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2.
言论     
中日关系“政冷经冷”并不可怕“政热经热”或“政冷经冷”本应是政治与经济的常态分布,这是因为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是一种正比关系。中日“政冷经热”的说法似乎成为目前舆论的主流。但能否真正表现中日两固关系当前的状态和下一步的走向却值得怀疑。根据政经互动的基本原理,目前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局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日关系仍以"政冷经热"为基调,但又呈现"政冷加剧"、"经热转凉"的态势.2006年的中日关系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政三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队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成立,这是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内部机构的改革,使内部机构设置更趋于合理,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在组织机构上进行的一次调整。重组后的市政三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队,在资产结构和经营管理上都成为一个名  相似文献   

6.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赵坚 《南风窗》2010,(12):86-87
<正>日本古代自然灾害频仍,经常发生食粮匮乏,为了减少"口粮"负担,老人和幼子首当其冲。弃老戕幼,这在以"孝"、"仁"为人伦中心的古代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一衣带水"就成了形容两国距离的"专用词"。的确,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就能从上海飞到大阪;两国的旅客往来,光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天飞往日本各地的航班就有近百个。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2009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8.
日美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军备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主要平台与重要促因:日美军工合作是日本政府实现"质量建军"的有效途径,自卫队配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与美国相关联;日美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大幅提高日本军事装备的整体攻防水平;日美同盟的战略需求,导致自卫队通过谋求日美军事装备的"相互通用性"来扩张军备。与此同时,日美强化同盟、日本扩张军备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互信、力量平衡及机制构建等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邱兆锋 《南风窗》2010,(19):82+84-85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能否成功实施,关系到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外放宽对中国民众赴日的签证,可以说是日本推进"观光立国"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于美苏核对峙的国际格局下,在国家安全上基于“无核三原则”奉行所谓无核化政策。日本无核化政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于广岛、长崎的反核感情与规定日本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和平宪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与美国核保护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正是后者使日本所标榜的无核化政策大打折扣。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日本核武装的议论。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继续存在,只要美国能够提供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放弃无核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雷墨 《南风窗》2014,(13):21-21
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足,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首个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日本印证了现代化成就的普适性。通过对技术转移实例的分析和对日本战前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观点的讨论,本文揭示了日本经验对日本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分支"和"层叠"两个技术发展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西田几多郎的"场所"理论之中。文章认为,日本的案例揭示出:技术合理性是以各种复杂的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技术概念全球化,而不再将其唯一地辨识为西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郭净 《南风窗》2008,(15):87-89
土本典昭借助一个持续其一生的纪录行动,完成了外在与内在世界从污染到净化的生命转化历程。2008年6月25日,我得知日本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土本典昭因肺癌于前一天凌晨逝世。脑子里即刻出现去年底与他会面的情形。2007年10月间,我跟云南的两个朋友到日本参加"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节后,日本朋友又在东京明治大学组织了"云之东:  相似文献   

14.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5):8-8
中日钓鱼岛之争在7月酷暑进入白热化,双方官舰民船齐上阵,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对日方的举动应深思熟虑以应对,切不可轻率视之为"闹剧"。就以常被唤作"闹剧"的石原购岛为例:东京都知事挟被2010年撞船事件激发的日本厌华民意和美日安保新约的绿灯照应,叫板"对华软弱"的日本民主党内阁,就有利用中日紧张关系促成日本地方右翼大联合,为推翻民主党政权、压制最大在野党自民党铺路的盘算。  相似文献   

15.
崔世广 《当代世界》2015,(12):55-59
<正>2015年适逢日本战后70年。由于这是战后日本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战后70年"成了2015年日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日本的"战后"意识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本文拟以战后体制的斗争为主线,结合战后日本的国民舆论调查结果来考察日本"战后"意识的变迁及其特征,以期对理解和把握日本提供某些启示。日本的战后体制与"战后"意识的源流日本的"战后"意识形成于第  相似文献   

16.
春光明媚,樱花盛开,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与罪犯矫治”为主题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于2004年3月25日——4月5日在华东政法学院顺利举行。以日本著名法学教授藤本哲也为首的日本法学家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来沪进行少年司法制度与罪犯矫治学术交流与考察。此次活动主要由我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负责组织,日方主要由日本少年法研究会与日本平和研究会协办。日本法学家代表团成员主要有中央大学、日本美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藤本哲也教授;日本矫正委员会委员、龙谷大学客座教授鸭下守孝;日本国际平和研究会代表、日本国学院大学博士后盐野见雪等。活动期间,何勤华校长热情接待了来自远方的日本客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25日)11月26—30日,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九届五中全会。会议讨论了老挝经济现状及企业改革发展方针。11月27日,日本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宣布组建新党"日本未来党"。当日,由小泽一郎担任党首的日本国民生活第一党决定解散,同"日本未来党"合并。12月1日,斯里兰卡最大反对党统一国民党召开第54届大会。会议选举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续任该党领袖,并通过修正党章的决议,决定  相似文献   

18.
风云     
《南风窗》2012,(25):21-21
日本大选搅动政坛分化组合11月29日街头竞选中,日本民主、自民两党党首分别就日中对立表明态度。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不能丧失大局观","必须克制以言语挑衅他国的行为"。而安倍晋三主张加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称"首先必须凭借数量优势进行阻止"。安倍本人的观点一直是偏右翼,但许多日本财界大佬支持安倍,因为他们相信安倍能够处理钓鱼岛危机,修复中日关系。而在"第三极势力"中,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石原和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已合流,并在积极拉拢"大家的党"以及"减税日本"  相似文献   

19.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11-11
3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与安倍晋三首相签署《日澳安保宣言》。该宣言对于日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多了个战略伙伴,还标志着日本在战后60年重返太平洋,更堪称战后日本外交走向自主与成熟的里程碑。对澳大利亚而言,由于中国是其北部经济复苏的最大外因,一碗水端平中日两头是其最稳妥的外交路线,所以它再三强调日澳安保不针对中国。至于与日本建立准同盟关系的动力,则可视为美澳、美日双同盟的自然衍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日本政局动荡不定,在众议院即将于2009年9月10日任期届满前夕,7月21日上午,麻生太郎内阁的全体成员集体签署了众院解散诏书,正式决定于8月18日发布众议院选举公告,并于8月30日投票选出新一届众议院。近来,执政的自民党在东京都等连续五次地方选举中接连败给民主党。日本纷乱的政局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