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历史壮举,是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虽然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在今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战略大转移是怎样决定的,它与当时指导各国革命运动的共产国际究竟有着什么关系?其中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拓宽了、传播阵地扩大了、传播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和广泛传播。为何说五四运动是比较系统传播原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李大钊、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理性的思考和艰苦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争鸣与辩论中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又是如何结合的?怎么理解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作为公明党的党首,请您谈谈公明党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明党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公明党在其中的主要诉求是什么?山口那津男:公明党的立党精神是"和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56年前(即1962年)的9月13日由公明党前身公明政治联盟以及公明党的创立者、日本创价学会第三代会长池田大作提出的,展示了政治家应有的姿态。当时,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大政党争斗不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正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形成的遗产是什么?对今天的社会运动有什么影响?200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双方就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农民起义、共产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对话整理摘编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布迪厄的头脑中,似乎有个挥之不去的问题: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他们与权力机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当被证明是权力关系的同谋者之后,他们还能做什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布迪厄认真谨慎地思考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身份、历史,这既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轨迹相联系,也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大气候有着难以割断的关系。张意在专著《文化与符号权力——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①(简称《导论》)一书中对布迪厄的法国思想资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抓住“实践”与“符号权力”两个主题展开论述。自解构主义运动在大西洋…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4,(4):8-8
<正>李娜根本就不是为国家打球,她的成败只关系到个人的荣誉,以及在市场上的身价,和国家有什么关系?政府有什么权利拿纳税人的钱去奖励她?李娜—不是唱歌然后出家的那位,是打网球的—已经从体坛冠军,被一些容易激动的人升华成"自由女神"了。那些把李娜和自由扯到一起的人,是想表扬她什么先进事迹呢?一是2011年,在法网夺冠后,说不选择背负一个国家;二是最近,在今年1月25日,她获得了澳网冠军,回国后接受湖北省政府的80万元奖励,表现得非常严肃,以致有人说"冷对"。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体系决定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决定世界战争全景。当今世界体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还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如果不从根本上弄清楚这些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90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学生与民众的联合和最终胜利而告结束,其结果之一是"青年"这一群体被广泛承认,并确立了其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青年"在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先锋角色被社会所公认,且被各种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及利用无论是"五四"青年,还是之后的革命青年、知识青年,或是1980年代的"现代青年",其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都无法小觑。  相似文献   

9.
您在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方面很有造诣,最近您出版的专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反响.那么,您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4,(8):8-8
<正>在现在的中国,这种"逃避现实"、"逃避自我"的心理需要更为普遍,更为蚀骨。不仅那些没有心智水准的人在玩"娱乐至死",采用"娱乐疗法",从政治、社会领域中撤退的人也在玩。有一个算是中产阶层的朋友问我,对文章出轨"的事件有什么看法,其心理是什么?然后,不等我说话,她对文章和某人发生(或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学领域,民主转型一直是备受瞩目和争议的话题。透过转型国家喧嚣动荡的政治乱局洞察一波又一波民主化浪潮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有着重大意义。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转型国家的治理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部分国家转型失败的根源何在?在立宪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等民主形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当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就转型国家民主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豪华阵营的特殊行动近期,一群大有来头的人正在中国金融界操办着一件大事。虽然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开的,但每一个参与其事的人都异常低调谨慎,这使得整件事情不由得带上了一种浓厚的神秘色彩。这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些什么事? 事情要从今年7月9日说起。当时,一批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价值常常是一个模糊、富有争议以及内在的定义从未真正统一的概念。一方面,国际关系中由于意识形态、传统和文化的差异,什么是普世性的价值和什么应该构成价值的内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历来存有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国家在政治与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由于国家类型和利益的不同,如何在具体的外交政策中反映和追求价值的方式,也相去甚远。进一步来说,什么是价值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国际关系学者、或者说现实主义的学者往往主张,一个国家的自由意志,应该是国际关系中得…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工人阶级的命运和历史使命问题一直是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争论的基本问題,也是政治斗争的基本问题。现在,在2000年即将到来之际,面对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深刻变化,这个问题更具有重要意义。全世界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对于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工人阶级的作用和历史使命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经常出现对立的观点。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对于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工人阶级是否继续存在提出了疑问。他们对于下列问題有着不同的回答。这些问題是:工人阶级内部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工人阶级的结构以及在生产和社会中的作用有什么改变?工人阶级在新的时代所引起的变革中占居什么地位?劳动本身将怎样变化?新技术和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对人产生什么影响——更多的自由和幸福还是进一步的贫困和迷罔?《今日马思主义者评论》就上述内容,向一些国家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和著名人物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波兰著名学者亚当·沙夫,联邦德国议会党团副主席、社会民主党劳工委员会主席鲁道夫·德雷斯勒,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工人运动专家安德烈·戈尔兹,澳大利亚马克思主义学者,澳大利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卮思斯特·温默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桑兰从空中坠落,像一只折断翅膀的小鸟,再也不会飞翔。是什么让鸟儿折翅?是那个不祥的运动场地?是那个该死的探头探脑的外国教练?不,都不是,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那个越来越被异化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希腊,是对人的健康和力量的赞美,胜利者头戴橄榄枝,被视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8.
微天下     
《南风窗》2012,(14):15-15
@朱坤岭:【改革能改变生活】昂山素季:"以前人们会声称他们与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政治空间开了一点小口子,哪怕只是一点儿,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去行动,去改变。我觉得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内心希望参与这一运动,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运动能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制度的超稳定性,不过,与"超稳定性"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持不同政见运动的风起云涌.从政治文化角度,我们可以把持不同政见运动视作一场"信仰运动",尽管这一运动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还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亚文化,但它对苏联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对苏联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与政治认知,最终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研究持不同政见运动对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24)
<正>激发社会活力应该坚定这样的宏观思路:进一步对社会、经济领域放权;进一步解放思想;让人民能够更多地参与政治结构,能够有制度渠道对权力进行监督。假设有这样两个人:其中一个看上去萎靡不振,没有希望;他的小伙伴呢?表情扭曲,情绪不稳定……哦,还有另外一个人,在体制内,不是他们的小伙伴,这个人习惯性地对老百姓打着官腔,擅长的本事不是做事,而是整人……"存在是一种显示",以上3位这副样子,到底显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