价值、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世俗价值对神圣价值的倒置等价值颠倒,是导致现代人意义世界凋敞的根本原因.舍勒在价值秩序理论基础之上,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深刻反思与批判,为我们理解现代性、观察现代社会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但理论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支柱,本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性、实践性、特殊矛盾性、开放性理论特点,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基本矛盾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内在的差别性基础上的,差别被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抹平差别必然扼杀活力,和谐社会就失去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16.
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课题。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赋予了时代和现实的崭新内涵,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理论与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成果,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展,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时期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品交换体制选择的基本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为社会主义国家找到一种适合一定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突出贡献。必须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坚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创新作为一种存在与发展状态,要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成为人们的理性自觉。创新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民族特征。这种状态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需要与之匹配的创新文化价值系统的支撑。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原始动力还在于文化创新。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人格追求、伦理情趣等经过生活的提炼和岁月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近100年中都是在批判孔子儒学。其中多有误解与曲解,需要澄清。有些是缺乏历史事实的根据,有些缺乏充分理由,这些说法,也需要辩驳。通过介绍历史基本事实,从儒学是否妨碍经济的发展,是否妨碍科技的发展,是否阻碍社会文明进步三方面来讨论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罪过还是贡献。有人以为社会进步了,儒学就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儒学在世界各国包括先进国家受到提倡和尊崇,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从理论上探讨,任何传统思想都不能全盘接受,都是需要批判继承的。因为任何思想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中,都需要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是批判继承的,有选择的,不可能全盘否定、彻底抛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