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犯罪构成之定量要素的“数额较大”,兼具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含义,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以数额较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客观方面是指目标物的实际价值数额较大。盗窃罪犯罪形态取决于行为人主观上所欲盗窃的价值与客观上目标物的实际价值的结合程序。行为人对目标财物的价值发生认识错误时,按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处理,这种事实认识错误的认定有其法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2.
法官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主观条件之一。法官的道德素质状况既影响着实体公正,又影响着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司法公正成为法官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自觉的职业追求,使公正司法成为法官自愿的职业惯性行为。多方加强法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是渎职类犯罪的两个重要的罪名.玩忽职守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滥用职权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两罪都可以表现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恐怖活动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即主体上转向个体化、主观上政治目的淡化、客观上攻击目标软化、手段高科技化,由此引起恐怖活动的认识从政治化向犯罪化、从重视主观方面向强调客观方面的变化。从恐怖活动所表现出的新特征的分析,可以深刻理解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死刑复核程序时限的设置是完善我国死刑程序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率之间的冲突,因而从价值取向、时限的缺失及危害、构想的原则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期限的建构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挪用公款转化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从客观上很难区分,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两罪的关键。对于转化型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来说,理论上认为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归还意思,而实践中则主要以行为人的客观表现来具体认定。无论是理论上的主观标准还是实践中的客观标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转化型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完善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保护的法律规定,应当在程序价值层面的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的指导下,以被害人应对的需要为客观基础,充分考虑被害人对程序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要求,从而使被害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适应保护被害人权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聆询是公安部设立的一种新的劳动教养审批制度。聆询属于广义的听证程序,又是准司法审判程序。聆询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平衡、平等,公正,效率,廉政等。聆询制度的主要原则是公开、公正、职能分离、事先告知等。从执法实践看,聆询制度尚存在着原则要求、根本目的、价值宣传、程序作用等方面的缺失。在实践环节完善聆询制度的途径是加大聆询宣传力度;增强民警人权意识;保证聆询公正透明;建立聆询效力制度。  相似文献   

9.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主要表现为行为对象的数字化与行为方式的电子化。解释论立场的对立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主观文义解释与客观文义解释之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目标是解析刑法条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规范意义,应当舍主观文义解释而择客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在存在论意义上只可能是主观的,客观目的解释这一解释方法存在先天的逻辑缺陷。主观目的解释可以与客观解释论立场兼容。同类解释规则可以视作主观目的解释对体系解释的补充,对“同类”的判断应当重视行为的实质可罚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劳动教养聆询制度已经在全国推行。劳动教养聆询属于广义上的听证程序,又是一种"准司法审判程序"。其价值主要体现为平衡、平等、公正、效率和廉政,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劳动教养聆询制度遵循公开、公正、职能分离和事先告知等原则,其在实践方面尚存在原则要求、根本目的、价值宣传和程序作用等缺失。为此,全社会应加大聆询宣传力度,增强民警人权意识,保证聆询公正透明,并建立聆询效力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与调查之法理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学理上和司法实务上对民事证据规则仅仅停留在一般规则意义上的分析,即仅仅注意了规则逻辑上的自治性和经验上的合理性。因此,不仅缺乏对证据规则之法理的考量,而且缺乏把证据规则与诉讼结构相结合的思想。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制度亦如此。所以,完善其制度必须根据其法理来界定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的含义,并将其法理与诉讼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正当性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刚修订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新的规定,较原来规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有关夫妻财产管理、处理方面的规定仍显得较为粗疏,存在一些不足:如共同财产规定得很不周延;夫妻财产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有违社会之公序良俗,婚姻法对此有所疏漏;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缺乏公示程序的规定,令该约定缺乏公信力;夫妻财产制度缺乏协议变更程序等。应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立法修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界曾长期认为日本现代的刑事诉讼制度属于典型的"混合式",是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日本刑诉制度进行实证考察便可以发现这是学界一种主观上的"臆断"而已,日本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仍固守职权主义的传统,本质上仍属于职权主义。对于日本刑事诉讼制度进行必要的祛魅既利于人们对于事物全面正确地认识,也利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量刑公正是衡量实体正义的标志。量刑公正的程序保障是实现量刑公正的关键环节,但现行立法却存在定罪和量刑程序不分、控辩双方不能充分参与、法官量刑裁量权不受约束等重大缺陷,难以保证量刑公正的实现。实行定罪与量刑程序适度分离、制定统一量刑指南、强化裁判文书公开是实现量刑公正的必要保证,也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审判"终审不终"的法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的中国民事审判试图根治"终审不终"的沉疴,其病因不能只从字面的法律规定方面探寻,影响法律运行的诉讼观念和法治生态等法社会学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对"有错必纠"和"以事实为根据"等原则的"消化不良"是程序安定和诉讼风险意识缺失的病根,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结构缺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失范则是"终审不终"的表征和并发.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待被告人供述可以说体现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价值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现状。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被告人口供导致一些冤假错案。这除了观念上的原因, 根本在于我国证据理论缺乏对自白相关规则的研究,立法规定也粗糙。因此,从理论上对自白规则加以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刑事程序规则——从逻辑构成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解决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人们喜欢从整体上思考构成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忽视了从较为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仅从逻辑构成来看,我国刑事程序规则就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法理和现实依据来看,刑事程序规则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体性规定和实施性规定.而我国刑事程序规则严重缺乏实施性规定.  相似文献   

18.
程序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永恒追求,实践证明,摒弃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也会受到影响。程序与实体并重,甚至程序优先才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也是我国和谐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实现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永恒话题。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法官回避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 ,但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完善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角度 ,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 ,以期达到为实现司法公正的终极目标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鉴定留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在鉴定被告人的精神或身体状况时,需要将被告送到医院或其他适当的场所,较长时间干预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这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故有必要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都还没有涉及鉴定留置制度。在刑事诉讼修订中,有必要明确鉴定留置的适用原则、启动和变更、期限以及被留置人权利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