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泛政治化"传播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屡遭"误读"而"失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现实"与西方媒体的"妖魔建构"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逻辑困境。从"防御型国际传播模式"到"主动型国际传播模式"的逐渐转换,有助于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家的角色必须进行重新反思。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的"守夜人"国家和福利国家的模式都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国家必须满足民众对社会福利日益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是有局限的,不能无限扩张。德国学术界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所谓"担保国家",代表了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的重要理论进展。本文评介了其中的主要概念和框架,总结了一些启示。两次大战以后,西方的国家模式从传统自由主义倡导的力求最少干预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5):2-2
<正>和平时期的国家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体系的竞争,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竞争。话语体系是规则的基础,在话语的竞争中不占有优势,在规则的制定中就没有发言权。这在中国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了,但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此外,西方国家还经常拿其他话题对中国说三道四,时常将中国置于不得不自我辩解的境地。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上的主导性话语体系是西方人发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国家党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国家,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党政关系理论都反映了"国家植根社会,民众掌控政府"的现代政治逻辑,但在实践模式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中西方国家党政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明了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长期领导是中国党政关系的根本优势,西方政党的狭隘代表性是其党政关系的致命缺陷;又能从中国党政关系发展尚不成熟的现实出发,通过汲取西方国家的党政关系历经长期发展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在20世纪70年代后一度陷入危机。随着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政党竞争的加剧、选民对政党期待的提高,为能继续利用国家资源保障自身生存,西方国家的政党联合起来,走向了"卡特尔化",从而对西方的政党政治造成了很大挑战。但经历这个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政党又重新找回原来的角色,与公民社会形成了新的关系,使政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次危机的化解说明了宪政制度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旧服装为何走俏非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二手服装作为"进口商品"大量涌入非洲国家,其规模日益扩大,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注意.在津巴布韦,人们称之为"姆帕特赞哈莫",其意为"死亡";在坦桑尼亚,人们称之为"卡法乌拉亚",意为"白人死去后遗留的衣服";在塞内加尔,旧服装被称为"拉法里佩里",即"破烂货".非洲国家居民对西方旧服装的称呼反映了他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减法     
赵义 《南风窗》2012,(22):34-37
中国政府应该增加社会所需要的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但不能简单地和西方国家做对比。西方国家历史上所谓小政府到大政府的演变,是在小政府基础上的职能的增加,我们也不能被欧美国家当前"大政府"的趋势所迷惑,因为这个趋势的基本含义是针对金融业的监管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大肆宣扬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内容的所谓"普世价值",但在现实中又背离、否定与颠覆这一"普世价值"。西方广泛推销、推行"普世价值",实质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特殊价值普遍化,在传播"普世价值"的过程中兜售西方资产阶级的特殊价值,以维护和实现西方资产阶级特别是国际垄断集团的特殊利益。因此,西方"普世价值"的悖论,具有深刻的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利益根源。揭示西方"普世价值"现实悖论的根源,洞悉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提高抵御西方价值渗透的自觉性,对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欧美国家大选中,长期难入政治主流的左右翼极端政党群体性崛起,从体制外闯入体制内,"黑天鹅"现象频现。民粹主义和极端政党推崇大众民主,认为平民运动天然合理,放纵其中的非理性抗争行为,鼓动以反体制和保护个人权益为主要诉求的"街头政治"。西方多党博弈与制衡,多以裹胁民意、绑架国家利益、加速国家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为代价。西方政客特立独行走极端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朝野矛盾和政治极化。极端政党与民粹主义融合聚变,也进一步加剧了西方政治极化和政党格局碎片化趋势,否决政治将成常态,选举政治的不确定增加。民粹思潮崛起,既挤压了左翼力量发展空间,也刺激了强人政治的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西方民主"失灵"和"特朗普现象"的答案只能从西方多党民主怪圈中求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到了该清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运动发动前后,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封锁和包围,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赶超热潮,这样的国际环境使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毛泽东决定实施赶超战略,冲破封锁,急起直追,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对当时国际环境的认识和反应成为他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心理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在未来2年将逾百万吨福岛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此消息引发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但西方媒体却对此"集体失声",甚至美国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对此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许.国际舆论场的反应不一,折射出西方主导的国际传播秩序严重失序.西方在日本排污入海事件上保持沉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日本长期通过价值观外交"拉近"与西方关系的结果,其中隐含着西方舆论霸权的惯用伎俩和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6.
引人注目的乌克兰总统重新选举,最终以得到西方大力支持的尤先科获胜落下帷幕.亚努科维奇不服选举结果,一再上诉,收效全无.对这次选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选举是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的又一场博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继格鲁吉亚之后,在独联体国家推行"和平夺权"的又一次实践."乌克兰事件"影响深远,特别是对2005年即将拉开总统选举帷幕的中亚国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略论朱利安&#183;科贝特的海洋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安.科贝特是与马汉同时代并在西方海军理论界与之齐名的英国海洋战略学家和历史学家。在整理和分析英国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贝特归纳和演绎出了一种"具有海洋国家特色"的军事战略理论,涉及国家大战略、有限战争和海陆联合作战等重大军事战略理论问题,对西方海军战略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西方海洋战略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马汉"海权论"的层面上,因而深入研究科贝特海洋战略理论的实质内容,客观评价它在战略理论发展史上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西方和非西方互动的轨迹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调整。西方经济因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而困难加重,普遍呈现失业率高、政府债务高、经济增长低、政策效率低的"两高两低"态势。在国家信用危机和紧缩政策导致的经济萎缩的双重夹击之下,西方社会不满和动荡日益严重,政府治理能力急剧下降,街头抗议迅速蔓延。从表层来看,西  相似文献   

19.
<正>1989年东欧剧变后,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制度将一统天下。时至今日,"历史终结论"已经成为历史笑料,西方国家要以"民主、法治、市场"等西式发展模式一统江湖的梦想正在走向"终结",其在经济、政治发展模式方面的话语优势迅速消退。面对"民主、法治、市场"三支箭失灵带来的"后西方世界"之乱,应如何应对?"后西方世界"将走向何方?只要世界"后西方化""去西方化"的进程未完结,世界乱局就不会了结。这一漫长过程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20.
魏一帆 《南风窗》2010,(1):98-99
跟西方目前从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寻找明天的经济领导一样,西方也在等待中国在思想和信仰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人物,由此产生的"软实力"和声望将获得巨大的力量,比所有媒体计划、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在一起更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