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的特。&O1、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模式首先体现为政党主导型。真正的、完全成熟的人民自主管理只能是民主在高级阶段的体现。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来实现的,这是先进政党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既是现阶段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未来高度民主政治的准备。因此,民主和党的领导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整个初级阶段,共产党对民主的历史推动就在于:组织人民来管理国家的社会事务;不断提高人民参与管理的能力;创造条件向人民的自我管理过渡。2‘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化政治格局中政党制度所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及发展态势:一是多党林立与各政党的联合趋向,二是两党竞争与政策趋同,三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上台执政,四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这些特征既是西方当代民主和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也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并对维持西方民主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各国政党治理模式都是国家层面的政党治理模式与政党层面的内部治理模式的复合体。英国作为现代政党发源地,长期以来视政党为私人组织,国家法律对政党奉行默认态度,实行政党自治;但2000年英国《政党、选举及全民公投法》开始全面而严格地规范政党注册、政治捐款、竞选开支与选举活动。这意味着英国政党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英国开始推行政党公共选举活动法制化,对政党进行"法律择要规范",同时保留政党内部自治传统。就英国两大政党内部治理模式与特点而言,工党内部治理奉行多元民主基础上的中央集权,重视党的民主性、整体性、代表性与社会性,依章依规治党;保守党内部治理则犹如公司治理,奉行寡头统治与领袖集权,主要按政治惯例与政治伦理行事。这说明国家法律对政党组织属性定位决定着该国政党治理的基本模式,但政党组织原则、党内关系等决定着该党内部治理模式与特点,世界范围乃至一国之内不同政党的治理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政党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支柱,是实际政治权力的中心。在现代国家中,进行选举、组织政府直到管理国家、制定政策,都是由政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党是政府的组织者和权力中心,是政府中决定性、创造性的角色。有人说,国家犹如一部政治机器,政党就是这部机器的发动机,所谓“民为邦本,国无本不立;党为民魂,民无党不活”,说的就是政党在当代社会政治中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政党的存在和政党的影响,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政党知识,了解政党的总体概念、政党的基本要素、政党结合的因素、政党产生的客观条件、政党发展过程、类型模式及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不同的政党之间,又以一定的方式和制度性规范,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同政权之间的关系,从而又形成了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发展多党合作加强政党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多彩多样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讲政治和政治制度,讲政党和政党制度,都离不开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集中反映和表现。尽管非政府组织在当今世界十分活跃,但是政党政治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各国国情的明显差异,决定了世界上并不存在适合于一切国家和地区的惟一的政治模式和政党模式,确立和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  相似文献   

6.
彭健 《团结》2009,(1):16-18
政党制度在任何现代民主国家中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最为重要的方面,对一国政治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各国政党制度通常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它们形式不同.但都是在各自国家不同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传统上发展起来的,与各国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团结》2008,(5):25-25
胡士平、李兆凯在《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1.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强调核心稳定、政治统一和高度权威.有利于形成维持政治稳定的强大力量。2.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元结构(包括政党关系结构、组织结构、价值结构、法律关系结构和外在关联结构)契合我国社会结构多元、政治多元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数十年来的发展是我国政治进步较为集中的体现。从发展的角度看,该制度有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制度结构问题,即该制度具体由哪些部分构成。本文论证了两个制度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规范的主要是各党派之间的合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政党制度;而政治协商制所确立的则是范围更大的主体影响公共政策的一套民主机制,其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参与制度。就制度本身的规定性而言,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制度。即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与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二是制度的组织载体问题,即人民政协在该制度中的地位和性质。本文解释了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体系内的正式制度和正式组织。三是制度地位问题,即该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什么意义上被定义的。本文从国体、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民主制度等理论角度分析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实现从皇权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始终是一条历史主线,而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瓦解皇权专制、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但是,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才能支持。不幸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不仅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中,无法得到国家的保护和规范,而且它未能自觉地意识到政党与国家的内在关联,政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政治的底线,这就直接导致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种种乱象和最终失败。后来的政党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教训,都在力争把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变成一个整合性的政党,所以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赵晋阳 《民主》2014,(8):15-17
<正>中共十八大强调"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政党民主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举措,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将共同致力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协商民主拓宽了我国多党合作的道路关于政党协商,目前有这样一种理论:协商民主是不同于选举民主的另一种形式,而政党协商民主就是人民政协组织已实行多年的政治协商,就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高春芽 《政治学研究》2020,(1):102-111,M0006
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是代表性危机的结果。从政党政治的角度,主流政党疏离社会、融入国家,由代表组织转变为统治机构,导致政治回应性的弱化。主流政党代表功能的萎缩,促使社会成员转向民粹主义的替代模式。为了控制政策议程,民粹主义政党仍然需要遵循选举政治的逻辑。民粹主义固然挑战了主流的民主模式,但它同样可以在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构政党体制,扩展政治代表的渠道。只有客观地分析国家、社会与政党在代表性建构中的互动机制,才能准确地认识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析西方反华势力在民主问题上的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民主 ,不同的国家、阶级或派别 ,有着不同的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反华势力极力宣扬西方民主观和民主模式 ,诋毁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和人民民主制度 ,其实质是要图谋“西化”、“分化”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 ,我们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同时也要适应新时期思想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 ,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加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宣传工作 ,以正国际视听。  相似文献   

13.
民主转型中最为艰难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包括选择何种形式的政府、何种形式的政党制度以及何种形式的选举制度。多数民主模式在选举制度上选择多数选举制,在政党制度上往往表现为两党轮流执政的一党多数政府,在政府形式上往往采取总统制;而共识民主模式在选举制度上选择比例代表制,在政党制度上往往表现为多党制的联合政府,在政府形式上往往采取议会制。这两种不同的民主模式在制度上的不同选择对于发展中民主转型国家的最终结果产生了何种影响呢?基于对37个发展中民主转型国家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制度的选择对于民主转型和巩固,以及民主国家的治理绩效非常重要;民主转型与制度选择没有一条固定的道路,各个国家应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制度模式;共识民主的制度选择是一条更具优势的制度设计之路,这一制度选择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数民主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应该是开放的政治,实行政务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所谓民主政治,所谓政务公开,其基本原则都应该是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是当代政治活动的大趋势。综观当今世界的政治舞台,衣冠楚楚的总统、国王奔波于世界各国;面红耳赤的议员们在议会大厅里争论不休;正襟危坐的最高法官维护着国家的宪法;地方官员们在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之间穿梭奔忙;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在操纵着他们的政治代理人;组织严密的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相互角逐;乐辨士们在议会外进行着紧锣密鼓的交易;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粉墨登场,在政治谈判桌上讨价还价;……这幅生动的画面表明,当代政治生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族政治是指在自由民主制度框架下,某些家族的成员由于拥有特殊的资源,能够连续当选并掌握政权,使得权力在某些家族内部呈现出代际延续的现象。家族政治的出现存在两大根源:地方政治经济中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导致政治过程中庇护关系形成,政治家能够利用家族资源获得特定群体的稳定支持,而某些家族成员的当选又成为该群体参与公共产品分配的前提;政党内部缺乏民主机制、外部缺少社会支持组织,党的候选人提名和资金筹集分配权力集中于党的领袖,使得家族能够发挥政党的替代性作用或导致政党被政治家族所控制。来自发达民主国家和发展中民主国家的证据表明,家族政治的存在是上述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过程中的庇护关系越严重,家族政治越有可能出现;而政党组织越不发达,就越有可能为家族政治提供制度性机会。家族政治集中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中的权利不平等现象,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平等理念相悖,同时也有害于民主政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罗许成 《理论导刊》2006,4(11):47-50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党的建设以执政为价值导向,政党执政以人民为价值导向,国家治理则以社会为价值导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党的建设、政党执政与国家治理在国家理论上的价值一致性,阐明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及其新的价值根基,厘清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原则,也规定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之历史发展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7.
梁惟 《党政论坛》2014,(15):19-21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方向,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索如何发展协商民主,对于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以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又称为政党政治。德国基本法规定:“政党参与国民政治意志的形成。”它概括了现代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但是政党不是形成国民意思的惟一工具,在政治意志形成的过程中不应占据垄断地位。政党是“国家和社会的中介”。从德国学术界对政党国家的批评看,在充分发挥政党对于民主政治积极作用的同时,注意消除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坐大的消极后果,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普遍课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两种不同类型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邓翼盛政党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如何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格局及活动方式、方法和程序等。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发...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主巩固,而民主巩固是现代国家追求的目标.民主巩固是民主化了的民主,要实现民主巩固就必须构建社会资本.构建社会资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社会法团主义,另一种是国家法团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更进一步决定了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适合采用国家法团主义模式发展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资本的发展,从而为民主巩固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