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的增长通胀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显著"相对滞涨"现象。2004-2006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黄金组合,这三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0.1%、11.3%和12.7%,考虑到通胀的半年滞后效应,对应这三年的通胀率分别为3.2%、1.4%和2.4%。相比起这一黄金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观察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与通胀的运行轨迹,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变。2003—2006年是高增长、低通胀,四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是11%,CPI年均上涨率是2.1%,这是第一阶段;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胀率上升到4.8%,开始转入高增长、高通胀,这是第二阶段;2008年年初以来,通胀率最高已达817%,经济增长率则出现了走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均出现通胀,石油、煤炭、矿石、橡胶、钢材、有色金属、粮食等价格强劲上涨,其中石油价格一度逼近150美元/桶.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元疲弱、石油暴涨、地缘政治动荡、投机资金推波助澜,全球通膨形势愈来愈严峻,甚至有可能加剧.  相似文献   

4.
2009年二季度以来,经济界有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过度通胀预期既缺少现实依据,又有可能把人们的思想搞乱,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首先,通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与通胀的运行轨迹,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变,增长与通胀格局在国内国际新经济环境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应当怎样应对?《关注增长与膨胀格局的转变点》提出了新的思维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季度,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4.6%,虽然低于全国5%的水平,但也创了上海近年来新高。这里面,既有翘尾因素拉动,也有新涨价因素推动;既有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来自内部的成本型通胀压力。但究其源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发达国家滥发货币,才是导致此轮通胀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低失业、高通胀与高(低)增长并存,近几年美国新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此现象,出现了低失业、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即"两低一高"现象.目前,西欧各主要国的通胀率在一直下降,这就要求从美国取经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只要抓住通胀的主、客观方面进行治理,就可能使本国的通胀在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提高的同时降低.本文试图说明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新经济中发生了"新变形",以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能够出现历史上最长增长期,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美联储功不可没。 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及政策理念 美联储实行了以抑制通胀为主的“中性”货币政策。自80年代初,美联储就开始下决心降低通胀率。尽管当时失业率已高达10.8%,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仍然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且整个80年代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1987年,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继续将控制通胀作为其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进入1997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上半年GDP为9.5%,通货膨胀率降低到2.0%,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增长、低通胀”组合。今年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有高增长、高投资、高贸易顺差、低通胀以及低要素成本等主要特点.反思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看到经济结构的不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局限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最为突出.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虽然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较大,但确保今年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既有雄厚的物资基础,又有不断增强的政府调控能力作保障.  相似文献   

12.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从而刺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行,通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包含私人部门与中央银行行为的动态结构化模型,采用动态分析与福利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考察了以平均通胀为盯住目标的货币政策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而回答货币政策盯住目标是否应该选择盯住平均通胀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相比通胀目标制,盯住平均通胀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福利的改进;(2)货币政策当局对即期通胀越敏感,社会福利水平越低;(3)相比通胀目标制,盯住平均通胀的货币政策下,最优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对平均通胀的稳定作用相对较好。基于结论稳健性考虑,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存在产出呆滞特征时以平均通胀为盯住目标的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无论是基于福利水平考虑,还是对产出的影响和对平均通胀的稳定作用考虑,盯住平均通胀的货币政策优于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4.
韩康  王健 《政策瞭望》2008,(10):44-45
这一轮引发国内通胀的成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套用某一标准学理的通胀模式加以说明。我们的观察与研究表明,这次国内通胀是在特定的增长方式下,由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三个主要因素叠加形成的。在通胀初期阶段,需求拉动因素和国际输入的诱导因素特别明显,随着增长环境和通胀形势的变化,成本推动因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通胀过程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5.
皮海洲 《小康》2009,(7):12-12
中国上调成品油价格,股市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急速上窜。我们正在走向以股市救经济、救信心的道路。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物价的普遍上涨,现在是没有通胀,美国的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不可能发生传统通胀。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资产型通胀,通胀实际上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袁跃兴 《乡音》2011,(3):37
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高,通胀已是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对让人崩溃的房价,在这个通货膨胀时代,我们  相似文献   

17.
尹中卿 《小康》2011,(5):112-113
通胀猛于虎,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等多重任务,面对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仍然应该是防止和遏制严重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厉以宁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处在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以有自己的特点。以通胀为例,通胀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引发通胀的根由有二:一是投资需求过大带动,二是产业结构失调即“瓶颈”带动。我国通胀除上述两个原因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一、隐蔽通胀公开化。我国经济转型前,实行价格控制,表面通胀不高,然而一旦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8年以来,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许多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均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在此背景下,越南的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已经达到动荡乃至危机边缘。期间有舆论认为印度、印尼等将步其后尘。  相似文献   

20.
面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复苏迹象,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已逐步摆脱危机阴影.然而,各国一系列救市措施所形成的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了后金融危机初期的通胀风险.于是,通货膨胀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