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曹文振 《南风窗》2010,(14):64-66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这样虽然面子上好看,但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受制于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转变,中国自己的国民已经越来越不能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受益,反倒可能因为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2.
一自建交以来,经贸不仅是复杂纷呈的中美双边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整体关系得以基本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超过德国、英国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美国金融  相似文献   

3.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金融开放的大潮,但这些国家金融开放的成本一收益并不均衡。有的国家利用金融开放吸引了巨额国际资本弥补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金融实力因此大大增强;而另一些国家的金融开放却带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使本国经济安全面临着国际资本经常性的挑战。为什么金融开放的结果相差如此悬殊?为什么外  相似文献   

4.
<正>在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中国模式是一个重要话题。这里所说的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些思路、做法和经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当今世界上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提出来的,他说中国有自己的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9年前,他在讲到国际关系和世界各国发展的时候说,发展经济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中国不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模  相似文献   

5.
谭建生 《当代世界》2010,(2):60-61,64
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掣肘。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即使现在没有实力完全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与进程,但必须努力促使其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6.
GDP大博弈     
贾晋京 《南风窗》2014,(5):51-53
<正>GDP广受关注的部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的体系却异常复杂,GDP的运用是世界治理策略的大博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一种困扰同时存在:为什么世界第二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19世纪的英国可以用机织的廉价"洋布"使中国手工生产"土布"的农户纷纷破产,让中国人对何为工业有了直观印象,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兔走乌飞,时至今日,英国工业早已衰落,能够用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多种类、最廉价工业产品的国家是中国,为什么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条款,今年年末中国将向外国资本开放自己的银行和金融系统。从2005年以来,全球主要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在中国国有银行中投资了上百亿美元。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央行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央行一道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且中国长期的每年9%的增长率刺激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并把全球的很多资源产品的价格抬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金融基础极其脆弱,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不再能继续下去。最严重的投机泡沫出现在房地产领域。由于看好人民币升值和炒作2008年奥运会,房地产领域的投机越来…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持有外汇储备的规模高达3.2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30%。中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收益已不再表现为防御货币和债务危机,而是体现在阻止人民币过快升值,维持出口需求和国内就业的稳定。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积累至海量,中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已大幅下降,成本急剧上升,而且,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全球经济不确定风险的上升,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资本损失风险。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9.
有格林斯潘用语之风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7年到来之前罕有地说了一句带有形容词的话:“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多了”。中国金融一系列大问题,在神奇的2006年,该解决的解决了,该架构的架构了。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预测:对准万亿外汇储备是中国金融首脑2007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在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中即将走过2009年。这场危机不但暴露了美国虚拟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而且显示了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5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3.7亿美元,使外汇储备总额达到1808.4亿美元。同时,境内中资金融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印度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社会一些学者发表文章和研究报告 ,提出印度经济优于中国、短期内可赶上中国。印度官员称 ,印度几年内将超过中国 ,成为像新加坡那样的发达国家 ,其目标是同美国平起平坐。本文就如何正确看待印度经济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印度经济及其发展具有某些优势 :民主体制使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基础扎实、持久 ;发达的信息技术业 ;强大成熟的私营经济 ;市场化程度高等。落后的农业、改革中的难题则是其经济发展的软肋。中国和印度应该怀着不比高低但求共赢的心态 ,开展健康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7,(4):7-7
中国放宽资本流出限制目前中国股票牛市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快钱涌入;去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700亿美元,外贸顺差1775亿美元,比上年上升74%,这些钱让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让中国人招致很多批评,外国批评者认为这是人民币汇率过低的佐证。日前,中国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未来将取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推动保险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境外运作、有条件批准外资跨国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调往境外运作等做法,逐步放宽资本流出限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呈现自己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滞后,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带来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制度转型远未完成,金融自由化改革滞后带来制度风险.两种风险交错并存,相互影响并且在时间顺序上,存在从制度性风险向金融自由化风险过渡的趋势.在我国金融自由化未完成以前,金融运行中的制度风险是主要的、基础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回顾历史,中国曾长期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顺应全球化浪潮,“和平融入”现存国际体系,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年问,中国国民经济由20世纪70年代末濒临崩溃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炫晔 《法制博览》2023,(17):136-13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在享受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的同时也需要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尚未构建起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诸多不足,最终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低碳经济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也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当前低碳经济的法治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临很大风险和代价.中国如果要趋利避害,保证自身经济安全,就必须将发展放在首位.速度和国力质量是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步入新的阶段,开始寻求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框架下影响国际经济规则。中国在推动多边经济谈判进程、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对国际经济摩擦、能源外交及"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大力践行经济外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交政策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外交面临进一步提升的机遇,同时也必须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兼顾海外直接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从原先侧重于贸易、投资等局部性、领域性问题向体系层面的建构和协调发展,立足东亚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协同化进程,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朝向更为公平、稳定、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10,(17):12-12
<正>1中国工人崛起【英】《经济学人》7月31日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石。去年,1.3亿中国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348元人民币,是美国工人的1/20,但这已经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崛起与世界经济的内在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创造和分享全球化红利,由此实现了经济崛起。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崛起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将会在新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新规则建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在未来30年中呈现一体化互动发展关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一体化互动发展,既要求中国自身进一步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也要求国际社会与中国共同形成有效的平衡机制和修复机制,不断平衡与及时修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从而维护好、建设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一体化互动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的双赢和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