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 亚、越南8个国家相邻或相向,尚未与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划定国家管辖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边界;与日本存在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如何解决上述海洋划界争端问题,维  相似文献   

2.
唐敏 《法制博览》2014,(2):111+77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北部的海湾,孟加拉国及缅甸分别于2009年11月4日和11月12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7款第1条,就孟加拉湾划界问题发表声明,表示接受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以下简称法庭)的管辖,随后经过两年多的审理,法庭对两国间所达成的"协议"的效力问题、领海界限的划定、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划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界限等问题做出了裁决,使  相似文献   

3.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1):48-50
"U型线"里面的海域既不是内水也不是领海,而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性水域,中国对其拥有历史性权利,比如捕鱼权。近年来,在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海域,纷争不断。除了外交、军事阵线的频繁动作,各国也常常诉诸国际法,最大化海洋和岛屿利益。但就像纷繁复杂的岛争和海洋划界争议一样,各国对国际法的解读和奉守的理念也存在各种歧异。中国在迈向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应该如何理解国际法,尤其是《海洋法公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3月16日,中国渔政最大执法船311船抵达西沙群岛,并将巡航整片南海海域,引发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坎南宫高度关注。菲总统府副发言人表示,虽然菲律宾力主通过联合国解决领海纷争,但如有必要,也会向美国及东盟国家求援。  相似文献   

5.
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影响北极区域法律秩序发展方向的中心议题。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产生法律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有关大陆架划界的法律规则在北极地区无条件直接适用,这是北极争端产生的核心因素,对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和整体法律地位造成全局性的影响。但《公约》有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规则的全新制度设计以及北极区域的法制架构现状,使北极地区成为国际法规制的一大盲区,客观上为少数北极国家假借《公约》大幅"圈占"北极公地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因此,中国需要从整体上增强自身在北极事务中的法律实践与应对能力,并抓住北极地区大陆架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部分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多管齐下,维护自身的北极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南海断续线水域内享有历史性权利是具有充足的国际法依据,但现代海洋法以及国际司法实践的划界趋势是公平合理且淡化历史性因素,因此在法律途径解决南海划界时,我国在南海断续线水域内享有历史性权利的主张未必会得到国际司法机构或仲裁庭的认可,但这不意味要放弃该主张。  相似文献   

7.
李因才 《南风窗》2010,(3):74-76
当前,西太平洋沿岸各国陆地边界大体划定,但领海却多有交叉,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无疑在刺激海军加速建设。随着各方引进或建造的潜艇、护卫舰和超大型驱逐舰陆续部署到位,一场海上大角逐很可能即将上演。  相似文献   

8.
王晓夏 《南风窗》2010,(14):32-35
在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实局面下,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意义上对领海和资源的态度。或许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汉里德对领土和资源态度变迁的新总结能够启迪我们:"通道而不是获取,存在而不是统治,渗透而不是占有,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德国海军战略重点现在已经从波罗的海转向应付广泛范围内的地区威胁。任务就是在北约集体防御框架下,保护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冲、沿海地区以及领海,同时还要具备防御非对称性威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包括南沙、西沙、东沙和中沙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坚持按照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争议,坚决反对菲律宾一意孤行推进涉南海国际仲裁。造成中菲之间南海主权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菲律宾非法  相似文献   

11.
兴海之鉴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围绕中国的海上冲突有次第起落、总体趋于激化的态势。从2009年的无暇号事件到2012年的黄岩岛风波、钓鱼岛"国有化"博弈,再到今年初的菲律宾告状和当前的巴士海峡悲剧,说明围绕岛礁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水域权利和专属经济区属性的  相似文献   

12.
自俄罗斯2007年"北冰洋底插旗行动"以来,北极各方的矛盾与争端迅速激化。在既有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法律制度构建最合理的方案,但又都存在不足。北极国家普遍希望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能长期局限于北极国家内部,通过构建一套闭锁性的北极区域法制架构并片面援引《公约》第76条中对己有利的划界规则来最大限度地瓜分北极,确保其在北极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非北极国家则希望北极问题国际化,力图通过修订《公约》、制订专门化的"北极条约"等方式,来限制北极国家庞大的利益诉求。为此,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北极地区法律制度构建,以充分融入北极地区,增强在北极事务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谢奕秋 《南风窗》2010,(14):28-31
由于职能所限,国家海洋局的发展战略研究目前仅局限于近海、近岸,远一点就到了发改委等其它部委的管辖范围。而且,沿海各省市只管到领海,之外由农业部的渔政,国家海洋局的海监来管,交通部海事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也各有海上执法权。这样的格局固然有利于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但却缺少一个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形势有着明显的多样性特点,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制度模式各异,历史恩怨交织,现实利益碰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域内国家间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以及国民感情等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几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期在中国领海出现的紧张局势促使一些人宣称"新冷战"降临东亚。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保持军事存在,并承担更大责任的论调进一步高涨。在不断质疑中国国内政治运作和持续批评北京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现在反华情绪在华盛顿已经达到了狂热状态。尽管为了防备最坏的事情发生,常常必须依靠武装力量,但一种新的"强硬"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必要。  相似文献   

16.
程保志 《当代世界》2010,(10):68-70
在全球资源争夺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极。虽然2007年俄罗斯在北冰洋底插上国旗的行为仅是一种象征性举措,但却使该地区尚待解决的领土归属和划界问题、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及北极地区的军事化利用等纷争凸显。它表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争夺成为国际关系中日益突出的一个主题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7.
吴玉珑 《法制博览》2013,(1):174-175
南海问题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大挑战,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经济专属区和领海划分的规定,以及现阶段能源危机的加剧,各国在海洋资源方面需求增多,近些年我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于在南海权利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争论的热点,而黄岩岛争议从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成为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海洋权利争议之一。本文将从东盟和我国签订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角度分析黄岩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重返非洲     
策划人语先有高潮,再有退潮,之后才说得上重返。中国影响显著地到达非洲是在1960年代前期,并于“文革”爆发后一度衰减,之后“以苏划界”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在柬埔寨、安哥拉、越南等地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棋子,非洲当然是援助的重中之重。此举为北京争取到了“重返联合国”。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天下     
《南风窗》2005,(5)
中日酝酿新一轮紧张气氛? 中日关系的不睦气氛,应从去年11月中国核潜“探头”日本领海事件算起。其后,经过12月的李登辉访日,到今年春节日本政府宣布接管钓鱼岛灯塔,一直到最近日美外交、国防高官于华盛顿发表的“2+2”安全磋商联合声明,把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和鼓励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作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周方银 《当代世界》2016,(10):10-13
正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在外交实践和理念层面取得诸多重要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外交也面临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领土领海主权权益争议等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需进行系统的筹划和设计,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进一步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更有力的周边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