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尖叫、打滚、扔东西……现在的一些孩子刚刚几岁就开始耍小脾气了。面对耍小脾气的宝贝,有什么妙招改变他的小脾气呢?我的宝宝4岁了,非常聪明,不过心眼可多啦!我们一家人常常在他大哭大闹时不知所措:顺着哄吧,怕他学会了用眼泪要挟大人;不依着他吧,又怕他没完没了哭坏了身子,真是左右为难,结果他的脾气却越来越坏了。尖叫、打滚、扔东西……现在的一些孩子刚刚几岁就开始耍小脾气了。面对耍小脾气的宝贝,有什么妙招改变他的小脾气呢?  相似文献   

2.
黄松 《工会博览》2005,(18):70-71
28年,以山为伴。他的学生就像小树一样,在他的辛勤培养下长大、成材。山绿了、孩子们长大了,他却憔悴了。在他的学生们眼中他就像环抱学校的那一座座大山,永远是滋养培育他们的沃土。正是因为他的工作与奉献,使这个既普通又偏僻的山区中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尹鸿伟 《南风窗》2007,(8):17-19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几句形容世事兴衰无常的经典台词,恐怕要被改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被查了”,因为中央又开始新一轮的清理政府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儿子小涛半年前在一家国企单位被解除劳动合同后,其女朋友又和他分手。此后即待在家中闷闷不乐。我劝说他要看得开,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男子汉的气概。但这些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我试着和他谈心交心但也都无济于事。我怀疑他可能是精神出现了问题,建议他看看精神科医生,这就更激起了他的反感。  相似文献   

5.
王恩宇 《工会博览》2004,(14):70-71
臧克家先生有一名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臧老虽然已仙逝几个月了,但每当忆起和他的交往、看他写给我的书信,总觉得他并没离去,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6.
游僧定融     
张墨宁 《南风窗》2011,(13):70-72
他是一个出家人,但做的是很入世的事情,他对当下和时代有很深刻的关切,最重要的是付出了行动。他更多是一个公民,而不是僧人。定融是6年前才剃度的,不折不扣"半路出家的和尚"。身份证、驾照各类证件用的还是俗名,但不愿意别人叫他杨霁,朋友们称他定融师傅。当兵、做警察、经营广告公司、北漂,出家之前游移于相差甚远的身份之间,有人开他玩笑:"你就差没做过和尚了。"2010年年底,定融成为一名救助中国尘肺病患者的志愿者。他拿起相机和摄影机,  相似文献   

7.
甄静慧 《南风窗》2014,(8):78-81
有人放话,"一定要捉住卢广"。幸好村民保护他,每次去拍摄,都有人在村口放哨,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带他躲起来。他也练就了几秒钟把相机里的照片删除、卡和胶卷换掉的身手。2001年10月,内地某村,一个扛着相机的中年男人到处寻人。起初,他逢人就问"哪里有艾滋病人",没人理他。过了两天,他手上不知怎地多出了一份名单,开始直接打听,"xx住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张瞳 《工会博览》2005,(7):33-35
在矿山,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矿工的家里,留有他为职工送去的爱 心与温暖;在为职工解决困难的问题上, 不论春夏秋冬,他都义无反顾地奔波、 忙碌着--他就是北京市京煤集团工会主 席张强。 1950年出生的他,在煤矿井下一线当 过工人,曾历任劳资科工资管理干部、矿 建公司加工厂政工负责人、工会主席,在 原北京矿务局任过干部处处长、组织部部 长。现任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常委、公司董事、工会主席。 初次与张强见面,他的儒雅之风给记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采访得知,他 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工作上更是 个顾大局、重实绩、善协调、有爱心的人。 他的座右铭是: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相似文献   

9.
洒墨刘道玉     
石破 《南风窗》2010,(2):62-66
48岁时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至今保持着全国最年轻大学校长的纪录。然后他改革,他创造,他在武大搞了七大新制度。那时节的武大,突然一峰插南斗,人称"高教战线上的深圳"。1988年春,他又成了全国唯一被免职的大学校长。此后他撰文抨击教育部搞假义务教育、假教学评估;他批评教育部部长不懂教育,认为教育部已经不能领导中国的教育改革,他疾呼"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他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他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热土。他从过军、进过厂,从政多年后,最终又回到了工人队伍当中,成为了全区工人队伍的代言人。他说:我的人生好比是犁铧,一道犁痕,一道印迹,一番耕耘,一番收获!  相似文献   

11.
李楠 《南风窗》2007,(6):42-43
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曾入选本刊2005年度“为了公共利益”人物榜,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以敢言的作风被媒体称为“两会十大言者”之一。今年,他的风头仍健,一共提出了十多份建议。作为建筑行业的资深人士,他对控制房价问题提出了取消预售制度、提高首付比例、给房奴提供破产保护等措施;作为武汉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点名批评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教育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他还点名批评了厉以宁、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呼吁对证监会发审委的历任委员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2.
两个妈妈     
<正>我曾经和一位在南疆工作的汉族干部(让我们以S来称呼他吧)吃过一次饭,听他讲了讲他的故事。S的父母都是当年的援疆干部,他在新疆出生、成长,成了一个新疆人。S的一些经历对他的同代人而言稀松平常,如今听来却有振聋发聩之感。S说他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另一个是他的维族妈妈。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有时候一下乡几个月都不回家,只能把他寄养在一户维族人家。当时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说,民族  相似文献   

13.
张佐良 《法制博览》2010,(15):13-13
1976年1月,周恩来已经病得不成样子了。他身上的毒瘤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掉他体内的营养物质、噬啮掉他的肌肤。此时看来,尽管他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但见他已经明显地消瘦了,面部不再丰腴红润。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理发,看到的只是白发多黑发少,头发更加稀疏了;胡子拉碴的样子,若是几个月没有同他见过面的熟人,一旦看见他,会吓一跳。  相似文献   

14.
青春的旋律     
他曾是那样一个年轻的诗人,掀起了青春诗的热潮,他曾经是那样一位诗人,掀开了现代诗的又一个新的时代,一代年轻人读着他的诗成长。那一代年轻人都说:没有读过他的诗,你不知诗的真谛……他就是集诗歌、音乐、书画于一身的汪国真。  相似文献   

15.
尹鸿伟 《南风窗》2010,(5):56-58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从烟草到橙子,他的辉煌开辟了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他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丹诺终于下定决心,双手伸向面前的桃花心木桌子,撑起身体,站了起来。"欧文·斯通给他写的传记里,以这样一个动作的素描为开头。这个人是被称作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律师的克莱伦斯·丹诺,他作出的决定就是放弃作为一个杰出法律工作者成为富人的机会,终身为他心目中的穷人、被压迫者、被欺凌和损害的人辩护,而且他幸运地做到了。从他的敏感心灵来看,丹诺似乎更应该成为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律师,小时候家人给了他一只小鸡饲养,他把小鸡当成宠物,有一天他回家发现他的宠物成为晚餐的一道菜,他流着泪跑开,从此以后的75年丹诺都拒绝吃鸡肉,一口都不吃。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夜十点,广州长寿路,一辆公共汽车正在起动。突然,一个瘦小的男子拼命向着汽车猛冲过去。可是,他晚了一步.十几个壮汉已经把他团团围住。倾刻间,拳头、砖头、棍棒象雨点般的落在他身上,一把刀子趁乱在他腰部那儿扎了进去……凶手当场被抓住了。伤者被送往医院。人们翻遍他的衣袋,发现他已一文不名。在场的公安派出所的干警和一位热心相送的路人掏尽腰包。出了五十多元,伤者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伤者叫黄洪晃,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了,迄今,他已经欠下了医院一千多元的费用。孑然一身躺在病床上,他后悔了,悔不当初……台山县下川岛,有一个傍山靠  相似文献   

18.
他,是好莱坞素有“鬼才”之称的名导演,也是美国身负6项罪名的通缉犯。他是波兰的犹太人,纳粹横行时父母入了集中营,时年7岁的他竟能一个人逃生到美国。他的影片和他的一生一样——黑色、血腥、凄艳,奇情绮丽。人们眼着他看到的总是人性的邪恶与阴暗,情欲的离奇与原始,两性间的丑陋与敌视。看到这,熟悉世界电影的读者早已猜到他是谁了。对,他就是那位永远都有传奇追随的波兰斯基。  相似文献   

19.
大平正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历任自民党和内阁要职,在战后日本的许多重大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内倡导财政、行政改革,对外积极推进首脑外交,他提出了著名的“战后总决算”、“综合安全保障论”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为战后转折期的日本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平正芳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他的业绩对日本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纵观大平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创下骄人业绩,得益于他有一套以“椭圆哲学”为核心的完善、成熟的政治哲学。大平的为政之道、政策设想都与“椭圆哲学”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椭圆哲学”的含义、起缘及其在大平正芳政治实践中的体现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尤蕾 《南风窗》2012,(24):86-88
如果说他的观察角度以前是自上而下,那么如今他自下而上的民间立场让他的发言更自由了。他曾被称为最"个性"新闻发言人,传达政策时,也常常让自己陷入新闻与舆论的漩涡之中。他抛出的"大学生养猪论"、"媒体无知论"、"教育买衣论"等言辞让公众哗然,也因言遭炮轰,甚至有媒体直接刊文喊其"下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