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发轫,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一场影响遍及社会每一角落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颓废派运动。这一运动虽然在70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其影响已融入欧美社会,成为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回顾与反思这场运动,分析其根源,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相信对我们比较分析和解决当代我国青年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这场运动始于美国,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故本文主要以美国颓废派运动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要研究当代青年特点,必须研究决定当代青年思想、感情和心态变化的社会变化。追溯这种变化,人们不难发现,对当代青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文革”、改革和开放这三大历史进程。尽管青年群体也有层次之分、类别之分,但其接受这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共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具有规律性的线索。首先,怀着对领袖和社会的无限赤诚而献身“文化大革命”的一代青年,经过最初那火热的“接见”场面,所谓反“修”防“修”,斗“私”批“修”的实践,上山下乡,返城待业的磨炼,终于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民族灾难。人人都咽下了苦涩的果实。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3.
积极探索人生之路的青年,总在寻找着自己的榜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价值标准必然发生不断的变化,从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模式也就不同。去年三月,张海迪的事迹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活动普遍传开。这在当代青年中引起的多年来少有的强烈反响,是我们已经成觉到了的。那么,这种反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是哪些青年对张海迪感兴趣?对张海迪的哪些特点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同时,青年们对张海迪事迹及其学习和宣传尚有哪些疑虑、不满足和不同意见?而这又是为什么?为此,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八、九月间,在北京城市青年中开展了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4.
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后,“三资”(外资、合资、集资)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青年刚离开校门便跨入了“三资”企业职工队伍的行列。目前厦门“三资”企业职工中青年约占80%,其中17—22岁的青年占相当大的比例。最近,我们对宾馆、汽车出租、工厂、商埸等六家不同行业的“三资”企业203名青年进行抽样调查。达当中17~22岁的占90%,高中毕业生占75%。总的看,他们有着当代青年所共有的特点:思想敏锐,讲究实际,富有进取心,求知欲望强烈。同时也有与众不同之处。改革、特区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以青年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心理是以青年的心理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信息社会,新的知识、信息、思想覌念,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在“四有”敎育时,有必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现代青年在改革和开放中的社会心理,根据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敎育,达到最佳的敎育效果。本文试图以宏覌概括和微覌分析的方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剖析当代青年的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实质、特点、形成原因,对我们“四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指出我们在进行“四有”敎育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各级领导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6.
对于当代青年,人们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有“迷惘的一代”的论断,有“垮掉的一代”的结论,也有“思考的一代”的赞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培育一代新人,我们对郴州地区纺织厂和鲤鱼江电厂青年的情况作了综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青年与改革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对青年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青年的态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革对青年的观念变化、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青年的反应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7.
紧紧抓住当代青年的现实特点,从而有针对性、适应性地开展青年工作,这是改变我们青年工作落实于现实生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代青年有一个已经形成并日趋明显的特点——求实。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在对上海市各条战线各种类型青年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代青年中存在着崇尚真实,讲究实际,注重实干,追求实效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倾向,这个内在联系就是注重追求直接现实,我们把它称之为当代青年的“求实”特点。这一个特点在当代青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思潮”在部分青年中何以“热”起来?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是对外开放造成的,“热得有因”;也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有着一定的社会基因,“热得有据”;还有人认为,西方思潮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并且接触和回答了青年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热得有理”。的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职业类别、从业身份的说明在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及其演变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下列事实:各类青年在许多主要的价值评价领域并不完全一致。这首先是由“青年”这一集合概念本身引起的,这一概念是超越了许多具体社会特征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这并不等于说上述差别就不存在了。恰恰相反,在青年小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它无时不体现出来。要准确描述过去十年多期间中国青年价值观念及其演变的轨迹,就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差别,要深入其中,全面  相似文献   

11.
吴木 《瞭望》1989,(17)
“五四”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战线对青年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往往对青年的思想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和深化作用。注意运用文化手段教育影响青年,满足青年精神生活的需要,扩大同青年的联系,这是青年运动的一个宝贵传统。早在建党建团时期,我们的先驱者们就善于采取俱乐部、康乐部的形式,开展文化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当大学生们以“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为旗帜,强烈地表现自我、追逐自我的时候,一方面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包括来自社会的政治忠告,道德训诫和家庭无所不包的谆谆教诲;一方面又因为大学生自我实现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利益,又理所当然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在这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评价面前,我们该怎样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呢? 什么是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首先就要反映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自觉地意识到公有制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个人同他人,集体和民族的利益分不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自由,应集中地体现在帮助和促进更多的人实现自我的活动中。不能设想,一个大学生能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去实现真正的自我,也不能设想,一个大学生采取种种途径逃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应负的责任后还能完善自我道德,心安理得而无内疚体验。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他们浩瀚的著述中,对青年的许多问题有着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青年问题,加深对青年的认识,指导青年工作,调动青年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积极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对待青年的态度、青年教育问题、青年的学习和修养、青年恋爱婚姻的指导,青年怎样对待职业选择等方面的思想和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各种视听艺术中为青年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前不久,我们以“在电影、电视、话剧、京剧等十三种视听艺术中,你最爱看那几种?”为题,对四百多名青年进行了书面意见征询,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九十的青年最爱看电影。可见,看电影已成了当代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电影对青年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电影中的许多人物成为  相似文献   

16.
以讲演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曲啸在深圳讲演受阻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社会振荡,成为教育家们和青年人的热门话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是好事还是坏事?是青年自身困惑了还是教育家困惑了?如何评价当代青年?等等。“风波”为何发生在蛇口  相似文献   

17.
一些时候来,一种崇尚自我的思潮在一部分青年中增长起来。最早是有人在学校作“自己设计自己”的演讲,博得了一些大学生的热烈掌声。之后凡是讲自我价值、自我奋斗、自我成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等的文学作品、传记、文章,在一些青年中常常是不胫而走。甚至在西方也已被冷落的鼓吹个人意志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有些青年中也变得时髦起来。这种崇尚自我的思潮,表现在青年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 在对事物观察上,强调自我判断。有人在听了“自己设计自己”的演讲后,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8.
白立强 《理论探讨》2007,1(2):33-36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9.
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青年都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更以其崭新的面貌,鲜明的个性,时代的风采,活跃在中国大地上。中国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佼佼者,都有青年。青年的身上,永远寄寓着上一代人的希望。如今,对青年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人们将他们分门别类:农村青年、企业青年、部队青年、财贸青年、文坛青年、特区青年,甚至港台青年,从不同的层次和构成去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然而,在这繁多的类别中,我们看到,缺少一个构成当代中国青年的重要群体——机关青年。  相似文献   

20.
重新确立评价青年的时代标准如果怀着“过去是美好的”这种心理状态,以五、六十年代的流行标准衡量当代青年,就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失真。只有以继续改革和更加开放、更为现代化的下一个时代为参照,才能准确地测量当代大学生的状态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教育、培养他们成为今后社会的栋梁。近些年来,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贬褒不一,众说纷纭,而且大起大落。我们首先感到的是,面对迅速变化、多姿多彩的社会现实,青年研究中一些传统的观念、角度和方法已显得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