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次一、民法典的体例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三、主体制度四、时效制度五、物权法中是否规定多种所有权参加工作后,我基本上不写个人作品,写的都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也只是参与创作,不属于我的,没有署名权。母校的《法律评论》让我写个稿子,我把手头《制订民法典需要研究的部分问题》交给她,目的只有一个,请同行们就这些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其他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很荣幸能占用《法学》的篇幅向中国法律界的同行介绍一些美国法律教育的情况。中美两国虽然在社会制度有许多不同点,但可以在法律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年青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年寄语     
一元复始,举国融融。 1997年迎着灿烂朝霞,迈着欢快步履走来了。 编辑部的同志要我为今年第一期的《检察风云》写“卷首语”。信笔之间不由使我想起去年9月的一件事:我在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碰到一位当地的检察干部。当他得知我是来自上海的同行,就拿起相机对准我连续揿了好几次快门,  相似文献   

4.
译者著:马克H·麦克马克是美国名牌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名律师。他著的《律师可怕的事实》是美国的畅销书。写的是他在耶鲁木曾学过的东西,以具体事实说明美国法学院教育的严重脱离实际,揭露美国律师业界的腐败现象。这里译出的是该书第一部分《律师与顾客之战》的第一章。“蜜罐壁”内的人生我不是为赢得同仁的友谊而写此书的.因为其中对律师颇多微词而非赞歌。我有1/4个世纪以上的颇有价值的阅历,足以说明律师有许多难以应付的棘手问题。我已提出了明确的忠告,要把顾客与律师放在同等的地位,也许还要叫律师破费。然而,我要郑重声…  相似文献   

5.
启程 《检察风云》2011,(7):72-73
耶鲁大学的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写了一本在世界各地引起热烈争议的书。英文版叫做《虎妈战歌》,中文版叫做《我在美国做妈妈》。蔡美儿严厉的教子方法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七岁的女儿,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禁止进食、饮水、上厕所,被迫一直弹琴到深夜。“我曾经在钢琴前给过她一巴掌。只因她弹琴时手指不够刚健有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作为军事法学工作者 ,以前曾在国内报刊发表过十余篇介绍美国军法的系列文章。一度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兴趣。而笔者主持翻译的《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也已问世近八年。从那时之后 ,美国军事法学又有了什么样的新进展 ,始终是我国军法界关注的问题。笔者最近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情况 ,愿借《法学杂志》的一角 ,介绍给国内的同行。一、美国军事刑法的新变化首先 ,《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第 1 2 0条有重大的变化。该条原规定 :“除妻子以外 ,违背妇女意志 ,强行与妇女性交的 ,是犯强奸罪” ,修改后 ,删除了“除妻子以外”的规定。可见 ,美…  相似文献   

7.
论酷刑案件与美国国际人权司法林欣1992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第2期和美国《国际律师》杂志第2期都介绍了美国法学家肯尼思·兰德尔写的《联邦法院与国际人权范例》一书。该书赞扬美国联邦法院对一起外国人在外国实施的酷刑案件行使管辖权,是美国国际人权司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1999年底,我通过公开选拔到龙山县监察局任副局长,后来又兼任县纪委宣教室主任,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深厚感情。每期《中国监察》来了,我首先要认真阅读《本刊特稿》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还要摘录,读后写学习心得,到目前为止,我已写了5大本约6万字的学习笔记。我很喜欢《标兵风范》、《警钟长鸣》、《工作之窗》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的。总之,我认为《中国监察》办得很好,质量高、有特色,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值《中国监察》15周岁之际,我祝愿她越办越好,并提几点建议供编辑们参考。1.开辟《乡镇传真》栏目,刊登…  相似文献   

9.
作者题记 2012年1月,逢夏书章教授198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倡导在国内建立、发展行政学研究30年,中山大学《公共行政评论》邀我就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未来30年的发展做一个粗略的勾画。借此机会,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国内的同行探讨。因为我身在国外,对国内很多情况不了解,甚至有误解,所以不敢贸然谈宏大的话题。以下的文字先谈我对公共管理的理解,然后就三个小题目引出学科发展,实际上是向国内的朋友们求教,对未来的看法是对国内学界的期许。偏居海外的一家之言,只为抛砖引玉,能引起思考足矣。  相似文献   

10.
时逢《人民司法》杂志社创刊65周年,作为《人民司法》杂志的非资深作者和忠实读者的我,也跟着腾起一息“忆往昔峥嵯岁月稠”的崇高感,以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使命感。说到与《人民司法》的缘分,要追溯到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2011年左右,因几篇简报写得不错,我被借调院长办写材料,《人民司法》也在这期间不经意地闯入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作为应邀参会的媒体同行,我感觉今天我是最荣幸的人。因为我先后参加了《人民检察》创刊40周年、50周年和今天55周年的座谈会。更加巧合的是,此次,适值《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因为此时此刻,正是我所供职的《民主与法制》杂志出版585期。所以,再过一段时间也就是今年11月的上旬刊(顺便向各位报告,我们《民主与法制》从今年  相似文献   

12.
箩筐 《法律与生活》2009,(24):61-62
《法律与生活》的读者们,这是我在这里写下三三故事的最后一篇了。回想这一年的感受,心中有无限感慨。想想去年圣诞节后跟孙欣编辑网上聊天,我答应在这个栏目里写上生活在美国的见闻和感受。没想到两三天之后,我们平静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我家爆发了继美国经济危机之后的家庭经济危机,之后老公推掉了美国的工作机会,5月份回国开始艰难创业。  相似文献   

13.
律师     
“天地有方圆,方圆写公平。正义不分贫和富,法律伴你同行。”这源于《法律援助之歌》的歌词,体现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慈爱之心,援助之手,保护之盾”。  相似文献   

14.
费礼文 《检察风云》2004,(22):58-59
2004年8 月,我接到青海西宁铁路分局一位名叫冯文超的热心读者打来的长途电话。这位出身于工人家庭如今已是一名干部的中年人告诉我,他读到2004年第4 期《收获》上刊登的余秋雨写的《借我一生》,文中用一种鄙视的口吻说,上海工人作家只是写了点粗陋故事“混”进作家协会,只会把  相似文献   

15.
孙德鹏 《政法论坛》2012,(4):167-177
萧邦奇(R.Keith Schoppa)的《血路》曾获得美国列文森图书奖,写的却是中国,是宿命,一个当代中国文学中几近缺席的主题。《血路》与沈定一的传奇经历融合在一起,其实是在不经意间接续了《红楼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一路走来,历经51年,出刊500期,可喜可贺!作为一位同行和读者,我对《人民检察》的印象是:第一,从选题和内容来看,《人民检察》与时俱进,紧扣检察工作的主题,始终关注检察基础理论和检察工作一线的前沿问题。其中的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遗书     
他在电脑的键盘上敲出两份遗嘱。一份给父母:“你们看到我的这封信,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从小受父亲教育,要做正直的人,好男儿要报效祖国,为平民百姓多做好事。”一份给妻儿:“我对不住妻子孩子,你嫁了这样一个不要命的丈夫。”这是我们的同行——中国经济时报“揭黑记者”王克勤的悲壮时刻。就是这名记者冒死撕开了兰州证券的惊人黑幕。开始有黑老板要以30万来收买他,后来有恶人在电话里对他狂喊:“我们要血洗你全家!”在死亡的威胁中他写报道,在写报道的夜晚他写下遗嘱。终于在2001年2月3日《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石破天惊地发…  相似文献   

18.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09,(6):3-3
《米歇尔传: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望与梦想》;《打造美国:杰斐逊总统与马歇尔大法官的角逐》;《别人的钱:投资银行家的贪婪真相》;《新劳资时代,你和我如何双赢》.  相似文献   

19.
我首先代表高检院研究室,对《人民检察》出版5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多年来,我一直是《人民检察》热心的读者,也是一个热心的作者,有时候也应《人民检察》的约请写几篇文章。我为《人民检察》的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在编辑质量、发展规模上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对推动检察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从《香山叶正红)到《归来》并“流毒全国”──狱中斗争──预审人员创造奇迹:十几年中五部手槁全部“归案”在“四人帮”的监狱中,我交代于1963年、1964年、1967年和1970年写过四稿,加上1974年稿,先后写过五稿《归来》。因为我以不认为自己有罪为前提,所以我把这五稿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借阅对象等大体上都讲得很清楚。坦实际上,自1963年以来我自己都记不得写过多少稿。反正每写成一稿便借给别人,别人又借给另外的别人,终至收不回来,只得又写;有时也因自感写得不满意,于是不论收不收得回来又重新写一篇——这后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