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瞭望》1995,(22)
’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掠影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装流行引导者和企业决策者汇聚北京,共同奏响“’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之歌。王辉摄影招迂回归大自然’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掠影...  相似文献   

2.
’95中国艺术博览会于8月3日至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间有关人士认为,北京首次举办这样的博览会,意味着中国艺术市场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一年一度的中国艺术博览会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博览会,从1993年才开始创办.前二届主会场都是在广州.据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说:其所以将博览会主会场移至北京,  相似文献   

3.
文迪 《瞭望》1997,(37)
着眼培育健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文迪一年一度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已举行了五届。每届都有新面貌吸引观众,都推出新套路适应市场的发展。第五届,即于8月下旬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97中国艺术博览会,可谓规模空前。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艺术机构、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8,(42)
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意味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将迎来5周岁生日。这是一串喜人的数字:自2004年11月3日至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前四届博览会共有20位国家领导人、6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累计设展位12868个,参展企业7413家,参展商和采购商8.2万名,贸易成交额49.2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222.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2203亿元人民币,大大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42)
<正> 年年商机无限,岁岁精彩有约。10月20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如期在永久举办地南宁举行。这是随着年初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营后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正一、广西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经验新经验一:中央战略地方化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把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政治、经贸、外交、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和重要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南宁渠道",积极服务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把中央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天正式开会。  相似文献   

8.
杜新  李嘉 《瞭望》2003,(48)
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今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由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这对于广西南宁来说,是巨大的契机。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承办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高虎城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将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于一体,充分展示自由贸易区经济  相似文献   

9.
应全面建立起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内部机制,并以此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和实质载体 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意味着这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中国举办的盛会,迎来5周年。此前连续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有23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6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南宁这个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达成了多项共识,形成了多个机制,开辟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渠道。大家已越来越习惯于一个称谓——"南宁渠道"。这一"南宁渠道",成为11国搭台,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5,(10)
中国气功走向世界据澳洲95年1月号《东方邮报》、《自立快报》、《澳洲新报》、《华侨时报》、《华声日报》等发布的信息称,由世界气功名家联谊会和世界气功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世界级优秀气功功法”评选活动历时15天,于1月3日在悉尼结束。评委会在六百余种当代流...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48)
10月底至11月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同期在广西南宁举行。三大“盛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史新的里程碑。“三会”是成功的盛会,得到各方普遍赞誉。与会领导人对“三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嘉宾盛赞“三会”办出了高水平,参加博览会的客商也认为博览会的经贸成效和各项服务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2.
8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96中国艺术博览会落下了帷幕。这次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给人留下的不仅是它空前的盛况:8300平方米展厅内展出的5000多件美术品(包括中国画、油画、书法、雕塑、版画、民间美术等)丰富多采,也不仅是它的市场效应,而更为宝贵的是它给我国艺术市场的规范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艺术博览会,在国外一般是艺  相似文献   

13.
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科博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60多万参观者,他们参与了博览会百余场相关活动,通过网络、电视了解、收看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其间共签订科技、经济合作项目397个,总成交金额73.5亿美元。已经举办五次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正在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魅力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8,(46)
火红金秋,硕果飘香,绿城南宁,朱槿花艳。10月25日,为期4天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其永久举办地南宁落下帷幕。盛会、机会、互惠。4天来,本届博览会将金桥飞架,五载同心这一主题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友谊、合作、发展、繁荣。5年来,承载着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命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用一系列可喜的成绩阐释:10+1>11,这一不等式的巨大魅力。短短4天时间,本届博览会举办了31场投资推介活动,博览会共签订国内外合作项目352个,总投资额11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6个,总投资额63.6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4%。国内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42)
<正> 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提前三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231 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2009年双边贸易额为2130.1 1亿美元,降幅明显低于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的下降水平。2010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 1个百分点,博览会已成为经贸促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杜新  李嘉 《瞭望》2005,(41)
蕴涵着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深意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展现和反映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经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辉煌时刻之后,虽然政界、商界和承办方广西对即将于今年10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拥有不同的期待,却折射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对于推动亚洲经贸合作和地区共同发展相同的愿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柴歌 《侨园》2012,(6):69
5月14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来到正在紧张建设中的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现场,实地考察了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筹建情况。陈政高指出,举办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不仅可以提升锦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推动辽宁对外开放和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首次在海上举办,活动内容丰富,展览水平高,这是往届世界园  相似文献   

18.
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世界博览会在展示社会成就、增进交流、促进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各届世博会对推动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世界博览会也是文明的栽体,它传播文明,象征进步.上海申博成功,给上海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上海将从一个区域性的大城市过渡到"世界级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也将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切始于世博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腾飞.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2)
2016年9月,中国相继在杭州和南宁举办了G20领导人峰会和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的背景下,这两个以中国为主场的国际盛会,将国际关系新理念实践推向一个新高度。前者表现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后者表现为"周边外交",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总布局。  相似文献   

20.
洋服品牌称雄当今中国高档服装 市场,毫不顾及国人的不平与 “无奈,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与此同时,洋面料大举挺进服装材料市场,也令中国纺织服装界难以招架,这“趋势在不久前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和纺织品博览会上又一次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参展的中高档成衣80%左右全部或部分采用进口面辅料。 这届纺织品博览会上,国际展区与国内展区相隔数米,差异却不可同日而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意大利、韩国面料的代理商展位前,经常吸引众多的参观者,尤其是意大利面料的新奇让人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的立体花型宛如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