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委会共同主办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暨纪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35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文化部原部长蔡武、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一书,近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研究、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政论文集。全书分为五编,以逻辑关系为主、时间顺序为辅进行编排。第一编“政治体制改革总论”,主要论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密切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先行性、曲折性和紧迫性;第二编“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主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两大原则,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曲折历程和重大意义,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指针和目标;第三编…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4—5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外交部、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及北京大  相似文献   

4.
由殷叙彝、张世鹏等编译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联邦德国1986年出版的《社会主义词典》选编而成,中文版根据本书的核心特征取用了《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之名。本书着重于澄清有关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政治运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对于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运动的研究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导读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流派,二战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与苏东"现实社会主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民主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社会主义在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社会主义对苏东剧变的...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学术界,民主社会主义虽谈不上是理论热点问题,但有关于它的讨论却不时泛起涟漪。然而,民主社会主义自身所信奉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使相关理论概念异常庞杂混乱,国内对其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某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认真研究和讨论民主社会主义,前提在于对其理论和概念的系统把握,而日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对此所作的阐明,至少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德国版的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7.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震撼,李大钊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担负起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重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与民主、自由相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极大地、公平地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利益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普遍性,而且要体现中国的实际。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今日中国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系统提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随后美欧学界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美欧形成思潮并广泛展开,其发展进程及所取得的成果正在并将继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同样,这次工业革命不可避免地也会给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带来深刻的变化。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认识、评价时下风行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君如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9.
朱世海 《南风窗》2014,(5):23-25
<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这不仅体现为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而且体现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民主和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曾有过这样的共识,即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当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不过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现在有不少人对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大加追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质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关系:一是肯定二者都属于当代世界左翼进步力量,二是从源流关系上说明二者“同源而不同流”,三是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斗争策略手段、基本理论认识等方面分析二者的根本分歧和本质区别,四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当代社会民主党的本质区别,五是探讨二者相互学习和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利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政治文明来源于对财产权利的保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完善使人们的财产权利得到了普遍的保护。通过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写入宪法,立法通过《物权法》,不断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使新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够体现对人们财产权利的保护,这将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迈尔,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任、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多特蒙德大学教授。2006年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世鹏教授约请,为即将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增写了以下的新词条。这些新的概念解释反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至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观点和发展动态。现发表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极为丰富。其中 ,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思想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加强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 ,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一书问世于五百年前,但至今仍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继与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过《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1、《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2之后,此次访问主要谈《乌托邦》与当代世界和中国有关的五个宏观问题:第一,《乌托邦》对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有什么意义;第二,《乌托邦》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托邦"为何远超"优托邦";第三,"科托邦"理论为何难以实现,今后要如何实现;第四,《乌托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第五,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民主社会主义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其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是多元化的,信奉"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的基本价值,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事务,建立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着联系乃至相似之处,两者都与国际工人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际政坛中都属于左翼力量,都致力于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都追求变革和革新。但两者在指导思想、行动原则、终极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与对立。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8月27日,第三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仲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燕爽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君如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7.
拉克劳和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认为,在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从阶级社会转向了大众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义革命策略已经过时,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解体与边缘化。他们认为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需要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激进民主。激进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拓展民主政治领域就是在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主张,试图对这一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9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幵。会议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断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不应被用来裁定现实;应当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大不相同,它们在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因为历史发展的不可测性,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作出准确预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上作无谓的论证。民主社会主义与我们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是同根同源,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党国际的政治实践看,它们历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以劳动者、社会的中下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民主社会主义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14-1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基地年会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18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建党近9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探索、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个案研究、我党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比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协办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