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和午 《南风窗》2010,(15):34-35
<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正在加大,中国显然不能隔岸观火,受到波及的几率不断增加。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阴霾始终笼罩,全球经济形势依旧扑朔迷离,市场对"二次探底"之忧的情绪明显趋于升温,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更加曲折复杂,远未进入安全轨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不断增多,"后巴黎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正步入"新危机时代"。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逐步成为影响深远的全球主要风险,危机应对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全球气候危机应对进程面临三重严重困境,能否摆脱这些困境、降低未来气候风险的规模,取决于如今采取的减排行动和能否增强抗御能力以及从多个维度提升气候危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全球安全危机,这也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的一场未曾有的压力测试。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取决于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应。一般而言,霸权国家通过其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但是,当霸权国既无能力、又无意愿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时,全球卫生治理将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失序以及日益恶化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本质上就是"金德尔伯格陷阱"风险的体现。因此,在双边层面促成中美卫生合作,在区域层面提升东盟与中、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机制化,在全球层面优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全球卫生治理功能,应当成为中国全球卫生治理战略的多维图景。另外,推动卫生治理的区域化合作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也是国际社会跨越全球卫生治理"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历史性变迁、后冷战时代世界形势的变化与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等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的动因。在全球气候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自愿行动和混合形态变迁的趋势下,要巩固"自下而上"模式,使"软法"更软,发挥更大的动员能力;同时要完善各种实施机制,逐步确立相对中性的"硬法"或制度,加强"软法"的执行力。中国要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监督、评审和排名,推动或引领治理方式适当向"自上而下"回归,通过向绿色经济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0)
正从首脑们出台的经济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从他们批准的各项措施的强度和力度来看,一个以G20框架为依托的"全球经济联合治理"机制开始显露它的轮廓。9月5日,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落下帷幕。习近平主席在闭幕辞中代表各国领袖宣布:"我们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新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于2015年5月3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表示,截至2015年5月底,欧盟在全球有十个"战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其中四个在亚洲,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是欧盟在亚洲的战略伙伴。全球治理事关眼下,更关系未来。中欧能否或如何强化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而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则显得十分重要。[1]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突破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的主要作用可以总结为对"绿色公共领域"的激活。作为一种公众参与方式,协商民主有利于为普通公众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营造参与平台;作为一种民意收集和聚合的方法,协商民意测验方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克服传统民意测量方法中民众消极被动的角色;作为一种社会学习模式,公共协商讨论平台(小组)可以成为气候变化话语和知识的一种互动式传播方式,破除气候变化科学专业知识的壁垒。因此,协商民主可以为突破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的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治理"是应对"大变局"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存的"全球治理",尤其是经济和气候变化治理系统正在遭到弱化,陷入困境甚至危机。在此背景下,"协和"的关键性再度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的"国际协和"也成为有效治理21世纪世界事务的潜在路径。特朗普政府的"退群"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治理赤字",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联盟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日益成为弥补"全球治理赤字"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须通过加强全球治理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德国不来梅大学教授克劳斯·丁沃斯(Klaus Dingwerth)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菲利普·帕特伯格(Philipp Pattberg)题为《如何"全球"与为何"治理"?全球治理概念的盲点与矛盾》的文章同样刊登在《国际研究评论》2010年第12期。在这篇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是推动当前国际网络空间实现有效治理、塑造网络空间新秩序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实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却面临着众多挑战,尤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网络霸权的盛行。尽管是网络空间的后来者,但中国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国的崛起,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主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强调,尊重网络主权是保障所有国家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基础;以主权为中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才能赋予其足够的合法性;基于网络主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是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当今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其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为实现真正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力量、新规则和新理念,这既是中国智慧的时代表达,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经济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数据、网络、信息等多重影响。同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新的全球问题出现,因而主要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不得不参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并寻求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探索全球问题的解决之道。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问题,表现为人工智能可能引发新的全球焦虑、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构成双重挑战,而人工智能本身还可能存在数据隐忧。有鉴于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新议程,无疑首先指向人工智能本身,即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一般路径,表现为人工智能治理集中化、合法化与专业化,通过政府政策对人工智能的直接或间接治理,并就人工智能治理寻求国际合作。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经济治理和企业战略布局、提升国家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剧烈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大行其道,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势在必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严峻的全球治理困境和"四大赤字",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思路,即"一带一路"倡议。经过6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实践再到国际共识,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求,并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治理新挑战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方案选择和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时代"(Global Age)较早是由英国学者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在1996年提出的。他指出,全球时代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全球性(Globality)。1蔡拓教授则将全球性概括为主体的全球性、空间的全球性、制度的全球性和价值的全球性四个维度。2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时代的内容与表征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重要特质,这些新特质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21世纪全球  相似文献   

14.
"全球英国"是英国政府在后"脱欧"时代指导外交行动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未来英国外交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导向,目的是构建一个更为国际化、外向型的英国国家形象。在"全球英国"理念下,后"脱欧"时代的英美特殊关系将有待重新定义。出于现实考量,英国"脱欧"后必将积极构建全新的英欧双边关系,充分利用文化影响力,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亚太区域秩序。中英双边合作在经济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与互补效应。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于极为复杂的重大转型期,"全球英国"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徐德顺 《当代世界》2023,(12):36-41
长期以来,关键矿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充斥着利益博弈,其中关键矿产资源和关键矿产规则的话语权之争是大国博弈重点。近年来,美西方出于自身产业发展、供应安全和战略竞争需要,奉行所谓的“去风险化”战略,致使全球关键矿产产供链面临深度调整与重构。鉴此,中国应练好内功,提高关键矿产开发管理的自主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关键矿产产供链稳定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关键矿产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要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大多国家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在落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很有必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找到克服挑战的工具,让沿线各种矛盾得以缓解、抵牾情绪得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6月14日,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和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比较政治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与学者围绕"比较政治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一、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8.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诸多变局:国际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大国退出导致治理赤字扩大、全球治理规则亟须现代化、常态化改革必要性骤然上升等。全球治理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缺乏部分核心大国的支持、个别国家国内政治"负面溢出效应"制造大量不确定性、规则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时滞性、逆全球化思维频现削弱全球治理合作意志等。在此背景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不断凸显,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现代化谈判进程、全方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为优化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2):93-93
<正>2009年第四季,全球经济似乎有好转的迹象,于是各种"复生论"遂告大盛,由次贷风暴及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大衰退,似乎让曾发生过的已被人遗忘。但这种高兴还不到4个月,立刻转为新的悲观。那就是由希腊引爆的欧洲债信危机一路蔓延,有人预测,希腊就像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泰国,次贷风暴时的"雷曼兄弟",都是大风暴的前沿,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相似文献   

20.
张洁 《当代世界》2015,(8):37-41
<正>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自身谋篇布局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做好战略对接。印尼扼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路")的战略通道,又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头羊,必然成为"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合作国家。实现与印尼的战略对接,需要中国在历史与文化情境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维度理解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海洋为核心,开展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