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森 《法制博览》2013,(2):194+184
死缓制度是中国的一项特有的死刑执行制度,它起到了少杀慎杀的刑法思想,但是死缓在改造罪犯有利之处又带来了司法腐败等弊端,因此在立法上明确死缓适用范围,对死缓适用严格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东  水云间 《法制博览》2008,(14):11-11
人们一直都把贪官比作老鼠,可贪官和老鼠到底像不像呢?且听在下一一道来:贪官和老鼠一样,都喜欢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老鼠和贪官一样,都喜欢过夜生活。  相似文献   

3.
罗军 《法制博览》2011,(12):8-8
都说和坤是大贪官,是乾隆朝甚至是整个清朝最大的贪官,这是违背史实的,真正的大贪官应该是皇帝,和坤所处的时代最大的贪官应该是乾隆。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     
杨军 《南风窗》2010,(26):18-18
北京网监处长于兵判死缓近日,北京市高院对市公安局原网监处处长于兵贪污、受贿1690余万元及徇私枉法案,做出核准死缓判决的裁定。于兵,北京人,研究生文化程度,2001年从石景山公安分局副局长调任北京市网监处处长,案发前任北京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筹备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5.
资讯     
《南风窗》2012,(9):18-24,26
声音Voice死刑复核就一次,高院重审绝对不能再判死刑,最多只能判死缓;向最高法院表示感谢,但会坚持为吴英做无罪辩护。—对于最高法未核准吴英死刑,发回浙江高院重审,吴英案律师张雁峰表示,经济类犯罪取消死刑是趋势。  相似文献   

6.
贪官,忏悔了什么?种种迹象表明,在新老交替顺利完成之后,中国高层反腐开始发力。 SARS闹得正凶的4月份,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审查结果公布,一个包括副省长、交通厅厅长、省地税局局长等在内的“贪官军团”浮出水面。5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到黑龙江考察工作,他说,今年反腐倡廉工作开局良好。吴回京不出一周,13日,黑龙江省委决定给予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公职处分,移交司法机关。此前国内媒体关于十六大召开之前,贵州、黑龙江等将有高官被“双规”的推测,初步得到证实。 在反腐战鼓声中,本刊着意推出本次专题。 《贪官的八大陷阱》——通过精心选择贪官“忏悔录”的细节,意在从一些侧面向读者展示权力所有者容易陷溺的真实官场“生态”; 《揭开“双规”的神秘面纱》——通过与一位长年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的学者型官员的问答,让您对这项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的特殊措施,有更平和和周到的理解; 《财产申报,刀刃锋利否?》——财产申报,这项本可以让贪官闻风丧胆的制度,为何只能如此“温柔”?作者为您条分缕析; 《群众的眼睛是廉价的》——这里指的廉价,并非对群众的不尊重,作者只是想说:现时的反腐败的成本,仍然太高。 《拿什么“镇住”贪官?》——作者担忧,层出不穷的禁令追得上贪官的腐败速度吗?我们都盼望“贪官”越来越少。我们都相信,“贪官”在中国,会逐渐失去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杨军 《南风窗》2011,(16):15-15
29岁的云南男子李昌奎正在狱中等待命运最后的发落。因云南省高院将其一审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改为死缓,经网络披露后,引发民意汹汹,各界讨伐。7月13日,云南省高院宣布启动再审程序,做出了改判死缓的终审判决。宣判后,受害者家属不服,并求助于网络,终酿成巨大的舆论风波。  相似文献   

8.
江雪 《南风窗》2011,(16):15
29岁的云南男子李昌奎正在狱中等待命运最后的发落。因云南省高院将其一审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改为死缓,经网络披露后,引发民意汹汹,各界讨伐。7月13日,云南省高院宣布启动再审程序,做出了改判死缓的终审判决。宣判后,受害者家属不服,并求助于网络,终酿成巨大的舆论风波。  相似文献   

9.
张小宇 《法制博览》2015,(4):77-78,18
死刑问题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死刑的正当性、预防性、人道性、以及死刑问题的日趋国际化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死刑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强调用废除死刑来预防贪官外逃是本末倒置,笔者认为"死刑犯不引渡"只是某些国家倡导的意欲使之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从而限制他国司法主权的提议而已,绝非国际强行法,因此也谈不上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其老是研究如何把外逃贪官引渡回来,还不如探究如何阻止贪官外逃来的更有实际意义,建议我国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预防贪官外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期此起彼伏的反腐败声浪中,落马于检察长职位上的贪官,似乎格外引人关注。检察长作为查处贪官的"官",其一旦蜕变为贪官,犹如"督战队在阵前先乱了方寸",危害不言而喻。而透过新近暴露的众多具体案例,其中透视出的诸多问题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1.
搞笑的玩意儿,挺多;有些“搞笑”,叫人哭笑不得。 《长江日报》载侯志川一文,题为《贪官的思维很搞笑》。贪官的思维,怎么“很搞笑”呢?这里不重复了。但是侯文中“著名贪官成克杰”之说,却叫我觉得真有点儿“搞笑”。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3,(24):11-11
官员对周围簇拥着的势利之徒的认识和体会,更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你拥有权力时得到的尊崇和拥戴,一旦失权就会瞬息而逝。每一个贪官都是势利的,不势利则无贪官。然则贪官的势利是如何炼成的?当下社会是一个"精英崇拜"社会,精英就是拥有财富最多的人,所谓"财富英雄"是也。他们既是成功者,也是智慧与能力超群者,还是无数渴望成功的庶民的"崇拜者"。他们是从财经媒体到  相似文献   

13.
尹鸿伟 《南风窗》2010,(16):19-22
社会公众对"裸官"的疑虑,源于近年来频发的"贪官"变"裸官"、"裸官"变"逃官"事件。目前,裸官盛行、贪官外逃都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的群体现象,但是政府却没有什么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守东 《南风窗》2010,(11):52-54
贪官的性行为之所以应当成为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而非黄色故事,那是因为贪官往往通过其放肆的性行为来满足自己掌控他人的权力欲望。这种容易导致公共权力滥用的贪欲,属于一种不能不通过民主法治体制加以约束的政治灾害。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一位大学时的同学从外地赶来向我诉说冤屈:为告倒单位里的贪官,三年来他无数次上省进京反映情况,工作丢了,家财耗尽。贪官最终被告倒了,但他也一贫如洗了。末了他含着眼泪说:“都说善有善报,我举报贪官可谓善事,但我得到的‘报’在哪里呀?”。同学的这句话发人深思。现实生活中,举报人流血又流泪的事不乏其见。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长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一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5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辩护     
小山 《法制博览》2008,(8):30-30
搞“廉洁秀”,找“护身符”……贪官们的“防身术”也就是这些路数,到了王月喜这里,则相当低劣和搞笑了,他PS了一张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放在他主编的“廉政读本”的扉页,但这依然无法保证这个贪官“平安无事”——  相似文献   

18.
卢氏不是一个人。卢氏是一个地方,一个很穷的县。穷困是件不幸的事。对卢氏县来说,更不幸的事情是,摊上一个很贪的"一把手"。贪官需要土壤。而卢氏县恰恰就有这样的土壤:一曰官员的奴性,二曰群众的绵羊性--固然,这样说也许有伤卢氏县人民的感情,对他们不太公平。但难以解释的是,一个智商不高、品格低劣的贪官,何以能在此为非作歹五年之久。不要小看了贪官。贪官也能制造土壤--一种适合贪渎文化的土壤--使顽者愈顽、懦者愈懦。一个贪官,不仅能毒化一圈人,更能毒化一方水土!当然,我们的官员不会完全是奴才,我们的人民也不会完全是绵羊。我们看见,有两个人,从不同的机缘起,开始了反抗,他们的反抗始则微弱,终于成功--但我们也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成功--假如多数人依然是奴才与绵羊。我们的故事,从对"贪官相"的叙述开始,延伸到对"奴才相"与"官场相"的描摹。应当庆幸,终于见着了"反贪者相",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百姓相"的表情--让庭上的贪官,继续维持他的傲慢与冥顽,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民众从无知与漠然中醒来。--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贪官的出身     
谢泳 《法制博览》2010,(16):8-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总体趋势向进步方向呈现,这一般没有人怀疑。这三十年中,一个特殊现象是中国贪官的数量激增,我没有详细统计,但凭感觉和断断续续看到的各种材料,大大小小的贪官加起来的总数真是惊人。我有时候也想这个问题,事情何以致此呢?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南风窗》2009,(16)
我们是共和国长子,我们不垄断,谁来垄断?——前天津市委书记陈伟达长子、被判死缓的中石化前董事长陈同海曾说,如果成品油定价放开,那么市场价格将由他来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