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理性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代哲学和人社会科学的主题,既是对于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也是对于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合理性研究表征了当代哲学主题的转换及发展的趋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逻辑诞生前后(1873—1931)的逻辑哲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中以布尔、弗雷格和胡塞尔等为代表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围绕着逻辑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展开的争论尤为重要。这些争论不仅构成了当代逻辑哲学的直观背景,而且某些论题仍然在当代逻辑哲学的讨论中得以延续。同时,作为一种历史的考察,它也有助于我们纠正某些当代因缺乏历史的分析而形成的偏见。也许更重要的是逻辑哲学也需要像分析哲学已经做的那样,通过对自身学派的历史考察来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4.
苏淼 《前沿》2012,(9):52-54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从当代科学技术中采撷其精华,汲取其营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哲学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课题。广谱哲学之所以值得研究,就在于它在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以一种新的方式,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20年哲学界的努力,我国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开始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反思现实,从而使哲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良好态势。在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自己的浅见,并求教于学术界。一、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发展首先要求哲学思维范式实现变革任何哲学理论研究,都是在一定的思维范式的制约下进行的,思维范式决定了理论研究者观察、研究问题的基本视角和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理论研究的总框架,理论研究者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这里讲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迄今的整整半个世纪。它的过去,是背负着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因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它的未来,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在这个新世纪面前,中国人民既面临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又有可供民族腾飞的大好机遇。这就使得总结半个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哲学思维成为一件十分重要和极有意义的事情。总结50年的哲学(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同)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视角。本文的视角是: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这一视角看,哲学在这5…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的理论中,我们把握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并透视出一种新的哲学—引导中国走向对世纪的哲学。邓小平哲学思想所提供的哲学思维方式、新的哲学主题、哲学研究的视角等,无疑是改变现在哲学研究落后现状的一条最佳选择的出路。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所体现的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其实质说是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即对待人和人的世界的根本态度和根本方式的变革。由于他深悟哲学的实质—时代精神的精华,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他那独具特色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曾东 《长白学刊》2008,(5):27-30
马克思哲学建立在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基础上。与现当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不同,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既有“断裂”的一面,又有“连续性”的方面。传统哲学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乌托邦精神的影响,二是浪漫主义精神与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影响,三是启蒙运动与启蒙精神的影响,四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区别于现当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的激进否定态度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保守”和“激进”之间保持一种辩证的平衡,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思想的张力,这是马克思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邓小平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如何合理厘定邓小平哲学,给邓小平哲学予以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对邓小平哲学的理解与宣传。本文提出邓小平哲学即改革哲学的观点,就是对邓小平哲学的一种新的厘定尝试,以期伺仁共商。一、邓小平哲学即改革哲学的理由现在研究、宣传邓小平哲学、大都把邓小平哲学名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理论。这个概括既没有反映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际.也没有揭示邓小平哲学的实质,而且内容分散、缺乏逻辑。我认为,邓小平哲学即改革哲学。其理由…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哲学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寻找和确立当代“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问题”。人类哲学虫上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哲学的问题”类型:“提出的”、“面对的”、“遭遇的”和“发现的”问题。这四种问题类型对于当代哲学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可谓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体现着"实践精神"的哲学理论,他的内在结构理应是"按照实践逻辑展开的一定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哲学抽象".为此,从"实践"这一视角去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 当代中国哲学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要为现代化服务,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哲学。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离开历史唯物论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传统作法,却背离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实质,有碍哲学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09,22(2):5-8,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出发点,现实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从事感性物质活动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而现实的人也即是大众。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大众化。也要求大众化。“大众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种诠释与传播技术,它更从现实性、主体性、革命性、民族性、当代性等多重维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本质仍然存在着争议。实际上,在马克思本人那里,其哲学思想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推动这三种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18.
陆杰荣 《长白学刊》2003,1(1):41-44
要从哲学观的角度确立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就要从实质的意义上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论取向与时代意义。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主要是把握当代哲学的理论意蕴,在此理解框架内来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李世荣 《求索》2013,(8):98-100
现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将语言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哲学流派都很重视对语言的哲学考察,把语言哲学看作其他哲学学科的基础。同样地,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的,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康德在其学说中认为语言更多地只属于人的知性能力引导下的人的产物,是次一级的.而不是与人的理性、知性、感性能力一样被当作一种原初的能力。本文尝试发掘康德的语言观,并从康德语言哲学与当代语言哲学的离散与交互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康德语言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希望能对欧洲大陆的语言哲学研究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对这个理论过去有一种教条主义的简化、绝对化倾向,现在则出现了另一种贬低、否定的倾向,因而需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它,并结合当代实践和认识加以充实和发展。应该说:这一论断仍然基本正确,理由有三。一、理论来源于实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在于它反映了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二、它是核心问题。哲学上其他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这个核心的各个侧面,哲学家们如何解决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