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也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如娱乐影视、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杂志、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我们的社会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兴起,无疑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  相似文献   

2.
<正>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商业性、娱乐性、消费性。大众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根本依托,以文化资本的运作为基本形式,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它解构了以往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众文化的萌芽阶段,那么90年代则是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社会地位的时代.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从策划、投资、制作、生产、宣传、发行到进入实际消费,都己被纳入大工业生产的链条之中,大众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占据了当代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逐渐增强,从事大众文化制作的"大腕"、明星们也都获得很高荣誉.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大众文化思想建基于其消费社会理论之上,认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本性。另外,大众文化还蕴具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但鲍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却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无法把握大众文化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傅守祥  应小敏 《探索》2006,(4):131-135
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到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当代美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范式,进入到新型的社会行为学范式.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深刻变迁,这主要表现为大众文化的崛起、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以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碰撞、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此长彼消、消费文化的流行与批判,构成了社会文化生态转型期的总体景观。社会文化生态变迁对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复杂影响,主要表现有大众文化崛起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的"意义消解"效应,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叛逆性与文化个性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建构的冲击,以及消费文化兴起所引发的文化商业主义及其对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占据了中国人生活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思潮下,所谓"消费"就不仅是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且消费还参与了社会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它正在取得对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宰制或文化支配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大众认可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铸造了中国十几年来的文化面貌和文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杨海 《求实》2012,(Z1):221-222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众文化本质所在。大众文化本质特征就是消费性,我消费故我在。而年轻人,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日渐成为时尚和流行的追逐者和生力军。而其消费时尚性正是青年群体追捧的主因。大众化也是文化化大众的过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异军突起。是大众文化消费健康、合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文化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大众文化消费是指普通民意使用大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它与高雅文化消费一起构成精神文化消费的整体。它区别于高雅文化消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消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娱乐导消遣。大众文化消费的勃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折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直接相关。伴随着经济上个人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初以"购物指南"身份出现的广告,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品味不断提高,渐渐代替本应成为竞争主体的商品使用价值和质量,成为商场激烈竞争的"主角".这导致了广告的多样化、风格化,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煽情.广告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渐向一种更富内涵的文化转向,成为一种提供人文内容、审美欣赏,满足消费者在虚幻感觉中实现自我的诉求,以激发消费欲望并使之合法化的文化现象.广告从"购物指南"到"文化现象"的华丽转身,在丰富其自身内容与魅力的同时,引领消费者进入虚幻的"同体验"追求,刺激非理性消费,造成消费者的迷失.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消费是一种以符号为表象的消费形式,是实现社会角色的方式,时尚是现代消费文化的自我推动过程。现代消费造成了这样的伦理后果:颠覆了传统的消费伦理准则;代际公正问题;意义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读图时代”是对21世纪视觉文化占领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形象的表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电子媒介全球化普及,电影、电视、电脑、广告、手机、各种电子产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大众文化传播网,图像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取代传统意义上印刷文字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角,这种由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带来的视觉文化艺术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视成为日常生活审美泛化的主要载体,电影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电子网络将世界变成一个“村”,广告无处不在,图像包围了生活,读图时代宣告来临.  相似文献   

13.
异化消费是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完全相悖的一种消费现象,它往往表现为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无度消费等变态消费方式.消费之所以被异化,是由劳动的异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盛行所导致的.异化消费会加重自然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而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必须反恩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人时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同于空闲时间,其本质特征在于个人的自由支配性。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私人意识”日益觉醒,私人时间真正出现。私人时间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一种“时间压力”,它促使大众寻求合适的文化消费方式以“排遣”这段时间。大众自身的特点及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大众必然以大众文化作为自已的文化消费方式,这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西方有影响的文化理论与批评话语引进新中国后,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至今仍是我们走向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所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但我们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况,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7.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发展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外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涌入,一种新型文化—大众文化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以先进文化为向导,发展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从流行音乐、卡拉OK、迪斯科到通俗文学、亚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港台电视剧,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在90年代占据了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于中国大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1978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存在通俗文化、工农兵文艺等文化形态,但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诚然,人们也可以把大众文化称作当代的通俗文化,但是,中国大众文化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及与之相伴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转型的特定社会场景中孕育并生成的。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仅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具有本质的差异,而且也与改革开放前的工农兵文艺截然有别。大众文化的崛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不但直接作用于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及其文化创造,同时也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6)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已经逐渐发展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而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性特征更是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代的人迫切需要一种娱乐范式的解脱,但事实却是不但没有解脱,反而加深了异化的程度,走向了虚无。本文是对娱乐性大众文化的批判,首先指出了这种文化以经济利益至上,随后阐释了这种娱乐性消解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加深了对人的异化。最后给全文作了总结,并提出了如何消除文化的异化,就是扬弃异化,恢复文化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二战前后一些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移居美国,看到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地位显赫,很受震撼,这导致了法兰克福学派把眼光转向对现代西方变化着的文化模式加以评估.这前后,他们开始在与"肯定文化"比较中注意研究"大众文化"问题,后来演变成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可以说,从"肯定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构成法兰克福学派30年代末、40年代及后来的许多社会批判著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