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鞭制度起源于英国,后扩展至西方其他国家。议会党鞭主要有三个功能:议会事务管理、意见沟通、督导说服议员。党鞭的选定是对多种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等质素是被选为党鞭的首要条件;党领袖的意图和策略考量是被选为党鞭的重要条件;议员的价值观念、选区地域、社会背景等因素是获选的重要考量。被选为党鞭者,既可获得一定的好处,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和代价。从总体上说,西方议会党鞭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党纪,维持了政党的团结一致与凝聚力,保障了西方议会制的有效运转。但是,从根本上说,党鞭制度运作的实效取决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条件、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2.
党政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国家较早实行政党政治,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稳定和成熟的做法。西方国家执政党对议会、政府、司法机构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通过对政权的间接控制来执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党政关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家族议会”是一种针对犯罪少年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广泛盛行。本文对“家族议会”教育模式独特的文化背景,运行模式及基本理念进行了论述,并记录了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实验和探索过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北市市长选举为例,以文献分析与文本分析法,从世代、媒介与政治三种视角尝试探究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名嘴"与网络动员中的"网军"对选举活动中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一、媒介使用行为可以划分世代,电视与互联网是影响本次选举的关键媒介;二、"名嘴"与"网军"透过议题设定中介民意;三、"名嘴"与"网军"建构的议题具有相似性;四、年轻世代创造出候选人透过社交网站互动与公共议题经由网络媒介发声的参政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三种政治体制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政治体制而言,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在具体的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模式、英国、德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陶杰 《南风窗》2008,(21):54-56
当戈尔巴乔夫以为苏联解体、俄国人实行了英美推许的议会民主之后,一个走向自由市场经济的新俄罗斯可以赢得西方的尊重,却没想到换来的是冷漠的眼光。普京今日对西方的强硬态度,正是欧美十多年来对俄罗斯深层心理的歧视迫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尽管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尤其是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中国在西方国家受众眼中的形象却有下降的趋势。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平衡的国际传播机制以及西方国家有意的诋毁与损害言论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此以外,这种状况的形成也与自我塑造的欠缺关联密切。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首先要厘清中国国家形象所表征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和了解西方受众的特点,与西方介质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既懂中国文化的内涵、又能融入当事国主流文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  相似文献   

8.
萧虎 《当代世界》2010,(10):50-51
第三季度,世界政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热点、亮点不少。总的看,西方国家无多数议会续有出现,欧洲保守政党"右倾"活动增多;越南、朝鲜、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频推新举措、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党以公投、修法等形式推进本国政治发展;多国政党着力夯实党建、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自律、有序、和谐:关于老子无政府状态高级形式的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政府状态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流学派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多数西方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中国学者可以借助于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现代化来取得一种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对话权。老庄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的另一种无政府状态,它的特点是有序的、自律的、和谐的;虽然它带有乌托邦特点,但提出了一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无政府状态,这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西方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是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进行的,尤其是以西方为追赶标准的,西方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国家形象等方面西方观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制必须认真应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佟佟 《法制博览》2009,(20):75-75
二十年前,吴君如曾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搭档周星驰,开创一代女丑天下。二十年后,吴君如仍然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她主持的清谈节目《星星同学会》一直左右着娱乐进程。最风光的时候,她却激流勇退,宣布暂停节目要回家生孩子。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至今,关于世界政治的西方思想有一项重要的演变结果,那就是关于经济成功的集权主义强国的生命力与其对西方的巨大危险的新理论。这类理论主要出自西方右派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深刻"反思,其前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由此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它实际上是被迫承认世界上可行的政治体制的多样化和西方政治体制无比优越观念的严重危机,同时深刻地体现了西方根本的价值观念自信的动摇。这类理论的提倡者和信奉者将"经济成功的集权主义强国"(首先是中国)认作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权力优势、精神优势和自信心的最大的长期挑战,然而若干基本因素使得它们几乎完全提不出具体可行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13)
正对中国普通网友来说,若不是财长楼继伟针对美国批评的高调回应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今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可能又被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亚洲安全大会给霸住眼球了。论重要性,比起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政府间旗舰级对话,由一家英国智库发起、将亚洲和西方防务部门高官聚在一起清谈的什么"香格里拉对话"确实不算什么事。但从香格里拉酒店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为塑造新的、至少是改造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国际关系的实践.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和主张,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某些课题似乎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成为9.11语境下的研究热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两个基本走向.第一,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以学科研究为主的期刊,并没有对9.11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由于对权力和权力的道德方面的认识不同,美国与欧洲学者在世界观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方法上的分歧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势力最强大、教派最多,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国家。在美国,宗教与政治联系密切,“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伊夫 《工会博览》2010,(18):55-57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在中东地区,伊朗无疑都是一个独特和神秘的国家,这曾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近年来因为核问题与西方世界长期对峙,而遭到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封锁。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大规模进入我国境内,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重要文化类型。今天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借鉴其优秀成分,也要抵制其腐朽消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