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2.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5):97-97
<正>在《书屋》今年第6期上读到摩罗先生为他的《耻辱者手记》第二版所写的序言《我们是需要自审的一代》,终于对他10年来的心路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嘛,他所走过的路,不过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的一个缩影。想当年,"五四"知识分子何等激进、何等慷慨激昂,经过30年的奋斗,当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大批怀有"五四"情结的文化人都不禁热泪盈眶,用胡风当时一首诗的标题来说,叫做"时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熊培云 《南风窗》2008,(20):42-44
缺乏具有号召力的意识形态不仅会让中国丧失了成为超级大国的资格,还对国家凝聚力形成威胁。像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尤其需要某种信念凝聚人心,就像美国人有所谓"美国信条"一样,没有这种精神维系,国家的团结甚至生存就岌岌可危,遑论成为强国。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96-96
2000年以来,崛起和盛世的民族主义热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但在"崛起"和"大国"的问题上,人们之间是有分歧的,一些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崛起,因为国内的问题堆积如山,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另一些人则欢呼雀跃,声称中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要建立"中国治下的和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多极化世界日益成型的时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形成冲击。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其构成了威胁,这种战略误判导致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关系持消极态度,患上了"中国综合征",走上了遏制"假想敌"中国的隘路。然而,过去40年形成的中美合作基于一种"共生"模式,即经济互补与激烈竞争共存。事实证明,美国政府掀起的"贸易战"不利于中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反对此胜彼负、零和博弈的观念,不希望看到"修昔底德陷阱",在"贸易战"中依然保持必要的冷静克制,极力避免冲突升级,不让矛盾超出理性和平对话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樊超 《国际政治研究》2013,(1):121-134,1
"一条线"战略的缺陷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此战略的实施揭示出苏联的战略困境,增强了中国应对苏联战略压力的信心,使中国具备了战略调整的前提。"联美反苏"的构想给美国造成了中国有求于人的印象,导致里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倒退。为打破"一条线"战略束缚对美政策的局面,中国在"八一七公报"谈判中结束了"一条线"战略,从而牵动了外交战略的调整。这次调整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国对美、对苏和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与美国战略合作的地位相对降低,开启了中苏关系缓和的进程,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14,(12):80-82
<正>中国南海的局面,已从1970年代海洋法公约草案所引发的"蓝色圈地运动"演变成现在的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新一轮的反蚕食斗争范围更广,也更加激烈。美国总统从东亚前脚刚走,南海就发生激烈动荡。5月3日,中国"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岛附近遭到越南数十艘政府船只的骚扰,并引发了中国海警船队与越南执法船的多次追逐甚至冲撞;越南扩大与中国在  相似文献   

8.
双周     
《南风窗》2008,(21):8-13
大国外交的大国心态2008年第20期《中国外交的转身》在我看来,大国的外交要完美"转身",不仅仅要在外交策略、观念上转身,更应该是国民在"心态"上的转身。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学术界,在国内国外各种各样的国际形势研讨会上,无论什么事,总是围绕美国谈起。先考虑美国怎么样,然后分析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9.
鬃强 《南风窗》2014,(10):44-47
<正>支撑中国"西进"战略的"中亚+俄罗斯"双轴心,可以与"东固"战略的双轴心"东盟+美国"呼应,为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一个基本的战略框架。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在这一战略中,哈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来南京故都的中山陵献花圈,无论国共两党,发布消息,都叫做"谒中山陵"。孙中山逝世几近100年。中山陵已成为国人脑海中的一大景点,"谒中山陵"却折射了现代中国人政治心理的一个盲点。  相似文献   

11.
邢媛媛 《南风窗》2010,(1):85-88
苏联侵阿主要目的是完成地缘政治任务,即保障苏联的边疆安全和稳定、对抗美国特工发动的叛乱和颠覆、回击北约决定在欧洲部署美国中程导弹、遏止伊朗输出"革命"、防止中美联手反苏。2001年,俄总统普京对一群美国记者表示:苏联在阿富汗并未战败,且"在军事方面实现了所有的既定目标",只是"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政治错误"。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尹鸿伟 《南风窗》2007,(24):72-77
奥运前戏全中国没几个人会把"08奥运"只当成一桩体育赛事。谁要真这么想了,肯定会遭到周围人们的嗤笑。有人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奥运会是它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于是,全中国人也都憋足了劲儿,要让世界人民认识认识中国人民是怎么回事儿,要让全世界人民把咱中国人民的世界、咱们的梦想当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0,(1):45-45
<正>买中国股票,让女儿学中文,喝中国葡萄酒……全球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美国人,却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结。10月24日,罗杰斯在"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预测全球财富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并表示在适当时机还会增持中国股票。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14,(5):12-12
<正>01中国游客贡献最大"逆差"英《经济学人》2月15日不久前,全球经济争议最大的便是中国的廉价货币,以及往来账户庞大的盈余。美国决策者甚至飞往北京来表达其不满,还有些评论员把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的出口顺差和对美国保值债券的囤积,危机发生后,他们又指责中国的贸易顺差使美国迟迟未能摆脱出口危机。  相似文献   

15.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31-33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外交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有所作为"上面了。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一味处于守势,对美国和美国支持的其他国家的进攻缺少实质性应对。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了"人际距离"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关系亲疏程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舒适距离是不同的,具体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其距离"等。当舒适距离被突破后,人就会感到不舒服。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借用这一视角呢?2011年12月2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泰国期间,出席了泰国华人华侨各界举行的欢迎晚宴。在致词中,习近平称:"欢迎域外国家在促进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他们尊重本地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注意兼顾各方舒适度。"这是中国领导人首  相似文献   

16.
周琪 《当代世界》2018,(5):21-24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以对美国人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它申明世贸组织对美国不具有直接约束力;要求其他国家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坚决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它以"国家安全"为由,连续发起贸易"337""232"和"301"调查,对相关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威胁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措施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政策,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变化的一个侧面,即把中国确定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者",为此要竭尽所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7.
倪峰 《当代世界》2015,(11):14-17
<正>2015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对美方提出了严正警告和抗议。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一个月后。令人不禁要问,美国为什么迅速变脸,为什么要挑起这场"危险的游戏"。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刚刚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在双方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身不善而怒人,不亦反乎?"意思是说,自身有过错却去怪罪别人,这不是搞反了吗?当今之世,身不善而怒人者不乏其人,美国总统布什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潘光 《当代世界》2015,(4):25-27
<正>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此后,美国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了多次会议,积极推动此计划。不过,在国务卿易人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模糊化"的态势,宣传调门也有所降低。近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由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美国的这个也打着"丝绸之路"旗号  相似文献   

20.
张天潘 《南风窗》2010,(20):89-91
与美国新一波反智浪潮富于文化和政治理性色彩不同,当下中国网络上颇为典型的暴民心态则体现了"病态反智"只负责恶搞与讥讽,不负责创造与建设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