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概念,并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进一步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点出发,可以正确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遏到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的特殊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冷静分析,可以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最近,某著名网站在首页刊发一篇博文,题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假恶丑".笔者阅后颇感不解,实在搞不明白,孔子的"假恶丑"从何而来? 依笔者之见,孔子的一生,活得是很真实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即实事求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称得上明智.而孔子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如何排兵布阵("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回答:"礼仪方面的事情,我略有所闻,打仗方面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见话不投机,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相似文献   

3.
双周     
《南风窗》2007,(14):12-16
一国两制的历史与现实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曾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纵观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4.
曾子越 《南风窗》2011,(14):59-61
在郑永年看来,缺乏认识自身、解释自身的知识体系正是中国始终无法走出历史循环、成功转型为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我希望活到100岁,好好地做学问,把中国解释清楚。"清晨,广东顺德一家星级酒店的咖啡厅,宁静而优雅。落座后,随口谈及近期的社会问题,郑永年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说了很多,时而流露出惋惜的神情。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08,(10):11-11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其他在中国的外国记者一样,我最近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严厉批评,有些批评非常尖锐。有人在我写的有关奥运圣火在伦敦传递的博客后留言说:"西蒙,13亿中国人恨你。有一天有人可能当面向你吐唾沫,你将以冷血、法西斯和杀人帮凶的形象被写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点,我们是否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我觉得把中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个世界大局当中考虑,可能会有一个恰当的考虑,不夸大也不缩小。8月3日~5日我到夏威夷参加一个高级政治论坛,感觉到大家对中国充满希望。新疆"7·5"事件没有一个人谈到,相反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上半年7.1%的增长,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见底了,中国会带动世界。会议上我看到另外一个景象就是日本的极大失落感,我没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世界历史"的观点看来,中国社会主义是一种"地域性"存在,这种"地域性"存在使得中国社会主义面临巨大的历史性挑战,同时面临巨大的历史性悖论。这反过来也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机制,人们以往关注较多的是生产力与交往及其互动关系和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而对资本的积极作用却关注不够。事实上,如果没有资本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就没有世界历史的形成。如果说资本曾经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那么,在当代,资本仍将促进世界历史的深化。资本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应通过制度创新,解放资本,利用资本,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
两性话题     
王剑冰 《法制博览》2009,(24):53-53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号称五千年漫漫长河的华夏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战争。然而在中国人的战争历史中却有着那么一份苦涩,因为我们发现自始至终我们的战争史都是在不停的内斗内耗之中。昨天我特意看了遍《世界百战经典》,在提到国外经典的战役时多为两国两族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日益增多.总体看,西方媒体在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加激烈地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军力建设、社会矛盾、国民素质等,并就中国的货币汇率、环境排放、稀土管控等问题肆意炒作,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等反华论调提供素材,使中国的外部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和严峻.[1]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宣扬个人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但生活中又常常不是如此。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人生而平等,但即使革命家本人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现实。中国历史有个传统,人再穷,出生时的境地再差,只要好好读书,就有机会货于帝王家。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批判束缚人的"血统论",今天靠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已经不是问题,但民众对代际权力传递带来的不公平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总结经验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以来,党在推进"四个伟大"的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科学总结这一进程,将为我们提供很多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正为中外学者构建起讨论中国问题的对话平台一直是本刊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西风东渐"自然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主题,但是,肇始于中国的思想如何在中国之外的地区传播和发展,它们又如何跨越国界影响和引领着现实历史的进程,这些议题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期第一篇文章访谈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理查德·沃林,他就毛主义在国际上的学术发展脉络以及国际毛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其研究聚焦的是发端于中国本土的思想"走出去"的动态过程,呈现了国外中国研究的另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现代性全面展开的时期,东方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困境和现代社会问题。如何摆脱现代困境、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是当前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中之重。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在研究自身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汲取以往人类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历史从来没有一个预定的发展轨道,也没有一个必然目标,而"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人类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在前人所留下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历史  相似文献   

15.
黄杨树 《法制博览》2008,(21):35-35
中国历史上不乏智慧极具生趣的性情中人,这性情中人中,我尤喜战国的齐宣王,得了他几个性情小段子,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经我略加演绎之后辑录在一起。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去,看古人将生命的率真与性情发挥得如何神采飞扬,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9日,我受邀在哈佛大学就企业社会责任发表演讲。据有关媒体的同志讲,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邀在国际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缘何?原因大概有三:第一,中国有企业(现代意义的企业)的历史太短;第二,中国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也不长;第三,国际舞台上某一领域话语权的过渡标志着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崛起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具有一种逻辑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在存在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终极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以中国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都是在深刻把握真理和实践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过程中,为人类解放和自由服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彼此之间的前后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都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内在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个存在很多争论的问题。但是,任何观点上的这种争论,如果脱开了争论对象的具体时空条件与环境,不能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就没有了讨论问题的共同基础,因而也就失去了争论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什么民族主义也好,爱国也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个人或政党,包括对政府,都难免会有着与我们今人所希望的很不同的表现。很难认为,爱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并且是越激烈、越彻底就越真诚。以孙中山为例。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当年之所…  相似文献   

19.
正本次对话的由来颇为有趣。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2013年第1期刊载了中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与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就当代世界全球化问题以及"中国发展模式"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问题进行的对话。《远东问题》杂志社编委会认为这一对话引人入胜,意蕴丰富,对当代历史和政治诸多突出问题给予了解答,因此,  相似文献   

20.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10,(19):46-46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