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文化资源,其中尤以和谐人格思想重视由人的内心和谐而外化出现实生活的和谐,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和谐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资源。儒家君子人格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生命价值指向于丰满的精神文化维度。君子人格有丰富内涵,但其核心是仁、智、勇三种基本美德。在现代情境下,将儒家君子人格进行转化和重新阐述,是当代青少年人格养成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构建美好生活,我们需要通过马克思哲学对美好生活加以分析,更好地认识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以及实践路径。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个体意蕴,人与人之间和睦有序是美好生活的社会意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好生活的自然意蕴。美好生活的实现,要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社会环境的构建、和谐美丽自然环境的复归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文化的三种形态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的存在状况是考察和谐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存在从活动的范围和层次上可以分为个体存在、群体存在和类存在。这三种存在分别从各自的内涵意蕴和追求出发,对和谐提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要求,形成个体文化和谐、群体文化和谐和类文化和谐三种形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健康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内涵:诚信、公平、双赢互利以及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构想令人向往,但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和谐人际关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从内涵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的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方面的和谐都需要思想道德基础,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7.
为政在人,和谐冶政也在人。领导干部如何观人、育人、用人,提高待人艺术,是实现和谐治政的重要保障。 所谓待人艺术,指的是领导者如何发挥下级的作用、取得同级的配合、争取上级支持的艺术,其内涵和外延要比用人艺术宽泛和深刻,它实质上是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是领导者用人艺术、协调艺术。激励艺术等的综合表现。领导者最需要提高的待人艺本可概括为“三重三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理解,对在和谐视域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分析,从树立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拓展人与环境和谐的新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创新大学生的育人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美丽腾冲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中的方方面面,腾冲的生态之美、物质之美、民主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构建起了腾冲人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1.
党际和谐与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重大考验,对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参政党参政能力的挑战。在当前中国执政——参政的政治结构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命题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从党际和谐的角度来看,参政党必须要在这种全新的格局中主动寻求自己的合适位置,积极推进党际和谐的实现,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已应有的参政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借鉴、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越是客观、全面、科学地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就越是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成功,越是能够全面、稳固而可靠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失灵”作为考查“社会和谐”的比照对象,不仅可以考查中外思想家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总结前人对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探索,而且还能评估历史上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主化法治化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国家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适应与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5.
略论政府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层面的大系统,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政府和谐是政治和谐进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决定政府和谐,政府和谐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取决于政府和谐及其程度。政府和谐包括政府外部和谐和政府内部和谐及其互动,通过内外政府和谐的互动,实现政府美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否构建政府和谐,取决于政府建设、政府自觉、政府自主、政府自律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其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协力互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从中汲取一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人们追求平等、安定、和谐的理想价值目标。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正是这种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公安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其内部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对于增强和形成公安机关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保障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地履行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中的政治沉默、理性主义等政治心态,是其中的不和谐之音。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路径,才能培育大学生的和谐政治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