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有关美学、艺术和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 ,首先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切入 ,提出了关于“艺术美学”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 ,即 :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大众传播理论是批判的传播者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参与了国家对大众思想的灌输和控制及对高级文化的摧毁,作为大众文化明星也只是一种人格化的商品;也是批判的大众文化理论,指出大众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性、控制性、欺骗性、商品性、复制性和非艺术性;还是批判的受众理论,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全面控制的境地,其接受方式是非审美的。  相似文献   

3.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乐为教化途径迥然异趣之所在。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是孔、庄音乐美学思想的又一区别。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其力作《镜与灯——浪漫主义的理论和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的理论。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这一理论是一个“分析的系统”,一种“参照结构”,对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都具有普遍意义,尤其是在方法上。艾布拉姆斯认为:“在所有意欲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就艺术作品总的情况而言,有四个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黄毅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宪政学意义上的“限制君权”的理论。但是,先哲们提出的“重民”、“平等兼爱”、“立君为公”等限制君权的思想和由此形成的某些观念与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有时却起着与西方宪政学中“限制君权”理论某些相...  相似文献   

6.
法家重刑思想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家有其独特的重刑思想的逻辑。以“民性”、“民情”为法家重刑理论的归宿,基于人性发展起“以刑去刑”的理论,着眼于轻罪重刑。法家总是把“富国”放在首要地位,否定了“富民”、“足民”的意义,只是单纯使用重刑。法家讲求“胜民”、“制民”、“弱民”,高度发达了告奸理论。法家重刑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被说成是善良的,是基于“爱民”、“亲民”而达到“利民”的。法家的重刑思想到秦灭亡前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致使其二世而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既包括了静态的法律制度,又包括了动态的法治。作者着重从法治的四条原则和三个前提这两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最后又从个人与制度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说明邓小平同志对人治的否定和对法治的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再认识——哈特国际法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特关于国际法的法律性质的论述,着重通过剖析义务与制裁、义务与主权、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来揭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似性,最终得出结论:国际法是法,但只是约束力不及国内法的“原始法”或“弱法”.作者认为,哈特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国际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它是对凯尔森观点的“否定之否定”,发展了分析法学派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孔子“仁”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是他的“德教”思想。一、以德服人。孔子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力”就是暴力、刑罚。孔子曾经把“力”和“德”加以对比,认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在这里,孔子虽然没有完全否定“政”与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孙中山法律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模仿时期:提出以代议政治为核心的五权方案和“人权神圣”的法制变革方案:转变时期:代议政治向全民政治的转变,从提倡到否定人权自由学说;成熟时期:确立以“民主史观”为基础的法律学说,发展和完善体现人民的民主和幸福的法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典型化理论王东成没有典型化就没有艺术。典型化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艺术哲学--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黑格尔是西方美学思想集大成者,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生前的西方美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美学思想给早期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2.
法律意识的本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不同意法律意识的本原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传统观念,认为它的本原从根本上讲应是法律现象,法律意识是法律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映象。马克思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括为“生产方式”这一概念,认为它们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内容,从而提出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的一切思想、理论与政治等设施,其性质与状况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与法律意识的本原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作者认为,“法”这一社会现象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而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是一个概念,并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科学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制教育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控制人心,达到人们守法,社会有序的目标:法家以法律统一思想的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对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拓展与完善,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法家的法律统一思想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困惑。  相似文献   

14.
“否定法人资格”理论的基本内涵为:当某一市场主体基于不法利用法人有限责任制这一目的,滥用法人这一形式,以逃避法律责任、牟取不当利益或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对其法人资格进行否定,不让其承担有限责任,而令其背后的利益主体以该市场为主体以外的财产对该市场主体的债务承担责任。 在审判实践中,“否定法人资格”理论在审理案件时被大量的采纳和应用,具体情况较为复杂。本文试根据其“法人资格”被“否定”的市场主体的不同状况,对适用“否定法人资格”理论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并进而分别进行阐述。在这些其“法人资格”被“否定”的市场主体中,有些虽具备法人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律思想是指邓小平同志关于法的全部理论、观点。人们通常所说的邓小平法制思想或民主法制思想,只是邓小平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尽管是其主要部分)。江泽民同志说过,“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邓小平法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最经常、最直接地就是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的法律思想。作为学习心得,本文试对邓小平法律思想的内容构成做一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行。笔者认为,邓小平法律思想是由六大块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艾永明“重刑”思想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思想多有批判和否定之词,认为这种主张在政治上是地主阶级残酷本性的体现,在理论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譬如,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儒、墨、道、法家思想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各家的法律思想有其相异之处,但也有相通的地方。如关于对待法律的态度、关于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各家都有一定的“爱民”思想、都看一定的“限制君权”思想、都有“大一统”的观念。并对各家法律思想相通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美”是用来沟通感性自然和理性自由的桥梁;康德认为,“美”具有主观普遍性的先验根据,它预设了通向自由的可能性,即“合目的性”,“美”的本质特性即是具有合目的性但不直接见出“目的”。这样,康德为“美”划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同时通过“合目的性”这一概念使“美”与自然、自由密切联系在一起。康德通过“分析”和“辩证”,论证出“美”是以理性概念为根基的,“美”象征着“道德”。在此,康德美学的根本意图是用“美”的存在指证“道德”这一终极目的,而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把美局限于空洞的形式,其美学命题有着深邃的终极价值的追索  相似文献   

19.
任强 《现代法学》2001,(1):20-27
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 ,对休谟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划分进行了扩展研究 ,完成了休谟这一理论从绝对理性的本质主义向相对理性的非本质主义的过渡 ,并以非本质意义上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 ,以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为例证 ,提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范式的两种“理想类型” :还原与解释 ;推展与原创。作者认为 ,依照这两种“理想类型” ,就能厘清目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方法的盲目和混乱 ,在解释与对话中确立起码的规则 ,从而深化思想的研究 ,推动思想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对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论证为据,认为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切不可混同于真实的生活。但其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思想以及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必然与真实生活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否则,作品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必将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在阶级社会中,作品的思想内容必然会反映作者本人的阶级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