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方面。刑事法治的规制对象直接指向以社会整体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因而对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特殊意义。宽严相济政策是刑事政策实践的最新成果,在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犯罪防控与人权保障这两大刑事治理目标之间的平衡,从而能够立足于刑事安全领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仁泉 《法制与社会》2010,(32):298-298
刑事自由裁量权主要是指在刑事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由相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刑事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对实施的多种方式的自由选择。本文主要通过刑事自由裁量权在宽严相济政策下的价值分析、行使原则的论述,试提出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完善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严打"到现如今所倡导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整背后映衬出了社会背景的变迁、民主法制的进步,以及法治观念的完善和保护人权意识的增强。施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区别对待,宽严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4.
徐宗新 《法治研究》2010,44(8):86-90
人身危险性虽然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其对刑罚的重大意义是被公认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刑罚制度中,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普遍应用了人身危险性理论。我国刑法立法及刑事司法中,虽然体现了对人身危险性的重视,但存在立法未予明确、适用范围不清、操作无据可依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①明确将人身危险性写入10个条文,且有23个条文与人身危险性理论有关,标志着我国刑法对人身危险性理论应用到了新的阶段,体现了我国刑罚制度更趋理性。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正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该以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司法者在量刑时进行自由裁量的参考依据.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机制包括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时间、实施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曙敏 《法学论坛》2007,22(3):71-7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都"以人为本",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因为它能满足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节约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因为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协调社会利益.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目前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数量猛增的情况,对其定罪量刑及刑罚执行时,人民法院应根据他们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考虑到他们犯罪原因、犯罪动机,罪当成立但情有可原,尽量适用可以型法定情节及酌定情节,合理决定对他们适用的刑罚及刑罚的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李晔 《法制与社会》2010,(29):117-1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刑事司法的务实倾向,有利于促进人权保障和刑事司法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与"宽"是不可分离的。本文指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引下,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恶性刑事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展开刑事诉讼机制创新,如刑事和解、诉辩交易等,同时还要激活我国刑法中的非监禁刑适用。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政策是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反应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特征。因此,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科学内涵应当从政治与法治两个层面,从历史的承接、现实的反思和时代的发展这一动态过程的比较分析中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都知道,我们国家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贯彻“1979”刑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强调严格依法办事,而且在特别强调政策的指导,从八一年开始,特别是从八三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施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这样一个方针。在这样一个方针主导下,我们在1983年、1996年、2001年由中央统一组织布置开展实施了所谓的严打斗争,  相似文献   

12.
权威 《法制与社会》2012,(21):280-28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实现社会的秩序性,消解社会的对抗性,达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统一.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对这一目标的达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万怀 《法学研究》2014,36(4):175-18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最初提出时具有明显的司法性特征,但随着实践中从司法理解向立法思路的拓展,该政策完成了向"基本刑事政策"的转变。然而,这种扩张解释没有经过系统论证,也不具有全面充分的理由。宽严相济可以在古代的"宽猛相济"中追溯渊源,其中的"宽"就是以对猛政纠偏的面目出现的。当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既是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弘扬,更是对以前过度强调"严打"的纠正。立法的特点及基本品质表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可能直接表现为立法政策;认为该政策涵括了立法政策,会导致以下逻辑困境:无法正确处理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之间的关系;可能导致重复评价或政策的虚无化;立法有自身的品质要求,其缘由是复杂的,并非宽严相济所能涵盖;如果旧的法律规范已经被新法修改,势必不存在所谓"相济"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与司法适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华 《法学》2007,(2):21-2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宽大与惩办相结合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它不是对“严打”方针的简单否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运用要注意一是调整观念,刑事司法工作不仅要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审时度势,刑事司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犯罪自身的特点;三是把握本质,正确理解和善于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四是关注和谐,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刑案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是否适时适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社会条件,与传统刑事司法政策相比,它对打击和预防犯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视野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际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实行轻轻重重的两极化刑事政策.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严"占主角、"宽"为配角的重刑结构下,作为对"严打"方针的反思而提出的,当前是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其内涵虽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有差异,但对犯罪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精神与两极化刑事政策相符合.在"严"的重刑结构下,要发挥"宽"这个配角的作用,只能以司法努力,尽可能多地拓展"宽"的空间和份额.应以"量刑"(裁判)这个司法中心环节为基点,向"量刑"(裁判)的前、后两个阶段和领域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法律的和谐,法律和谐的关键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从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角度,对于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黄世斌  洪星 《河北法学》2007,25(11):175-182
裁量不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在价值功能等方面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相契合.目前,裁量不起诉制度的运行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必须依法充分行使裁量不起诉权.  相似文献   

20.
王秀娟 《法制与社会》2010,(30):259-260
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法律的和谐,法律和谐的关键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和谐,当前群体性事件是阻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因素。本文就如何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探讨,从而提高司法操作中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