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荣辉  汤霞 《世纪桥》2014,(8):30-31
格劳秀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国际法之父",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系统阐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思想。他从战争的正义性为视角引出自然法理念,探讨了国家起源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的特性与内容,并将主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国际交往中,从而演绎出以理性自然法,国家主权论,国际关系规则三个命题构成的国际法理论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所谓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得到不确定的未来利益,将其资产投入一定经济活动过程的行为。国际投资应当包括资产跨过一国边境并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以及资产原来跨过一国边境但却是来源于外国所有者的投资。一般说来,保护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包括保护投资的国内法和国际法。国内法是指资本输入国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制度和资本输出国保护海外投资的法律制度。国际法是指保护投资的双边条约和保护投资的国际公约。本文仅讨论西部开发保护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建军 《求实》2003,1(Z1):33-35
一、国家主权内涵的界定 何谓国家主权?自国家主权理论产生至今,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和学者对国家主权作了各式各样的诠释和理解,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在政治学领域,素有“国家主权理论之父”美誉的J·布丹认为“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我国国内较权威的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主权是构成最高仲裁者(无论是个人或组织)属性的权力或权威,这类仲裁者对作出决策以及解决的政治体系内的争端具有某种程度的最终权力”。 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鲜有对国家主权作解释,但并非绝对没有,国内《国际政治大辞典》即把国家主权理解为“每个国家在不破坏其他国家权利及国际法原则和规范的情况下,有权独立处理本国对国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在国际法领域,有关国家主权的定义繁杂纷纭,兹举几例:《奥本海国际法》称“主权是最高权威,这在国际上并非意味着高于所有其他国家的法律权威。而是在法律上并不从属于任何其他世俗权威的法律权威”。《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主权可以解释为论述国家制订决策过程中的最高监督或权威和阐明维持秩序之规则(对内主权或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面临的全球性两大战略问题是和平与发展。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 ,还是谋求各国经济发展 ,都需要国际法来调整和促进。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 ,对国家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纵观国际法 ,最突出的就是国家主权原则。主权(Sovereighty)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力。国家主权作为十分重要的国际法概念 ,是国际法主体权利义务的中心。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根本原则 ,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 ,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对内最高管辖权 ;二是对外独立权 ;三是反侵…  相似文献   

5.
法律全球化是指正在发生的各国法律走向趋同化或日益国际化的一种趋势,既包括不同国家的国内法趋向一致,也包括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所致跨界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而目前在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条约体系并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国际法的无危害规则和国家责任规则在气候变化跨界损害和赔偿领域的适用性及借鉴跨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国际法惯例,探讨分担和转移气候变化所致损害风险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6月20日报道,罗豪才在“21世纪论坛”讲演时说,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表现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上。各国法律体系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借鉴是人所共知的,各国也在通过参加国际经贸组织,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接受或承认国际经贸惯例的方式不断自我调整,以期实现国内法律制度与全球化浪潮中的国际市场运行规则进一步接轨。但是,不同国家的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渊源是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常常是进行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切入点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国际法的变化也体现出了其紧随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国际法渊源,其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几种国际法渊源,而且许多法律、非法律因素也加入其中,并促进和推动了当代国际法的演变。本文针对发展中的国际法渊源提出一番新的见解、观点。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是国家基本权利的基础,其概念源于法国法学家博丹的论国家主权说,在其名著《论共和国》(1577)把主权界说为“国家内绝对和永久的最高权力”。他认为主权是主权者对领土及其居民的最高权力,除自然法和神法及国际法(the law of nations)外,不受其他权力所制定的任何法律和规则的约束。博丹的国家主权学说在十六、十七世纪都没有受到多大挑战。到了十八世纪,瑞士法学家瓦泰尔在其巨著《国际法,即自然法的原则》中形成了国家主权的新概念,即主权国家是完全自治的,因而是独立的,不服从任何其他国家法律秩序的约束,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完全自治,对外则表现为独立。瓦泰尔的主权国家概念不仅在当时,对以后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当然,关于国家主权最权威、最有影响的全新概念是《奥本海国际法》中所阐释的“主权是最高权威,即一个独立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权威之外的权威。因此,依照最严格和最狭隘的意义,主权含有全面独立的意思。无论在国土内或国土以外都是独立的。”我国国际法学者周鲠生认为:“国家的基本权利在本质上是和国家主权不可分的,基本权利就是从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权利。国家既有主权就当然具有一定的基本权利,否认一国的基本权利就等于否认了一国的主权。”我国另一国际法学者认为,国家  相似文献   

10.
鲍禄 《求实》2003,(12):49-52
法律共同体 ,是完全以法律为基础 ,实现着法律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 ,千年以来 ,法律共同体以多种表现样式存在着。法律基础、法律系统和裁判功能 ,以及对法的信仰是法律共同体生存、发展的要件。当今社会 ,国家法、国际法、超国家法都可以是法律共同体存在的形态。法律共同体是排他的、独立自主的和自足的系统 ;依其自身的规律 ,有意识地改造社会 ,共同发展 ,并创设新型的法律共同体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一国两制”为中国创设新型法律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构想。  相似文献   

11.
马超 《党史博采》2005,(9):23-28
国际法渊源是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常常是进行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切入点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国际法的变化也体现出了其紧随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国际法渊源,其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几种国际法渊源,而且许多法律、非法律因素也加入其中,并促进和推动了当代国际法的演变.本文针对发展中的国际法渊源提出一番新的见解、观点.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刑事立法与国际法的衔接意义重大,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重视刑事立法国际化问题,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衔接的法律基础是比较牢固的,但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刑事立法相比,我国国家安全刑事立法与国际法的衔接还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法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与有关的社会背景、国际格局、国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国际法的研究不能够割裂或排除影响国际法的因素。国际法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调整国际关系的工具,但是在实际环境当中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这是此领域的性质带来的必然特征。国际法的本质未变,但是国际法的很多方面都发生着变化,国际法地位是不断上升的,很多方面是社会背景和国际关系力量使然。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日本对外战争的性质与责任李家振日本对外战争是侵略战争,这是由其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的;从法律上来看,则是国际法上所禁止的、非法的,并且是构成国际犯罪的侵略战争。因此,它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国际法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正确对待历史。在...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国际法依据既来源于传统国际法中的先占,也出自于现代国际法文件、国际组织决议,还由于新中国的继承属于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建交公报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反映了国际法的精神实质,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我们不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是因为这也完全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不仅严重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而且也粗暴践踏了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作为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跨国公司非国际法主体,其跨国性与国内法律体系的冲突使得其作为特殊行为主体不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的法律,亦或是国际法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制在实践中都难以操作。对此现状,一些国际组织制定行为准则以使跨国公司在内部业务规则中借用准则之内容进行自我控制;借由消费者的力量极力倡导公司社会责任,避免公司从事危害社会的行为;另外,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国内法律体系建设来规制跨国公司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同志论述国际法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的文章中,最为醒目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处理国家间主权争议,国家内领土统一等问题时提出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方针,这一方针,给国际法观念注入新的内容。本文拟就“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方针的国际法意义试作论述。 一、“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方针对国际法原理的体现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形成国际关系。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章、制度就是国际法。国际法在国际交往的实践中产生,也在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发展。五十年代,随着新独立国家的增多产生了新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各国和国际组织根据国际人权条约,为实现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承担特定的或普遍的国际合作义务,并对违反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侵犯人权的行为加以防止和惩治的活动。人权国际保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以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人权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是国家根据其参加的国际条约特别是国际人权公约所承担的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种国际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承担的保护人权的一般性义务,即各国在处理人权问题时必须奉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同时也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人…  相似文献   

19.
黎初 《前线》1987,(10)
中外合资企业是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和政策,按照中国和外国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按投资比例共同分取收益的经济组织。它是受我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和调节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类型,是我国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总体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20.
学界至今仍主要从"权力"角度来界定国家主权的概念,致使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出现瓶颈和困境,已无法满足国家实行对外全面交往的需要。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其"章法",其在人类社会中则体现为法律,国家主权亦不例外。主权是国家在法律(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范围内,合法和合理地统治与管理国内外一切事务的权力,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体和平衡体。国家主权行为既是国家主权权力行为,同时也是国家主权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而权力和义务是国家主权在法和法律关系中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