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发源于西方,当前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西方公民社会思想发展和扩散的结果。因为有着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数量、规模和影响上大  相似文献   

2.
工人运动与西方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是近代资产阶级仅对封建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近代社会确立以来两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西方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大抵有两种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分别代表了近代以来两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不同历史作用的两种基本轨迹。无论哪一种轨迹都显示出,工人运动对西方民主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变革。西方民主的演进正是这种变革的重要体现,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理应有新观念、新学说。但任何新观念、新理论、新学说,都不可能割断同历史的联系。因为无论多么新的观念、理论、学说,在它未产生之前,便与相关的观念史、理论史、学说史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我们学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可不学习、借鉴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近代的经济学说。这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游联璞教授主编《近代经济学说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游编《学说史》”)的重要动因之一。事实上,游联璞教授也曾同笔者谈到,无论是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还是研究现代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熟悉经济学说史,方能明了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发源于西方,当前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西方公民社会思想发展和扩散的结果。因为有着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数量、规模和影响上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同行,其年度预算甚至超过一些小国的财政预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资助下建立的。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员由来自百余个国  相似文献   

5.
东亚的崛起,使自近代以来西方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东西方力量结构的变化,使两者间原来具有的依附性的不平等关系开始转变为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东亚对西方亦步亦趋或受遏制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西方对东亚经济优势的丧失,必然会连带性地造成其对东亚的道德优越感和文化优越感的丧失.东亚的崛起,打破了西方经济增长和主要动力中心说、现代化即西化说、欧洲战略中心说和西方文明中心说一度在世界学术界所占据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6.
民主,在西方历史上受到持久而漫长的批评,并在近代以来也曾不断地被仿冒.但民主一词的西方本义是"人民的统治",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和政治操作者也都受到这一理解的影响.但是,西方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同西方的民主本义之间却一直存在着人们试图弥合而又始终难以弥合的背离、矛盾和冲突,如:谁是人民?人民能够直接统治吗?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吗?怎样的"多数"才算"有效的多数"?代议机构及其成员能充分代表和体现民意吗?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正是在主动或被动地破解这些诸多难题中,形成各种民主理论流派,并在总体上推动民主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讲: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及其借鉴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必须付诸于具体的经济模式。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今天探讨其历史必然性,既不应该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简单类比,也不应该生搬硬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只能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寻求答案。一、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民族多难,人民痛苦,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俯  相似文献   

9.
彭健 《团结》2011,(5):52-54
当现代意义的西方政党制度在中国近代社会甫一现身,中国社会便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政党运动,中国政治由此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在民初那段政党纷起的年代里,孙中山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丰富的政党思想和政党实践及其绵延至今的重大影响,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殖民主义历史评价问题上,历来存在各种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其根本分歧是,殖民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无进步意义。西方某些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和“解放”,“如果没有外来帮助,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议会民主制度都不可能产生出来”。与此同时,第三世界许多学者却认为,  相似文献   

11.
持续500多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在当代世界留下了"西方文明"的绝对主导地位。文章通过对15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重新审视,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历程进行一系列新的总结,并对"西方文明"扩张背景下的人口跨国界流动作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全球化时代人口跨国界流动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未来的对外战略提出了若干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态度,与其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心理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它与近代中国国门被迫开启后既要学习西方又要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相关,也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条件和经济特点、与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等有关。分析近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心理,以期关照当代中国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界对资本主义认识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模式可以描述为"外诱--模仿型".与西方发达国家"内激--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不一样,同时,它身上有更多的工具色彩.这使得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参照资源,即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和中国本土的政治制度安排.其错位体现为既有忽略国情而盲目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又有以国情为理由而过分迁就现实.为此,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发展遇到的困境主要是:当代中国民主化过程与公务员制度化过程重叠,后官僚制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影响,过去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包袱和当代中国的动力困境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历史、民族和文化等领域不断衍生,形成了虚无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图景中的表现形态,即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种样态。从虚无主义的演进逻辑来看,西方"虚无主义"强势传入的外部冲击力、社会舆论中由怀疑氛围逐渐聚拢而催生的现实生成力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虚无"基因的历史根源力,共同交织为虚无主义成型的三重动力。为警惕和防范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扩散,近代历史中积累的以历史眼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民族情怀驳正民族虚无主义和以文化省思肃清文化虚无主义等应对经验,为当下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的统一,是理论系统性和实践不彻底性的统一,是形式完备性和内容虚伪性的统一,是结构复杂性和本质唯一性的统一,是明显阶段性和发展曲折性的统一。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从中汲取、借鉴有益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否定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质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迎合了西方和平演变和分化中国的战略企图,成为在社会意识领域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思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张芬  王晓荣 《理论导刊》2016,(8):117-120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是一个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不断蜕变的历史时期,仁人志士渐渐从各个方面认识到,在现代化浪潮中中国不得不学习西方。然而可贵的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也同样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及责任。然而中国自身的历史脉络意味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军绅政权、国民党等政治势力虽曾致力于现代化,但只有重建崩坏的中国乡村基层政治秩序,才能建立一个有能力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政治机器,而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