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与国际交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常,国家形象在两种分析向度上被定义,即现代性向度上的物质形象和情感向度上的道义形象。与物质形象相比,国家的道义形象更显其软权力的意涵。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物,有关国家形象的话语论说与国家权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建构关系,并对国家间关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梳理国家能力理论的生成、发展脉络出发,指出国家能力理论从早期的对国家自主性的强调,转向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视角,进而拓展出关于国家能力的制度基础等议题。本文力图表明,国家能力的实现本质上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上而下、国家中心的建制进程,而且是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正和博弈性质的若干制度建构,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强化。在此基础上,现有的国家能力研究仍需要回答全球化对国家能力不同层面的影响、政党发展与国家能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10个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并波及到10多个国家。这些金融危机的爆发既与它们的经济状况有关,也与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有关。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金融安全作为一个新的范畴已经产生。本文主要讨论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指出它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观。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非传统安全问题没有错,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也正确,但是如果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质,因为这种认识忽略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另一方面内容,即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没有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关注和强调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对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非传统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对传统安全问题的非传统性认识。恰恰是因为后一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才不是普通的非传统安全观,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6.
西巴尔干国家的转型或国家构建呈现出万花筒式的发展态势。其中,功能性国家建设、条件限制政策、欧盟扩大政策、第三方参与政策是理解西巴尔干国家构建的几个重要维度。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构建的原有方式仍在延续,不过已出现明显的转型。尽管目前对欧盟国家构建有很多批评,但其影响力仍居主导地位,欧盟的国家构建模式会继续下去并且仍将是西巴尔干地区未来主要发展选项。  相似文献   

7.
国家犯罪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定义国家犯罪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国家犯罪包涵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性越轨行为及侵犯人权行为两个重叠的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整合理论”模型和“服从型犯罪”模型已成为两种最为人称道的解释国家犯罪的理论方法。长久以来,国家犯罪虽然被试图掩盖,但仍有学者在不倦地寻找研究出路,并创造了多种有效的资料搜集途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理论体系。政治理论的核心关怀是国家治理问题。追溯国家治理如何成为中国国家话语,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与历史逻辑;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而在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中,制度模式选择问题与价值体系塑造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观是对于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其重要程度、价值体现、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根本认知。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认知有一个从模糊、隐晦到明确、清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利益观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所要实现目标的认知、对价值体现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实现手段的不同,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利益观的发展演变分阶段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利益观具有内向性、去意识形态化和和平性三个趋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的国家安全管理包括军事、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我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新时期的新安全观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增强了重新认识和研究脆弱或失败国家的紧迫性。如今,许多新近出现及处于从威权或独裁体制向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开明体制转轨的国家已清楚地意识到,对"国家"的认识不能想当然。虽然国家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自身的努力,但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干预同样必不可少。在脆弱国家与安全议题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孙倩 《工会博览》2009,(5):28-29
针对于福利国家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普遍开始了对传统福利国家的改革,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目的在于改革原有的福利制度,帮助福利国家走出困境。“社会投资型国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很有启发。本文将以“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理论内涵为基础,从理论角度来分析“社会投资型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非传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间的共识。如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实现合作,实现国家间的共赢,实现国家安全的最大化已成为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国家权力或许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可以在理解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实现学理层面对国家安全总体性和安全领域多维、多元、多尺度集成的阐释与把握。国家安全学的学理建构需要兼顾宏观体系化与微观精细化的要求,国家安全理论和学科探讨的复杂系统转向已具备从自发向自觉、从零散向体系的基础和条件。推动国家安全学科的系统化学理探索也拥有跨学科系统路径研究的对标、参照和借鉴可能。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角度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在充分承认不同领域特性和细化其关联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局部与整体安全的动态平衡,并避免必要干预的缺失与追求绝对安全这两种极端。必要干预是在开放系统中降低安全环境失序风险的前提,也是避免机械论与还原论对国家安全总体性产生破坏的基础。强调效率与适应性的平衡,避免控制与安全的绝对化,则是统筹国家安全、尊重其涌现特征并加强总体韧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逐步形成了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合作架构。其中,人文交流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发展的铺路石,有助于增进金砖国家民间交往和理解,促进金砖国家间民心相通,为国家间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成效显著,已实现了交流机制化和行为体多元化,项目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同时面临基础薄弱、差异明显、机制建设滞后、参与主体和资源不足等挑战。展望未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可通过塑造共识、建设机制、扩大参与,发挥"金砖+"人文交流平台作用等路径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金砖国家各领域合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公共管理职能内在于社会之中.在国家产生之前,它由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在国家产生之后,上升为国家职能,由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来履行;在国家消亡的过程中,它逐步归还于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它将完全回归于自由人联合体.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演变的认识,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国家职能需要稳定地由阶级统治转向公共管理;二是公共管理主体需要积极地由国家一元转向社会多元,形成多元主体依法共治的格局;三是当代国家治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7.
“权力国家”、“贸易国家”和“文明国家”是外交政策研究的三种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对应。这三种理论模式的一般理论特点与要求是什么?它们对研究德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如何?说服力怎样?能解决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即坚持什么的问题吗?这些是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潮流中,国家仍然、并且将继续是世界政治或全球体系的主要角色。国家在同侵蚀其权势和权威的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跨国行为体的关系中,总的来说仍占据显著上风。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家仍在国内、国际和全球生活的组织方面发挥非常重大、甚至首屈一指的积极作用。国家及其主权一般仍是为在其疆域内实现和维护人的安全和福利、造就或促成社会公正、表征和保持人首要的社会群体认同所必需;主权国家与其国际体系可以大体维持国际安全,并且进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进步。当代技术力量、特别是信息技术力量在不少方面削弱了国家对其境内社会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国家完全可以、事实上也在利用这同一类技术加强自己,维持甚至增进其控制。当代世界存在三大类在有效权能和全球化适应能力方面不同的国家。总之,对全球化潮流中国家作用的削弱和加强必须有双重性的观察,形成辩证法所要求的精致理解。尤其需要抵御在西方(乃至一定程度上世界范围)相当流行的国家衰落、过时甚至有害论,为此必须认识其意识形态性质和思想方法弊端。  相似文献   

19.
新的国家政权建立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着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由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影响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诸变量中,民族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张祥云著)一书,  相似文献   

20.
姚建萍 《工会博览》2010,(5):99-101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科学分析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国家的未来走向。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尤其表现在国家职能突出社会职能和国家统一突破单一制度这两方面。根据马恩的经典国家学说及新时期邓小平对国家学说的发展,结合当今的实践,评折对国家学说的错误理解,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