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小广 《南风窗》2010,(14):92-92
<正>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不少人不是风就是雨,物价刚涨一点就担心通胀,刚回落一下就担心通缩,5月份那个在中国经济预警中还未经检验一定很有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上月回落,从上月的55.7%回落到本月53.9%,还有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有点调整,工业增长又出现了月度回落,这些都被一些专家解读为中国经济将出现二次探底,要防止中国经济走坏,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再紧,相反应该再次明显放松,等等。我对这样的宏观经济分析一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0,(18):10-10
<正>1香港房地产硬着陆?【美】《商业周刊》8月16日近几个月,北京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房屋按揭贷款条件,千方百计为大陆房地产市场降温,而在香港,房地产价格自2009年以来上涨了42%,在过去6个月,恒生房地产指数上升了11%。据估计,下半年香港房地产价格还会上涨10%,特区政府目前采取的主要调控方式是增加土地供应。  相似文献   

3.
爱伦 《法制博览》2011,(18):19-19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飞快发展,甚至超过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今天的辉煌几乎能和唐朝相媲美,唐朝时期,欧洲不过是一个泥泞的小村庄。我非常喜欢中国,自从我在16年前进了这个国门,就住在这里不走了。但让我忧心的是,中国的每个城市都看起来像深圳——中国城市的楷模。深圳大概是想模仿香港  相似文献   

4.
陈道富 《南风窗》2010,(15):41-42
<正>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短期高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政策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走势。需要有人为未来的长期持续增长做出默默无闻的贡献,而不是单纯追求在短时间内展示经济增长速度。当前中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胀预期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强度所减弱。实际通胀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月份CPI达到3.1%,环比下跌0.1%;P达7.1%。环比上涨0.6%。  相似文献   

5.
王钧临 《南风窗》2010,(25):70-71
一旦进入全民通胀时代,将注定不会成为短期行为。根据中国历年物价上涨的基本规律,明年的上半年或将进入物价集中冲高的时期。如何避免恶性通胀集中爆发的可能,将成为明年的重中之重。而通胀又可能促使资产泡沫破灭。  相似文献   

6.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6):69-72
虽然国内通胀风险高企、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或降临、"钱荒"危机致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倒闭风潮,但由此断言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有点为时过早,短期内中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7.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5):30-33
<正>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通常导致通缩压力不同,中国更多呈现出的场景是,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却难以消减。近10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论常被提起,它往往伴随着对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胀预期的恐慌而起,但又往往在新一轮的需求扩大中被消解,如此周而复始。而纵观中央政府历年来的治理产能过剩举措,其被消解的下场又总是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湖北的报告文学作家祖慰来到深圳特区了。他的作品里老有许多新名词,可能你们这一辈年青人都喜欢。这次他来干嘛?要写深圳的报告文学吗?真是选错了时机,在最近的香港报刊上,刚开展过一场深圳问题大论战,战火未息,余烟缭绕;我走进祖慰的住所,看见他满桌堆放着批评深圳的文章,据说,他的报告文学开了好几个头,都不满意,憋了整整有一个星期还不知道怎么写。他对我开玩笑说:“勇刚,我快要跳深圳河了!”综述香港报刊批评特区的意见有如下三点: 1.办特区的目标是:“以工业为主,以引进外资、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现在深圳在这些方面的成绩不  相似文献   

9.
余力 《南风窗》2010,(10):40-42
<正>中国实际上只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那就是政府,各房地产公司都是它的分支机构。狼真的来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犹如沸腾的火锅,这一切都源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组合拳。这些政策在市场中引发了波动,造成  相似文献   

10.
吴少鹏这个名字,是和好几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的: 拥有香港最大的独资律师事务所; 司法部48个香港地区中国公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司法部批准的首批12家境外律师事务所在大陆设立办事处中唯一的一家独资办事处; 更重要的,他是第一位申请在国内开设办事处的境外律师。捷足先登去年3月19日,来自中国司法部的一则消息在香港刊登后,引起了香港律师界一阵不小的波动:司法部允许外国和港澳地区律师事务所在海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8,(1)
对中国内地官员和百姓来说,香港熊谷组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甚至还一度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1992年,熊谷组主导开发海南洋浦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参与谈判的中方官员甚至被指责为“出卖国土”。而深圳及广州的最高建筑地王大厦和中信广场,也都是熊谷组的得意之作。熊谷  相似文献   

12.
高清时代     
崔少明 《南风窗》2008,(1):94-94
友人来电为《南风窗》约稿,希望写点"港事",特别是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讲传媒。.的确,内地与香港的媒体都需要多从当地角度去了解对方。开放自由行后,来过香港的内地人以百万计,讲到香港哪里好吃、哪里"抵买"(便宜),有时候比本地人还要精。但讲到社会民生,则又是另一回事。这与港人不了解内地是同样的道理。从未到过深圳的香港人绝无仅有,但明白深圳的香港  相似文献   

13.
双周     
《南风窗》2007,(11):8-12
文化因素与城市的命运重构深圳特区的未来之路,可能有很多条路径与选择。其重构也涉及诸如中央政府对于“特区”身份的再定位,涉及深圳+香港这一“完美婚姻”在“世俗生活”中的实践检验,涉及深圳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广 《南风窗》2010,(16):96-96
<正>6月份通胀数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CPI仅上涨2.9%,先前有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在3.5%左右,甚至有人高估到4%以上。当然这符合我的预期,我一直坚持今年或近阶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通胀压力,有的仅是一些短暂的价格扰动或一些为投资炒作而人为制造的通胀预期,由于这样的预期与内  相似文献   

15.
顾忌被迅速抛弃,政策在比拼中更新,北京、上海和深圳对中国金融中心的争夺正处于进行时态。上海能否借助尚方宝剑的利刃快剑屠龙?北京能否借助首都优势重拾旧山河?深圳会否借助香港的一臂之力反戈一击,改变有可能最终败北后偏安华南一隅的命运?未来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16.
袁易明 《南风窗》2010,(16):44-45
深圳之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相继培育出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迅等企业,除了适时有效的政府引导、真金白银的政策倾斜、毗邻于香港的特别区位等诸多因素外,深圳拥有领先于全国的制度条件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金心异 《南风窗》2007,(10):36-39
在经过了10年并不认真的讨论之后,香港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提升为战略合作者。2007年2月,准备竞选第三届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发布其政纲时说,他为香港设计的方向之一,是“与深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  相似文献   

18.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0):30-33
特区的成立与政策优势《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当年,中央为何要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朱文晖(以下简称朱):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诞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从偶然性看,特区的原形一是源于1979年1月6日交通部在香港的下属企业招商局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要求在蛇口设立工业区。招商局的动议只是一个企业行为,但这种行为却从深层次触动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该报告得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的支持,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落实了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19.
19岁为李连杰做替身; 22岁组建中国第一支特技队; 30岁发誓不与香港合作拍片; 32岁成为中国第一位武术导演……刘家成不是一个出名的大明星,然而在许多部造就了明星出了大名的电影中,都能找得到他的名字。圈内的知情人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因事经深圳罗湖口岸去香港。当我通过联检大楼进入港界前,我停住了。眼前的一切和过去已有天渊之别:双方荷枪实弹的军警不见了,铁丝网架没有了,连旧时的罗湖桥也见不到了,只有楼底下黑黑的河水,才依稀辨出下边就是深圳界河。我不想立刻进入港界,我想停下来,追忆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