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更是深恶痛绝。在这种政治纪律约束和社会舆论压力下,“政绩工程”本应该日见减少并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地方,“政绩工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2.
最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就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具体过硬的措施,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对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的不是“民心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比如我们常见的“面子工程”、“路边工程”、“形象工程”、“窗口工程”、“迎宾工程”等等就是如此。诸如此类,不仅产生不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劳民伤财,往往折腾得一个地方的经济元气大伤,甚至越来越困难。这类不顾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很令群众反感,很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5.
政绩和政绩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追求政绩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施政行为的重要目标和动力所在。只有从多角度准确把把握政绩的内涵,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才能矫正不良政绩,才能创造出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的政绩。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抢着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当地是否真正需要或是否迫切需要这些项目,也不顾政府口袋里是否有钱,有的地方竞预支、花光未来若干年的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举债建别墅的尴尬局面。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不考虑发展效果而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称作“政绩饥渴症”。“政绩饥渴症”有违客观规律,背离发展目的,有害群众根本利益。透视“政绩饥渴症”的表现,分析“政绩饥渴症”的病因,提出医治“政绩饥渴症”的对策,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领导班子中,以艰苦创业求发展,以“政绩论英雄”来评价干部,已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出现了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于求荣的通病。他们上任伊始,不在服务对象的需求上、不在自身的努力程度上下气力、用功夫,  相似文献   

8.
政绩考核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各级干部工作的方向。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因此,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如何更好发挥考核这个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从制度和机制上来解决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这一要求深刻阐明了新型干群关系的丰富内涵。笔者认为,新型干群关系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就是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不辱使命。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就是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不辱使命。这些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切不可因为批评假劣政绩而混淆了是非,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政绩、赶事业。为政者追求政绩,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是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是官德和良心的体现。如果主客观条件具备,大多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官,真能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个地方和单位,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实乃党、国家和人民之幸事。因此,对那些有事业心、责任感,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我们各级组织和…  相似文献   

12.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体是党员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受教育者,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带头”的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三严”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任德俭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各级党组织负有重要的责任,党组织对所有干部要真正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我们只有在“三严”上狠下功夫,才能最有效地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抓紧、抓好、抓...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为全国各级领导干部指明了努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民主党派各级干部的要求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更是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准则。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唯有真正领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检验政绩的终端在人心"的内涵,才能真正处处关心群众、事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进而当好公仆、服务群众、赢得人心。回望历史,刘伯承元帅那句话引人深思:"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在实践上取得新的成效。因此 ,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中 ,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要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理论探索》2003,(6):37-38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 :一要在思想上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 ;二要在能力上适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 ;三要在行动上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破除假政绩     
施平 《瞭望》2001,(13)
“两会”之后,各地正在传达贯彻并组织实施《“十五”计划纲要》。在新的世纪、新的任务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大都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才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成就一番事业——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要创造出色的政绩。这种愿望无疑是很好的。如果当着人民的公仆而无所事事,沉迷于游游荡荡,吃吃喝喝,为“官”几年,江山依旧,民穷如故,这样的“公仆”要之何用? 追求政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种人,立志报效人民,不计个人利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指归,凡是人民高兴、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尾话“政绩”●重庆官秀镇1997年年终将至,一年一度各级组织对下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又将开始。此时,笔者心头浮起几朵愁云。一担忧虚报浮夸,数字掺水。手头有一资料为证:有一个镇1至8月上报产值4亿多元,经核实只有1100多万元。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