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艳 《国际展望》2011,(1):35-46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的外交话语杈偏弱,特别反映在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总是受到西方的指责,并承受了巨大的国际减排责任压力。要想提升中国当前的气候外交话语权,应在议题策略上有所突破,最关键的是要提出国际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核心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转型的“缓冲期”策略,并在“公平承担份额”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可实现、可完成”的“中度限额”减排方案。在此基础上,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还应更多地使用议题联系战略,迫使发达国家妥协,以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气候变化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最重要议题,可以被视为澳大利亚寻求经济转型的国家的主动性努力。澳大利亚的议会制民主政治特征,决定了这一寻求全国共识过程的政治体现是痛楚、挫折和多变。在最近三年多时间里,澳大利亚两位在任的总理及两位在任的反对党领导人,皆因气候变化议题而丧失了执政权或党内领导权;并且还提前举行了一次联邦大选。然而,澳大利亚的气候经济转型会继续前行,并继续会受到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斌 《当代世界》2021,(5):34-40
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也是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肇始于西方世界工业化时代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难题.全球气候政治博弈反衬出新的全球失序,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亦一度失灵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实现全球气候政治的公平正义,是确保全球气候治理善治和全球气候政治发展航向的根本遵循."退向未来",进行必要的伦理反思,促进自然的和谐与人的复归,才能更好解决日益严峻的气候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亟需全球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  刘助仁 《当代世界》2010,(4):43-44,47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概念提出之后,到21世纪初,气候变暖正在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生态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问题的重大议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应当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高到国家整体竞争力和保障气候安全的层面加以研究和部署。  相似文献   

5.
赵义 《南风窗》2007,(16):3-3
当全球气候变暖(核心是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核心议题之一后,各国的政治角力就不可避免。在"一超多极"的格局中,欧盟的态度最为积极,英国甚至试图将全球变暖提升到危及国际安全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7):19-19
1、与对手不同的总统竞选议题 弱势群体关注的议题以及非常具体的民生议题 麦凯恩团队 精英阶层议题 司法哲学、国家遗产、生命尊严、第二修正案、太空等。  相似文献   

7.
2017年和2021年的德国联邦大选结果表明,德国正从相对稳定和“凝固”的政治制度向“流动的六政党体制”演变。传统大党的衰弱和小型政党的崛起重塑着政党竞争格局,德国政党体制更加碎片化、更具波动性。议题竞争在德国选举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社会—经济维度议题重要性下降,涉及传统的宗教投票和阶级投票减少,而移民与难民、公共安全、气候与环境议题等非经济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议题竞争空间更加复杂化,这使得聚焦于社会文化议题的选择党、绿党成为最大赢家。主流政党和边缘政党围绕议题的竞争也成为理解当前西方国家政党政治发展和政党战略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2017年联邦大选之后,德国出现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两大主流政党走衰,而绿党则在这一政党格局下实现了强势崛起。其中的原因何在?在"议题所有权"视角下,绿党长期关注环境和气候议题,拥有气候政治的议题所有权;两大主流政党借助其在国家治理和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不仅在国内政治层面努力推动气候治理,而且在欧盟和全球层面积极作为,是气候政治议题的关联所有者。当气候政治议题在选民心目中的地位上升时,议题所有权的关联性维度发挥作用,为绿党重新挽回了混淆了政党偏好和议题所有权的选民。而两大主流政党在气候政治议题上"能力"的折损也为绿党的崛起提供了空间。由于气候政治议题的全球属性,崛起后的绿党不仅会在国内治理层面发挥作用,还会努力增加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蔡亮 《当代世界》2008,(6):19-20
2008年7月7—9日,G8峰会将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爷湖举办。这次峰会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各方在环境问题上矛盾重重,届时美欧日三方必将展开一番唇枪舌剑。作为东道主的日本将这次峰会视为向世界展现其“环境外交”的绝好时机,并将其当成日本外交的巨大试金石。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问题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和国际安全的高度,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意识形态等互动,演变成复杂的全球气候政治。“碳中和”的提出及落实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共识和主动作为,但受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和集团分化的影响,一些大国借“碳中和”行动的核心议题,做出碳责任转嫁、碳贸易设壁、碳公信施压等恶劣的“碳干涉”行径,其所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诱发了新一轮全球博弈。为提高全球气候治理成效,构建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正义,必须探究“碳中和”陷入国际博弈漩涡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争取实现从个人理性的“碳博弈”到集体理性和生态理性的“碳中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气候治理政策长期呈现周期性变化特点。围绕气候问题,拜登政府强调引领清洁能源革命和重回气候治理,重视国内清洁能源发展、气候议题科学化塑造、气候治理多边主义,希望在继承奥巴马政府时期气候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美国的气候治理领导力。在国内,拜登政府欲依托科技创新、刺激需求、投资基础设施等措施使清洁能源融入美国经济进程;在气候外交方面,美国将推动相关问题在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中的主流化。拜登政府设计了“团结应对策略”,将盟友、峰会外交、经贸合作、对外援助和投资、技术标准、区域合作等内容融入其中,并突出气候变化与安全、人权的相关性。在对华气候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将对中国实施限制性气候合作策略。虽然中美合作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的“2摄氏度”目标,也有助于全球低碳经济良性发展,但在气候治理领导权、全球低碳标准领域,中、美两国仍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12.
绿色新政与左翼政党具有天然的亲密性,强势的左翼政党在国家绿色新政中处于主导地位,弱势的左翼政党可借助绿色新政议题提升影响力。处于式微状态的韩国左翼政党在绿色新政中扮演着激进的现实主义者角色。一方面,作为激进主义者,左翼政党从目的、方案和效果等方面猛烈抨击韩国历届政府的绿色新政;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者,左翼政党不断完善绿色理念,寻求绿色运动协同,试图用绿色议题代替传统的劳动、民主和统一议题,实现左翼力量的整合。然而,由于社会动员能力不足、政策可行性不强、政治环境变化等多重原因,韩国左翼政党通过绿色议题谋求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韩国左翼政党的经验和教训为全球左翼政党探寻与绿色议题的结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深入正在改变国际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着全球治理体制的合法性、回应性和有效性。当前,问题领域之间分野日益模糊,不同问题结构之间的交叠区域日益扩大,议题联系方式千丝万缕;其次,作为全球问题应对手段的国际机制和治理框架调整滞后;第三,在国际结构“解构”下,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全球公民社会)登上国际舞台,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文以贸易议题和气候议题的“互嵌”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两个议题面临的议题交叠、机制关联及行为体互动的图景,以期描画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治理新方向。本文最后将针对这种趋势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可能方式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14.
《工会博览》2005,(2):69-69
日前,东城区政府与区总工会召开第四次联席会议。会上,该区总工会主席贾炯协汇报了第三次联席会议议题落实情况,提交了第四次联席会议议题,即:关于建立企事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与职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晋级衔接制度、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由区财政局统一划拨办法,以及本次议题建议确定理由的详细说明。双方经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对上述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决议。  相似文献   

15.
赵隆 《国际展望》2010,(3):27-35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和议题对国际体系的重构进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的变革均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治理作为解决全球性议题的主要路径,随着议题的不断更新变化也呈现出新发展与新模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从问题变化和议题设定的互动,剖析当前治理模式转变这一重要特征,为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全球治理体系内选择合理、恰当的角色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硕  张丽华 《国际展望》2021,(3):42-57,153,154
目前,国际碳交易机制网络群体呈现复杂化态势,碳交易机制复合体、碳交易机制集群与碳交易机制联结相互渗透,同时其内部也进行着良性协同、建设性合作与功能性竞争的有序互动。在无政府状态、利益认知差异以及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等普遍性因素影响下,国际碳交易机制复杂化的成因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是其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另外,国际碳交易机制间的互动具有双重效应,其协同合作将会带来经济发展与气候保护的双赢结果,而如果互相掣肘则会增加碳交易成本甚至造成负减排。因此,中国在复杂化的国际碳交易机制中推进新型碳外交并实现碳中和目标,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团结国际力量的优势以及国内和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作用,促进碳交易机制间的协同与衔接,又要积极践行《巴黎协定》关于碳交易机制整合的倡议,与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共同将碳交易机制整合的规范推广到整个国际社会以及其他议题的全球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磊 《工会博览》2012,(35):51-53
国际工会联合会(ITUC)欢迎联合国的倡议,欢迎联合国把全球公民社会列入联合国新的发展议题,这个新的发展议题将在2015年代替原来的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尽管千年发展目标框架已经被证明在途径、结构、内容以及有效性等方面有许多缺点,但是工会仍然相信一个普遍的全球发展议题,在联合国的支持下,这个普遍的全球发展议题能在动员和协调全球范围的努力来促进人类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同气候政策一样受到两党政治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并影响中美在绿色产业的竞合格局。拜登政府的气候与清洁能源政策密切联动、协同,且被嵌入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体系中。拜登政府试图通过继承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及创立俱乐部式的清洁能源联盟来重塑美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中的领导力。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呈现一定的韧性且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包容性增强。中美在气候危机、绿色复苏等议题上的共识为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其绿色产业的重要竞争者,对华实施绿色"多边规锁",大力推进跨大西洋绿色贸易及技术联盟,进行中美信息网络技术及新基建博弈等。中国应注重在中美气候合作共识下加强合作并拓展伙伴关系,通过多边协调突破绿色"规锁",提升自身实力并加强包容性竞争,使清洁能源合作成为中美推进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15)
<正>转基因话题是公共舆论中的大热点,两边吵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试着套用马克思的句式来描述这一论争的发展态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挺转派"和"反转派"。在既有的争论中,核心议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个议题当然重要,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到安全性上,就导致了对另一个同等重要的议题的忽视,即与转基因相联系着的知识产权议题,以及以知识产权为工具的资本扩张和积累。  相似文献   

20.
报告     
《南风窗》2014,(17)
<正>1、与对手不同的总统竞选议题弱势群体关注的议题以及非常具体的民生议题麦凯恩团队精英阶层议题司法哲学、国家遗产、生命尊严、第二修正案、太空等奥巴马团队公公民平等权利、国防、残疾、宗教信仰、家庭、财务务支出、对外政策、贫困、服务、社会养老保险、城城市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