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破 《南风窗》2008,(17):61-64
"我觉得有些人对农民是假爱,即使他心里是真爱,他的身体也不允许。"曾经努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何慧丽如今认为自己的未来在农村,并满意于自己的"回归"。对于发展生态农业,何慧丽只问了一句:"你可以不爱农民,但你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石破 《南风窗》2014,(19):11-11
<正>我们已进入一个"偏见盛行的时代"。以前可以有无数人的头脑统一到一种思想境界,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偏见"来看世界,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的正见"、"思想的共同体"土崩瓦解。偏见,就是按自己的偏好来观察、判断、思考和选择。宇宙广阔无垠,社会错综复杂,资讯汹涌而来,未来出人意料,我们只能靠偏见来排除干扰,靠偏见来集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30年:从器物到内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南风窗》2008,(20):38-41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外交。中国未来的总体外交思路将由主要为自己发展利益服务的"和平环境"战略,转向同亚洲和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换句话说,即使在未获国家统一的情况下,中国也不仅要维持自己地区大国的地位,还要史无前例地向世界展现自己独特的大国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章剑锋 《南风窗》2012,(3):86-88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在中国社会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引起舆论关切的犯罪事件中,李玫瑾总是试图用自己笃信的专业分析来对抗汹涌的民意,以至于让她"恶名"昭著,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错了,只是偶尔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变得太冷血了?"  相似文献   

5.
张毓强 《南风窗》2011,(25):31-31
提升国家形象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窘境中——越想说自己好,越想表现自己,在传播中越是努力说好,越是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入,国家形象的"提升"越困难。今年以来,关于国家形象宣传的争论甚嚣尘上。近期英国广播公司新的调查结果又为这种争论增添了彩头。而提升国家形象似乎也陷入了另外一个尴尬的窘境中——似乎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越想说自己好,越想表现自己,在传播中越是努力说好,越是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入,国家形象的"提升"越困难,甚至出现"倒退"。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他们是"爱国者"有人说他们是"叛国者"他们都是"泄密者"他们如今身处异乡从"泄密门"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曾向"维基解密"网站泄露大约70万份美军秘密文件的曼宁,再到揭露了"棱镜门"事件的斯诺登,这些"泄密者"们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的争论,始终就没有停止过。2013年8月1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军事法庭听证会上,因向"维基解密"披露大量机密信息的美军士兵曼宁突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称自己的举动"伤害美国",这也是他首次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意。一直纠缠于曼宁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的争论,至此出现了让人猝不及防的重大转折。那么,另两位"泄密者"阿桑奇和斯诺登,如今又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我们中华的文化有自己的风格和气派。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在文化方面就谈不上"文化竞争力",充其量是"文化追赶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治理的转型——从世界治理中国到中国治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最值得讨论的问题之一正是中国在"全球治理转型"中的作用。"全球治理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不仅让世界治理自己,而且自己能够去治理世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联  相似文献   

9.
赵义 《南风窗》2012,(2):10-10
作为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透明度在进一步提高。人民有权利了解代表自己意志的立法机关是如何"治国理政"的,这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2,(17):2-2
戾气在中国一些地方越来越重。就"官"方面来说,暴戾已经成为某些公权力者的"本能"。一些"执法者"对民众说狠话,甚至打伤、打死人的事情不时出现于公共空间,为人所侧目。而一些权力机构,当自己的行为和民众的权益产生冲突时,忘记了政治伦理,潜意识就迷信暴力,使官民冲突不断。很显然,用利益驱动、权力不受约束,或者个人素质和政治素养不高来解释这些公权力者的行为,虽然切中要害,但已不够充分。暴戾的背后,已经隐隐可以见到对"刁民"的一种恨。他们既恨"刁民"挡了自己的道,同时也知道"刁民"恨自己,因此表现出"加害者"的固有心理特征—以恨来防御受害者对自己的恨。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去世之前再三嘱咐他:"家里有两个瓶子,我死之后你千万记住找出来。"他知道没有文化的母亲是在做"遗嘱";母亲去世之后,丧事办得很风光,虽然办丧事的钱里有母亲自己存的;他觉得自己今后应该像《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那样活着,"癌症"不是生命的最后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位时尚女孩,向男友提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爱情观——"半糖"爱情:确定恋爱关系后,彼此并不一定每天见面,而是更多地享受想念的感觉,享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空间。她告诉男  相似文献   

13.
石破 《南风窗》2013,(7):68-70
篆刻家安木认为,陕西书协的换届丑闻,明显是书法家自己搞成这样的,"先是向经济、利益低头,再向权力低头,出现这种结局很好,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因为今年换届时非常夸张地弄了64位"领导"(两人为兼职),很多还是官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一下子就火了。"领导"是这样分配的:主席1名,常务副主席16名,副主席18名,名誉主席11名,顾问6名,秘书长1名,驻  相似文献   

14.
石破 《南风窗》2010,(9):62-64
"草根教育"的特点是"求真",而许多民办学校却是全方位"作假",世风如此,谭绍勤觉得他可以把握好自己,但要想在这些尚"假"的"草根学校"推广"草根教育",难如登天。  相似文献   

15.
叶竹盛 《南风窗》2016,(4):25-27
正中国从传统的竞争性创新模式发展到自贸区创新模式的"大变局"过程中,为了继续挖掘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改革红利,首先得在各地官员的创新观念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各地官员甘当改革创新的"二传手"。最近笔者在两个自贸区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官员在制度创新问题上存在一种微妙的心态,认为自己不过是其他自贸区的"试验田",是"二道贩子",没办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创造"某某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戈多 《工会博览》2005,(1):34-36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逛街购物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女性的"专利"。世上最怕有心人,她偏偏就可以将女人的这种天性激发成创业的原动力,将喜欢扮靓自己的女孩子作为特殊的"商品",似乎在一夜间,她颠覆了人们的创业观念,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丁香 《工会博览》2005,(4):15-18
20多年间,他同女性化的体貌和习性进行艰难的抗争。当他为自己心爱的女朋友而接受最后一次手术时,却意外地被告知自己本是女儿身。无奈的"他"将不负责任的医院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8.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进入实习工作是在功德林饭庄,第一个岗位是传菜,万万没想到做餐饮会这么累,突然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曾辉回忆说:"工作强度大,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天我都告诉自己明天不来了,但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感觉不甘心."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的曾辉终于按耐不住,给父母拨通了电话,诉说自己对工作的美好幻想与现实存在的种种差距."我记得那天晚上他们对我说,走入社会后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从基层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自己情绪的俘虏."有了父母的鼓励,曾辉决定把心沉下来,重新给自己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9.
<正>24年前,齐士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之情,他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公交集团技校一名"灵魂工程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用满腔热血谱写自己人生的精彩乐章。育人者必先育己齐士方常说一句话:"欲要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在学校担任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任务,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李文岩,在服务中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服务标准,那就是为乘客提供"无痕迹"服务。在十几年的运营服务工作中,始终将乘客看作自己的亲人,宁可自己受委屈,绝不损害乘客利益,让乘客能够在小小车厢体会到"家"的感觉。被习总书记称赞为"了不起的‘的姐’"。今年46岁的李文岩目前是北京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一分公司一车队驾驶员。熟悉各种线路的她,被乘客称为会说话的"电子路况图"。2012年,她参加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现代杯"首届大赛即夺冠;她严格要求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