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福建省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从总体上看 ,福建省农村社会治安大局基本平稳 ,但形势十分严峻 ,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5个方面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危害加剧 ;刑事犯罪活动突出 ,严重威胁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流氓恶势力活动猖獗 ,严重滋扰和破坏农村社会治安秩序 ;农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有的成为恶性刑事案件的诱因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事故时有发生。并指出了解决农村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给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井研县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人防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人员配备,不断完善沟通协调、联动巡防、人民调解等工作机制,科学规划、逐年递增经费预算,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人人参与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对原流出地所带来的社会治安潜在风险正逐渐增加。农民工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带来了农村社会失范、相对剥夺感强烈等社会治安困境,解决农村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社会治安调和路径的具体思路是: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城市人才反哺农村;健全农村社会应急联动机制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侧结构;鼓励回流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的运行机制是构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的运行机制包括科学划分警务区,因地制宜地配置警力,适时建立农村警务室,强化农村社区民警的职责,改革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的勤务方式,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考评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治安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社会治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织建设;2.积极组建村级防范组织;3.落实农村警务室战略;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5.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6.
农村流出人口在给流入地城市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会对流出地农村社会治安产生重要影响:农村人口外流,导致流出地社区防范能力减弱;农民流出流回,加剧了城市治安对农村治安的辐射作用;农民流动,使流出地农村成为流动人口犯罪的关联地;外出农民季节性回流,给流出地社会治安管理增加了压力;农村人口流动,降低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政治、经济形势。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农村干部腐化、农民负担过重、邪教活动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地影响农村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违法犯罪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法制宣传的力度;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农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以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新疆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9.
楚雄市山区社会治安形势总的看是稳定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影响山区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2.山区各派出所工作上发展不平衡;3.部分干警不安心在山区工作;4.山区大部分派出所的办公、住房、交通等条件较差.对策:1.充分认识山区公安工作的重要性;2.大力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社会治安不断好转;3.加强山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4.加强山区农村的普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5.加强调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6.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7.各乡镇党政领导应对辖区社会治安负总责;8.增强为山区派出所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治安形势给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是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必须以维护农村治安大局稳定为目标 ,进一步提高对治安防控工作的认识 ,深入开展严打 ,以打促防 ,加强公安防控犯罪机制和社会防控犯罪机制建设 ,不断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从而切实有效地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而导致农村治安的复杂化。农村派出所警力、经费不足 ,信息不灵、设备陈旧落后。要使派出所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加强农村派出所队伍建设 ,精简机构 ,让警力下沉农村基层 ;二是改革农村派出所勤务工作 ,以管理与防范为重点 ,实现一区一警 ;三是以农村治保组织为骨干 ,建立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努力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四是以社区为依托 ,设立“警务工作站” ,建立农村快速反应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农村派出所的基础工作 ,增加经费投入 ,更新农村派出所的设备并增加其科技含量 ,确保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从而使农村社会治安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认真研究分析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严格依法治理,积极寻找对策,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寻找新的途径和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农村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主要受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薄弱,基层政权受宗族观念影响严重,农民文化层次低、法制观念淡薄,对村匪街霸等流氓恶势力查处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4.
宗族组织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并发挥一定作用,也是农村治安资源之一。宗族组织在社会治安中有规范和监督族人行为、调停纠纷、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弥补农村警力不足等作用。但宗族组织同样有引发社会治安事故、可能演变为农村黑恶势力等危险。因此,我们要加以引导和管理,发挥宗族组织在农村治安中的作用,严厉打击宗族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整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有效整合农村社会各种利益关系、道德信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关系 ,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 ,即健全和完善利益关系法律调节机制 ,消除农村社会各种利益矛盾 ;健全和完善道德信仰整合机制 ,重塑农村社会道德信仰体系 ;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增强农村社会稳定的调控力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新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是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治安问题,不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有集全社会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在新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上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社会治安是落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安是一场社会各阶层的行动;社会治安是一场全民教育运动;社会治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新煤体环境下,农村社会治安服务供给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创新治安服务的供给路径。根据新媒体环境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机理,新媒体环境下农村社会治安服务供给路径主要有:一是借助县级融媒体中心布局农村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新媒体矩阵,二是加强公安队伍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沟通和网络执政能力,三是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农民社会治安服务需求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治安周边联防,是稳定农村社会治安的有效举措。它冲破了传统的治安管理工作单一模式,建立起一套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公安机关为“龙头”、基层治保组织为骨干、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横向一片网、纵向一条线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系统。 开展农村社会治安联防,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体现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体系过程中,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是体系中的重要元素,是体系的"心脏",也是社会治安防控行为的组织者和发动者。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是个多元复合体,主要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组织者和发起者,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基础,多种防控力量共同存在于同一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一、东乡县农村现行的警务模式和农村的治安形势江西东乡县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4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0万左右。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影响,农村社区警务体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现行的农村警务模式暴露出其弊端,面临着社区划分顾此失彼、经费保障匮乏、考评机制失缺、警力不足等方面的困惑。从农村社会治安发展的趋势看,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