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论一 大卫·科茨的"社会主义与创新"一文对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论题做出了非常有用的贡献.在技术创新方面,科茨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假想的"有计划的民主参与式社会主义"(这次学术辩论的所有参与者都以这种类型为目标)三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南方朔 《南风窗》2011,(9):95-95
当今的世界体系其实是充满了汹涌的暗潮,而归根究底,它的问题中心仍在西方大国的资本主义体制已破绽重重。《经济学人》最近刊出一则简讯,一个叫做"全球扫描"(Globe Scan)的民调研究机构对主要国家人民支持资本主义的程度做了调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库(Think Tank),又称智库(Brain Tank)、"思想工厂"(Think Factory)、"外脑"(Outside Brain)、"智囊团"(Brain Trust)、"咨询公司"(Consultant Cooperation)或"情报研究中心"(Intelligence Research Center)等等。不管采取何种名称,智库泛指储备知识和提供思想的"仓库",它是美国政治中一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力量。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被称为智库的机构增长了几乎三倍,大量效力于思想库的政策研究人员成为美国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2,(7):47-49
在制度安排上应该这样做:坚持用民主来驯服资本主义这驾脱缰野马;抑制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和贫富悬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危机"这个词所描述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从2008年始到今天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困境,只是又一次激发并放大了其在19世纪就已经有的"会不会玩完"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3):98-98
<正>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些"关键字",它是时代病态的浓缩,也是人们朦胧渴望的显露。足以显露当代气氛的关键字有三:一是"过分"(Excess),二是"精疲力竭"(Exhaustion),三是"转型"(Transformation)。从这期开始,我会每次谈一个字,先谈"过分"。"过分"指的是一件事被搞得超过正常的程度。由于人们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在言论自由、舆论民主的表象下掌控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施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固化着资本主义的"本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的正统秩序,导致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基调是敌视社会主义,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不仅要认识其经济基础,也要认识其上层建筑,不仅要认识其变的一面,更要认识其没有变的一面,不仅要认识资本主义各国的"内政",还要认识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与政治经济制度衰变和社会矛盾凸显相伴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执政当局宣传和社会现实之间出现认知失调;将困难遭遇"错误归因"于移民问题等外部性因素,排外情绪滋长;蔓延的失衡心理和群际威胁感引发社会冲突和攻击行为;西方自信加速消解导致"自尊滑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社会心理的不断嬗变发展,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其强大的反作用机制将逐渐产生作用,为制度变革提供心理动力和精神准备,亦为我们分析判断发达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新维度。  相似文献   

8.
挛北方 《南风窗》2014,(21):2-2
<正>社会伦理失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联系相关讨论,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程度不同的失范类型:一是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虽然大量出现,但伦理准则本身还具有生命力;二是不但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大量存在,而且此类行为被视为正常的,即伦理准则本身也被践踏在脚下了。关于第一种类型,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已经锒铛入狱的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杨秀宇)有过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他让一个光头画家扮成出家人的模样,一手牵一个美女从一只带篷的小船里钻出来。这一所谓"和尚"和美女搞"船震"的事件在网上引起巨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在相当长时期却被视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而受到批判.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因素"的思想因而被国内外一些学者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日共认为, 21世纪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条件成熟的世纪,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已孕育成熟了"新社会因素",成为建立新体制的"重要基石"、"强有力基础"和"重要线索".在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因素"思想,对于我们科学理解其"两个必然"理论,把握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与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放到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整个文化体系和生产它的基础性关系(生产方式)的深层历史结构中来看待,就会发现二者"共谋"所营造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的封闭性和悖论使人沉湎于主观的、自在的自由和虚假的陶醉,为置身其中的人营造了一幅  相似文献   

12.
最近,学术界出现了某种比较"新颖"的观点.一部分学者通过引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话语,提出股份公司在马恩的笔下就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当初真的是这样为股份公司定性的吗?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查阅了马恩著作中所有关于"股份公司"(或"股份资本")的论述,发现当年马恩的观点与上述学者所理解、所判定的并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股份公司始终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始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是整部《资本论》,甚至全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概念。生产方式不仅意味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而且意味着"谋生的方式"。不论是"市场经济"概念、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概念,都必须从生产方式角度特别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方式角度去理解,这样才能把握《资本论》的真谛。作为生产方式的市场经济意味着"看不见的手",即物质生产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不仅体现人与自然的使用价值关系,而且体现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只有理解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尤其是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才能理解"价值实体"(价值的本质)如何体现在货币的现象中,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理解了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才能从"资本总公式"的自我矛盾方面理解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即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与资本现象(能够带来利润的货币)的区别。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资本化的人格即经济人成为市场主体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意味着社会化的人成为市场主体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由边鹏飞、陶岳潮二位教授主持的课题成果集<反思与求索--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反思与求索>)一书,从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切入,以"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内涵为逻辑起点,沿着20世纪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不断变革的发展态势与社会主义飞速发展又由盛转衰这两条主线,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方面对"两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起伏、碰撞、交流和共处展开了深入、多维、颇具启发性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中资本主义的最终发展趋势(资本主义越发展越接近社会主义,"革命的敌人"可能充当"遗嘱的继承人")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探索"例外"的办法来解决"例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9):110-110
<正>人们要谈问题,就必须讲话。因此,良好的讲话乃是沟通、自我修正、相互说服、让意见逐渐接近的媒介。然而,今天全世界已几乎公认古代那种良好的"讲话艺术"早已消失了,它让位给了东拉西扯,狡猾的闪避,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说谎,胡乱扣帽子等。这是一种"讲话的沉沦",这也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的"交谈"(conversation)及"说服"(persuasion)为题的著作大增的原因,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姆  相似文献   

16.
南方朔 《南风窗》2010,(9):95-95
<正>中国古代有"叩首"之礼,它的英文解释有"磕头"(ketou)、"叩头"(kotow,kowtow)这两种,"叩头"的两种译法皆相当普遍,在谈到美中关系时常被拿来使用。"叩头"的英译,应当是首见于18世纪末英国访华特使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的《出使中国纪》(An embassy to China)。他于1793年6月抵达澳门,翌年7月离开澳门。  相似文献   

17.
石勇 《南风窗》2013,(23):2-2
无论说了多少次,正义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母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时候它仍然被遮蔽于阴影之中。想象一个没有正义而能消除仇恨、暴力的社会,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以及由各个国家、地区构成的"社会"(国际社会)几乎不可能。"共同生活"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类无法在对正义理念的  相似文献   

18.
来信     
《南风窗》2012,(20):12
诚然,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逐利的天性伴随着"沉没成本"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中有哪一种不伴随着"沉没成本"?亲身体验过计划经济时代里那惊天的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的更不必赘言。虽然现在我们说计划经济不为社会主义专属,但现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特有模式的过程中长久地在河里摸石头难道不也是无言的"沉没成本"?除了资本主义"不理性的浪费,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天然的资源最佳配置属性,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通过市场的可控"浪费"行为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进入数字社会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并不是绚丽的乌托邦,它仍然符合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形象。一方面,数字生产同19世纪的工业生产体系一样,将世界上的诸多元素转化为其数字化的数据,并用一种新的体系凌驾于人与社会之上;另一方面,如同工业社会的生产体系造就了风险社会一样,数字社会也造就了失控社会。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不在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在于资本对数字技术和生产的资本主义式的占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扬弃人的自我异化,重新占有人的本质,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关键在于实现数字空间中的共鸣,通过放弃掌控的关系,让人重新回归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来信     
高超群 《南风窗》2012,(20):12-12
诚然,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逐利的天性伴随着"沉没成本"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中有哪一种不伴随着"沉没成本"?亲身体验过计划经济时代里那惊天的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的更不必赘言。虽然现在我们说计划经济不为社会主义专属,但现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特有模式的过程中长久地在河里摸石头难道不也是无言的"沉没成本"?除了资本主义"不理性的浪费,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天然的资源最佳配置属性,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通过市场的可控"浪费"行为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