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冲突转化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取代冲突化解理论的地位,成为冲突干预领域主流理论.它强调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转化冲突的争议事项、情境、规则、结构和主体,为冲突化解扫清障碍.它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持续性和破坏性的冲突,也部分地适用于中等规模、有一定持续时间和产生一定破坏性结果的公共领域冲突.对于由于快速发展而处于冲突多发期的社会来说,系统的冲突转化将有助于各种冲突的有效化解,为社会的深层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师生冲突自古有之,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师生冲突逐渐严重、升级,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师生关系是“人伦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双重存在。引起师生冲突存在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等三方面原因。解析、研究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其探讨如何缓解师生冲突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指归。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师生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冲突自古有之,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师生冲突逐渐严重、升级,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师生关系是“人伦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双重存在。引起师生冲突存在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等三方面原因。解析、研究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其探讨如何缓解师生冲突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指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社会冲突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情况下,犯罪学应该突出比较优势,重点研究社会冲突中涉及的犯罪问题。通过追溯几位出嫁女维权的身影,采用实证方法关注微观个案,折射出规则之下的利益之争与冲突事件的起因、救济欠缺与冲突事件的形成、越界行为与冲突事件的转变的基本脉络,也发现了急需以犯罪学的智慧提升社会冲突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犯罪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2年4月成立的中国犯罪学学会,标志着我国的犯罪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以犯罪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突破口,深入考察了国内犯罪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况,认真梳理了国内犯罪学学科分布及研究现状并做一简要评价。最后,在对犯罪学学科热点学术问题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对犯罪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e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激进犯罪学学派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时代突出的特点: (一)近4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与思想核心。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我们既不能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而完全吸纳,也不应因其与中国社会现实存在冲突而一味拒斥。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后现代主义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犯罪学高层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犯罪学高层论坛于2010年7月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对社会冲突乃至社会敌意事件的研究,可以从政治化、刑事犯罪和维权三个视角展开。造成中国社会冲突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结构洞理论看,传统的治理机制作用迅速下降,致使社会积累了不满;第二,从结构紧张理论看,由于社会自身结构限制了某些阶层达到目标的能力和手段,使之要想达到目标,就只能通过制度性手段以外的非法手段;第三,四类社会冲突在基层的聚积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第四,劳资矛盾引发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第五,社会资本过度流失构成了我国社会冲突增多和加剧的社会背景,而政府作为构成了制度背景;第六,不良信息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论坛提出的解决社会冲突问题途径和对策是:一是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从以管制为主要方式的社会管理走向以契约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二是进行刑事政策调整,妥善化解矛盾;三是进行社会结构调整,构建社会主体意愿沟通机制和社会敌意缓冲机制,维护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并加强对边缘群体和弱势个体的人文关怀;四是解决社会的心结问题,提高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五是建立新的公共安全机制,完善释放机制、分享机制和流通机制;六是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从文化、权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秩序整合。此次犯罪学高层论坛邀请了关注犯罪问题研究的社会学界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参加,这种多学科的整合扩大了犯罪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研究的范式,更大限度地改变了以规范法学的思维进行犯罪学研究的陈旧模式,也标明了中国犯罪学理论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犯罪地理画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警官迪·金·罗斯姆首次提出,它通过对系列犯罪案件的空间分析,进而判断犯罪嫌疑人最可能的居住区域以及下次犯罪地点等。本文论述了该技术的犯罪学理论基础、软件评价及其在系列犯罪案件侦查中的应用案例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兴起的新社会运动风潮,马克思主义模型在诠释这些社会运动的发展时遇到了不少难题.马克思认为,人类全部的历史可以被描述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被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劳资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冲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冲突理论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学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它将文化冲突问题运用于研究犯罪成因。文化冲突存在于两个层面,即外表冲突与内心冲突,基本冲突与从属冲突。将文化冲突理论运用于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能够使我们认识到文化冲突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进而还能够在如何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上得到有益的启发。影视剧分级制度能够从源头上解决一部分的文化冲突,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人口的高速流动,我国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美国犯罪学家塞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冲突论,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视角为犯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意义的解读,这一理论对今天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冲突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犯罪学家柯布林和米勒提出的价值冲突论,为我们深入研究犯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价值冲突是导致行为失范进而引发犯罪的直接原因。我国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等。面对激烈的价值冲突,只有从各方面大力提高文化融合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加罗法罗的“自然犯罪观”是道德犯罪学的启蒙。他从基本道德出发构建犯罪概念、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 ,对西方犯罪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解读加罗法罗 ,对中国“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颁布,但尚有许多问题没有理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与宪法的关系问题。宪法在内国法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法律都需以其为依据并不能与之相冲突。界定冲突法与宪法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冲突法的性质。宪法对冲突法的规制方式分为三种,我国冲突法立法应区分大陆部分立法和区际冲突法立法。对于大陆立法采用宪法作为冲突法立法指导的模式,对于区际冲突法则要采取改良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有效化解矛盾,而仲裁作为一种带有民间性质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能够公平合理、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它的中立性、民间性、便捷性等特点都能在社会管理中加以运用和充分发挥;仲裁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仲裁调解的广泛适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菲利将实证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犯罪社会学理论体系。在对犯罪原因的分析上,他在否定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因素三元论;在对犯罪现象的分析上,提出了犯罪饱和理论;并在把社会防卫作为刑罚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防卫措施。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实现了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犯罪学的犯罪概念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而无定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犯罪现象,我们必须对人类的违规行为进行分类,把人类的犯罪现象视为违规现象的严重状况,并揭示人类违规现象产生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和利益冲突。只有这样,犯罪学的犯罪概念才能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区际冲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问题,理论上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各复合法域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也不尽一致.在我国,目前存在四个不同的法域,在解决其间法律冲突的时候,是否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以及如何维护本法域的公共秩序,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法域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规则以及各法域分别制定区际冲突法这两种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中,应该采取"有限适用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展示了权利冲突的各种现实的存在范式,简述学界对权利冲突的各种学说,提出化解冲突的有效机制,即构建一个基于人类正常心理需求支配下的权利位阶体系,深入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各种权利并不是按正常的权利位阶顺序排列的原因,进而探求各种冲突的权利之间的特殊博弈关系、转化关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