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陈道富 《南风窗》2010,(15):41-42
<正>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短期高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政策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走势。需要有人为未来的长期持续增长做出默默无闻的贡献,而不是单纯追求在短时间内展示经济增长速度。当前中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胀预期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强度所减弱。实际通胀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月份CPI达到3.1%,环比下跌0.1%;P达7.1%。环比上涨0.6%。  相似文献   

2.
王小广 《南风窗》2010,(16):96-96
<正>6月份通胀数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CPI仅上涨2.9%,先前有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在3.5%左右,甚至有人高估到4%以上。当然这符合我的预期,我一直坚持今年或近阶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通胀压力,有的仅是一些短暂的价格扰动或一些为投资炒作而人为制造的通胀预期,由于这样的预期与内  相似文献   

3.
财经     
《南风窗》2008,(2):10-10
中国企业加大抛售外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瑞士巴塞尔参加十国集团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说,贸易顺差、中国企业出售更多外汇、通胀上升和高油价是近期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原因。他说中国贸易顺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缓,但2007年全年的绝对数值依然较高。此外,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在最近几个月中加大了向市场卖出外汇储备的力度。近期美元连续走软,导致石油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人民币资产以石油价格计量,大幅贬值。  相似文献   

4.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5):30-33
<正>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通常导致通缩压力不同,中国更多呈现出的场景是,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却难以消减。近10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论常被提起,它往往伴随着对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胀预期的恐慌而起,但又往往在新一轮的需求扩大中被消解,如此周而复始。而纵观中央政府历年来的治理产能过剩举措,其被消解的下场又总是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CPI和收入     
《南风窗》2010,(22)
<正>众所周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数,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被认为存在通货膨胀。根据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8月份,CPI同比上涨3.5%,7月份是3.3%,都超过了警戒线,9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很多专家和机构预测也不会低于3%。对中国经济的解读却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近来有不少专家认为,因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特殊情况,3%的增幅这一所谓通胀点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经济,甚至有专家认为,只要中国的CPI增幅不超过5%,经济都不会出问题,属正常状态。甚至有机构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  相似文献   

6.
吴木銮 《南风窗》2010,(25):71-73
<正>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值得担忧的问题。市场主体的力量早已不受计划手段所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行政手段的老办法自然效果不彰。2010年11月19日,新加坡的游船上,研究政治的一些学者不再讨论政府的运作和选举等议题,谈话焦点之一就是中国内地的通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麦当劳在全国进行全面提价,原因就在于食品成本急剧上升。有意思的是,相邻的深圳和香港现在悄然地对换了双方的身份。以前,深圳成为香港人周末消费  相似文献   

7.
旦沐金 《南风窗》2008,(9):70-71
GDP是否还可能持续快速增长问题的更深一面,是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保持一种极端渴望财富的心态。次债危机让美国和世界经济变得风云莫测时,中国经济在高增长、高投资、高通胀中继续向前。而统计数据可以告诉我们,8%到10%的GDP增长率如果持续,多年后中国将不堪负荷。  相似文献   

8.
闵云霄 《南风窗》2010,(8):58-59
<正>这次贵州大旱出现的水利设施失修,水利工程带病作业,同样也反映出个体农业的脆弱,提示发展合作农业的意义。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今年的"两会"上说,中国农业仍是"靠天吃饭",农业因灾损失严重。"两会"刚过,他的话就应验了。西南五省的大旱让人绝望,似乎除了等待下雨,人们束手无策。2月26日傍晚,贵州省首次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当天的气象预报说,未来3天都不会降雨,要打好持久战。3天之后,贵  相似文献   

9.
蒋平 《法制博览》2010,(3):62-62
中国女人不嫁自己看好的男人,只嫁大家看好的男人。 买东西大家说“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但女人嫁人往往是“只选好的。不选适合的”。  相似文献   

10.
王小广 《南风窗》2010,(14):92-92
<正>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不少人不是风就是雨,物价刚涨一点就担心通胀,刚回落一下就担心通缩,5月份那个在中国经济预警中还未经检验一定很有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上月回落,从上月的55.7%回落到本月53.9%,还有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有点调整,工业增长又出现了月度回落,这些都被一些专家解读为中国经济将出现二次探底,要防止中国经济走坏,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再紧,相反应该再次明显放松,等等。我对这样的宏观经济分析一  相似文献   

11.
通胀?通缩?     
<正>策划人语当世界经济在复苏的上升螺旋中遭遇欧洲债务之刀,面临二次探底危险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从去年官方承认存在"通胀预期",煤电油涨价,到今年前段时间玉米、绿豆、大蒜价格飞涨,人们惊呼"通胀来了"。但余音未绝,物价却开始掉头向下,内需严重不足、大量产能过剩的担忧再次抬头,中国经济似乎又开始面临通缩的危险。中国官方更是声明,绿豆等的价格暴涨是有不法分子暗中操纵,囤积居奇。只是刚刚打击了不法分子,不仅绿豆的价格再次上涨,小麦的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2.
陈和午 《南风窗》2010,(25):66-68
流动性"洪水滔天"和物价四处冒泡沸腾,中国进入防热钱、防泡沫、防通胀的新时期。国内现有的监管体系能否真正有效阻挡住热钱快进快出的脚步尚难乐观。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高通胀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钧临 《南风窗》2010,(25):70-71
一旦进入全民通胀时代,将注定不会成为短期行为。根据中国历年物价上涨的基本规律,明年的上半年或将进入物价集中冲高的时期。如何避免恶性通胀集中爆发的可能,将成为明年的重中之重。而通胀又可能促使资产泡沫破灭。  相似文献   

14.
赵义 《南风窗》2010,(22):56-59
<正>作为一个正在复兴的文明古国,如今的中国无疑是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而当人口老龄化问题向中国走来时,一个"老年中国"也在成真。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53%,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风窗》2010,(25):14-14
<正>1中国会实行价格管制吗?【英】《经济学人》11月20日11月17日,中国国务院承诺通过强制措施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和投机者,甚至威胁要通过价格管制的方法来干预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价格。通货膨胀还不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威胁,但10月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已经上涨了4.4%,是过去两年多来最大的涨幅。食品价格的上涨更是惊人,蔬菜比一年前贵了差不多1/3。与此同时,消费者和市场的信心在下降,股市的跌幅超过了1/10。  相似文献   

16.
通胀难来     
陈光磊 《南风窗》2010,(15):36-37
从最近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正在失去动力,不能排除物价水平跟随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回落的可能性。即使在美国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之下,通胀预期迟迟未形成,有人将其喻为"在大洪水中的诺亚方舟上拉响了火警"。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形势如此微妙。  相似文献   

17.
正曾经一位摄像记者在参加采访活动时开玩笑地说,英拉是位"大美人",凭这长相收视率就会高。她是第四代华裔,她称自己有25%的中国血统,早年在商界打拼时更是多次到过中国。曾经一位摄像记者在参加采访活动时开玩笑地说,英拉是位"大美人",拍出来肯定好看,单凭这长相收视率就会高。现年47岁的英拉·西那瓦是西那瓦家九个孩子中的老幺,她是第四代华裔,她称自己有25%的中国血统,早年  相似文献   

18.
邢少文 《南风窗》2011,(5):80-81
1 CPI权重调整,通胀压力犹存国家统计局1月15日公布,1月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1%,1月份PPI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0.9%。4.9%的涨幅被认为低于市场预期的5.3%~5.5%之间。其中的主要原因,并非经济学家错了,而在于国家统计局于今年1月调整了CPI统计的基期和统计权重,这是200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武宝生 《法制博览》2010,(18):55-55
我在美国探亲时,住所旁边就是一座小学。不同肤色孩子的歌声和笑语,常常在我的耳畔回绕。 侄孙女贵贵就在这座小学读三年级。 那天放学回家,贵贵给我带回一封信,说是她们学校写给我的邀请函:请我在方便的时候为该校三年级的美国娃娃们讲讲“中国故事”。我说我不会说英文。贵贵说,她可以当翻译。我说,那就试试看。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前见到著名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儿子,55岁的张朝和,他正在为顾客服务。记者看到,这是张秉贵曾经工作的柜台。张朝和说:"每到清明节,我都会想到父亲,是父亲的‘一团火精神',鼓励着我。‘一团火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提起张秉贵这个名字,北京百姓马上就会想到了两个说法:"一抓准"和"一团火精神"。这位当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把劳模的风范留在了人们心间。今天,他的儿子张朝和站到了父亲的柜台前,抓起一把糖放到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