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中,对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论。本人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次初步探讨。间接故意这一概念,从19世纪在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中出现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刑法都使用了这个概念,称之为非直接故意、可能的故意、未必的故意或间接故意等,并在刑法中作了相似的规定。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杀人,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虽然并不是希望它发生,但却是放任它发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一)故意杀人罪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生命安全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是以生命为前提的。如果生命得不到保障,其他任何权利都难以享有。因此故意杀人罪是所有侵犯人身权利罪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于如何定性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有益于相关司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法学杂志》(总字3期)关于此案争论的第三种意见是对的。一、张沫准备凶器的动机,是出于报复,以显示其武力。至于目的,是夺取他人生命还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则是不确定的。但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用半把磨得非常锋利的剪子扎徐的腹部)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引起人身死亡)的。什么是“要害”?《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身体上能致命的部位”。一般说,“对任何人都可致死的损伤(如脑、心脏、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等受到严重破坏),称‘绝对致命伤’”(见《法学词典》)。因此,说腹部不是要害部位,是不能成立的。二、张沫对他人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张是有预谋的扎徐,其行为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5.
6.
一、基本案情周某,原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查员。1997年10月5日下午,周某与一名干警赶赴盗窃案现场,途中见许某和白某在等车。周某怀疑这两人是另一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将这两人带回派出所扣留。次日凌晨1时许,周某对许某进行讯问。讯问过程中,先是用一根长约80厘米、粗约20毫米的白色塑料管击打许某臀部。后用一根长约60厘米、两指宽、一指厚的木板击打许某的背部、双腿及臀部等处,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刘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刘某等人的行为(指被害人落井前的行为)之所以构成流氓罪,理由与世昌同志看法相同,不作详述。仅就刘某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谈一点看法。首先,被告人客观上有刑法上的不作为行为。他们的犯罪行为分两个阶段:白某落水前,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流氓罪的特征,是单一的流氓犯罪行为。白落井后,被告人的行为由作为的流氓犯罪行为转变为不  相似文献   

8.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界定从犯罪的主观方面上看,故意杀人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也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是行为人对自己的伤害行为会给被害人  相似文献   

9.
故意杀人罪罪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广为关注的案例出发,通过对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罪状的描述与分析,指出了这种简单罪状无法适应故意杀人罪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国外相关立法的对比考察,认为我国应该完善故意杀人罪这种情况复杂、侵害法益严重、不同的处罚后果差别重大的犯罪的罪状描述,并且对此作出了刑事立法技术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第1款第5项规定,抢劫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5月23日的《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  相似文献   

11.
12.
故意杀人罪,即故意的、非法的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它不仅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中的最严重的犯罪,而且是破坏社会生产力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扰乱社会治安,削弱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严重犯罪之一。  相似文献   

13.
抢劫杀人的应定故意杀人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第1款第5项规定,抢劫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5月23日的《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规定过于简单,存在着体系性缺陷,无法较好地应对故意杀人罪这种较为复杂的罪种,因而亟待完善。刑法典应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对典型化了的"加重罪状"、"减轻罪状"的情形作出具体、详细、合理的规定并配置适当的法定刑,补实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阙如,从而实现罪刑法定与罪行均衡。  相似文献   

15.
故意杀人罪实证研究——以493例故意杀人罪案例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故意杀人罪是最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多发罪.本文故意杀人罪总样本数为493,犯罪人493人,平均每案例造成1.1人死亡,平均宣告刑量为23.75年.在493例样本中,有120例样本属于"基本故意杀人罪",平均刑量为27.08年.在总样本中,杀死人偿命者仅占49%;杀死两人或以上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则高达85.2%.累犯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高达81.6%;犯罪后自首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22.6%;被害人有重大过错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10%.  相似文献   

16.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分析了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认定案件性质,是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办案质量的重要一环。学习刑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加深理解刑法有关条款,以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与各种犯罪作斗争,对提高审判业务水平,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现对谢大全杀死王先定一案的性质问题,提出一点看法,愿共同讨论。对谢案性质两种不同意见争议的焦点是如何区分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共同构成我国法律责任体系。刑事责任的表现形式为刑罚;民事责任的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性和非财产性的民事法律制裁;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为行政处罚。这三种法律责任各有自己特有的构成要件,只有某种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行为人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是指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权利的逻辑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立周 《河北法学》2005,23(2):90-93
在我国法学界,对权利的逻辑构成的研究是随着权利研究和权利实践的逐步深入应运而生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认识。在对国内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权利是由主体、利益、行为和正当性四要件构成的,并对这一分析框架的相关内容做出了说明。希望对我国的权利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刘嗣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赔偿责任。在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上(法学理论界颇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体现在构成的具体内容和某些概念的理解方面。本文结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试图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作一探讨。国家赔偿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