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2004年颁布的居民身份证法为第二代身份证的推行提供了充分的权利基础,但是其立法条文过于原则、模糊以及身份证在作为身份证明、使用安全和侵权救济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因而为完善我国身份证立法,文章提出了界定身份证的性质,提高身份证的权威性,保障公民信息隐私权、修改权,增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和公民的救济程序,将侵犯居民的身份证信息隐私权和人身计划权纳入到我国行政诉受案范围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读者》栏目: 我是一名在外求学的中学生,我身份证上的姓名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很离谱,带有侮辱性.目前,我身份证上登记的名字是“罗本二”.我去发放身份证的派出所进行更改,工作人员说不能改,我该怎么办? 一名读者 2014年12月 法律解答 解答人 解答人:杨莉莎(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同学,你好! 身份证上登记显示的姓与名一般具有对外的公认力和有效性.众所周知,身份证件是体现我国公民身份信息的有效证明文件,具有唯一性.据《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相似文献   

3.
出门住店要有身份证,搭乘飞机要有身份证,进行商业交易要用身份证……,作为公民个人的一种身份凭证,身份证已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身份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不,河南省登封市的一对亲兄弟,就是因为身份证问题而对簿公堂。一时间,这一离奇的姓名权官司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4.
出门住店要用身份证,搭乘飞机要用身份证,进行商业交易要用身份证……作为公民个人的一种身份凭证,身份证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身份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不,河南省登封市的一对亲兄弟,就是因为身份证问题而对簿公堂。一时间,这一离奇的姓名权官司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5.
颜梅生 《法庭内外》2010,(11):30-31
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这种唯一性和终身性,决定了公民可以用它结婚、买车、买房、经商、坐飞机、买股票、办银行卡、办驾驶证、邮局取款、出国旅游、考试报名、外出打工、上网注册等等,即身份证是一个人的法律符号和社会交往的凭证。身份证所具有的特定法律意义和效力,使得每个公民只有好好保管,慎重对待自身或者他人的身份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以来,居民身份证作为一种证明中国公民户籍及身份的有效证件,大大方便了群众.为加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身份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时身份证与正式身份证具有相同效力,但其制作工艺较正式身份证简单,因此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伪造.本文介绍几种临时身份证的伪造及检验方法,供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和人员不得拒绝。”这一规定明确了身份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 然而,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身份证法,却在劳动部门的规定面前失去了法律效力,因发现档案中年龄记载有误,区百货公司女工谢亚鸣要求将档案里的农历出生日期,改为身份证,户口簿上的法定日期。  相似文献   

8.
法律资讯     
《法治与社会》2008,(2):74-75
身份证号码将成为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规定,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登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等作为其社会保障号码。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14,(14):22-23
身份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身份证假重错的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2015年将出台并实施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近期将提出相关方案。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如何建设?身份证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4年颁布的居民身份证法为第二代身份证的推行提供了充分的权利基础,但是其立法条文过于原则、模糊以及身份证在作为身份证明、使用安全和侵权救济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因而为完善我国身份证立法,文章提出了界定身份证的性质,提高身份证的权威性,保障公民信息隐私权、修改权,增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和公民的救济程序,将侵犯居民的身份证信息隐私权和人身计划权纳入到我国行政诉受案范围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住店、办银行卡到买房、买车、买机票火车票,公民的工作与生活已经和身份证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张小小的卡片记录着公民的个人信息,是我们畅行天下、便利生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古代身份证上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问”、“性别”、“身高”这些必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撰写裁判文书的时候,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很多法官会在自然人的基本情况中写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这种写法,其实是一种不规范的习惯性的写法,应予纠正。笔者认为,身份证号码应该统一写为公民身份号码。  相似文献   

14.
居民身份证对于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当前司法实践中,这一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往往被忽视而没有收集,即使收集了,有关法律文书也忽略记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号码,这种做法应予改进。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身份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已有原则规定。《居民身份证条例》第十条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以及被羁押的人,已领取居民身份证的,由执行机关按照规定收缴其居民身份证,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5.
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行为的宪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岳绒 《法学》2012,(5):31-41
建立于户籍管理制度基础上的身份证制度决定了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强于身份证明的功能,也决定了其属性上偏重于强制性领取与使用的义务而不是公民选择性的权利。指纹是辨识个人身份的生物性特征,与个人的隐私与人格密切相关。人体指纹一旦被采集形成记录,不论是图像还是数字编码,都形成了公民的一项个人信息,理应由公民决定其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被采集与使用。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行为属于干预性、义务性的行政行为,是国家公权力限制公民权利的权力性行为,理应得经受宪法的考验。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的行为既有违目的上的妥当性原则,也有违手段上的必要性原则,而每一公民因被强制性采集指纹而产生的潜在权益损失与所欲实现的利益相较,则明显有违合比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3,(18):16-16
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丢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目前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记者近期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正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我国现行二代身份证缺乏必要的密码等基本防伪功能,若不法分子掌握与自己外貌相近的他人真实身份证,则可“分身两人”,加大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商务与法律》2006,(5):47-47
尼泊尔议会2006年10月21日通过了政府提交的2006公民法草案。新公民法规定如下:1990年4月13日之前在尼出生、并在尼拥有永久性住所的人,可以成为尼泊尔公民;16岁以上的人,只要其父母一方是尼泊尔公民,都可以凭相关文件,如父母或近亲属的身份证、本人的出生证、村或市政府的介绍信或土地证等,获得尼公民身份;外国妇女与尼泊尔公民结婚后,只要定居尼泊尔,并放弃原国籍,也可获得尼泊尔公民身份。尼泊尔原有法律规定,只有父亲是尼泊尔人,孩子才能获得公民权;母亲是尼泊尔人但父亲是外国人的孩子则不能获得尼泊尔公民资格,他们仅享有居住权,但不能工作和拥有企业,也没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知情权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狭义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得行政信息的权利。中国一些现有的法律中已有关于保障特定公民群体(如消费者、股东 )对特定事项知情权的规定 ;近几年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又在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有了一个开端。但是 ,中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特别是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律还存在许多缺陷。发达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值得我国制订相关法律时借鉴。文章最后对中国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在我国因能够采集到公民身份证信息的机构疏于管理和一些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致使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非常严重,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务人士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的“非正常”现象,甚至以此为赢利点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信息倒卖”产业。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制十分脆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千扰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鉴于此,我国的权力部门针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加大了立法和执法的保护力度。本文针对湖北省武汉市关山街社区的研究旨在于为我国的立法工作提供实证性支持。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突出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晨清 《法制与社会》2010,(10):195-196
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运作机制,构建食品安全技术支持平台,推行食品身份证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