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湖 《群众》2007,(3):64-65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迅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议论  相似文献   

2.
黄燕 《中国减灾》2014,(11):22-2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  相似文献   

3.
黄样兴 《江西政报》2008,(19):40-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就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应急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应急资金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应急资金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4.
钟珊 《中国减灾》2010,(9):48-49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2011年"7·23"温甬动车事故实例入手,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影响广泛、扩散度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提出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政治冲突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伦理道德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决策重点在于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建立经济保障应急机制、组织心理危机专业队伍、大众传媒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为做好突发事件的年度评估分析工作,根据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粤府[2007]71号)和广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应急办组织开展2007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潇 《重庆行政》2013,14(2):33-36
近年来,国际国内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在内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因此,突发事件的应对已经成为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一)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至少有以下几种: 1."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也无法预先掌握的能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并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或影响."[1] 2."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其‘突发性’,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  相似文献   

8.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条款逐年增加,在自然灾害应急法制、事故灾难应急法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制、综合性应急法制中均有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条款、参与环节和工作主体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由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开展的警务活动是应急警务概念提出的实践基础.应急警务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统一的范畴.应急警务的理论指导框架是危机管理理论特别是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在危机管理的视角下,应急警务应涉及对突发事件管理的所有阶段.应急警务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内容应体现为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包括行为能力和沟通能力两个方面.应急警务在重点研究社会安全类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同时,还应当研究《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处置过程的治安保障与秩序维护.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作为一种公共关系,其阶段划分为预见规避期、危险控制期、紧急应对期、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地震、8·7舟曲特大泥石流、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H7N9禽流感、厦门BRT公交车事件……一桩桩牵动人心的突发事件历历在目。2012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我省777.6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3.1亿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117起,死亡1691人;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中毒)447人;群体性事件35起,参与人数1510人……一组组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发人深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个个平常的字眼,一次次闯进公众的视野,不断触碰着社会承受力的底线,考验着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组织与领导密不可分。组织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领导者又是整个组织管理活动的中枢和关键。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领导者的能力强弱关系到组织的发展与兴衰。领导者面对突发事件,应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一、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含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国内对"涉外突发事件"一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具有一定涉外因素、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和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13,(2):62-63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将于2013年5月1日实施。任何人不得编造传播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办法》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显,突发事件经常发生,突发事件管理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公关活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瓮安事件中政府公关活动的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公关的必要性,提出突发事件管理中改善政府公关的具体措施,维护政府形象,以便迅速解决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发生,日益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刊摘取了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第53期)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班部分学员的论作,看看他们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韦柳 《传承》2009,(10):114-115
高职生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会产生应激、恐慌、恐惧等心理反应。面临重大突发性事件,高职院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高职生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还要正视事件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应激能力,消除学生群体恐慌心理,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紧急救助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救助体系的建设,特别是"SARS"事件后,我国形成了以政府救援机构为主、社会救援组织为辅的紧急救助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各种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损失也凸显出我国紧急救助力量的不足和紧急救助技能的严重缺乏。加强紧急救助队伍建设,提高紧急救助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对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是不幸的。人们无法忘记灾难带来的痛苦,但更应反思灾难背后的隐忧,导致灾难性突发事件爆发的根源才是最大的祸端。探究重大突发事件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既有主客观方面的必然因素,也有一些偶然性很大、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