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艺 《湖湘论坛》2006,19(2):24-26
2003年,“和平崛起”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从2004年后,“和平崛起”一词在领导人的讲话和新闻中逐渐淡出,由“和平发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
瑞砚 《统一论坛》2012,(1):70-71
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九二共识”无疑是此次台湾大选的最热门议题。大选前国民党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绩,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是为台湾带来“和平红利”的基本保障:民进党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通过“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的“空心”论述,淡化、回避两岸议题。  相似文献   

3.
易海威 《前进论坛》2013,(12):11-12
2013年11月10日,全国政协礼堂响起热烈的掌声,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的代表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席顾秀莲的手中接过了“杰出贡献奖”的奖牌,这成为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上激动人心的一幕。作为“和平周”的主办单位之一,农工党每年都在“和平周”期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公益的形式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以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崇尚科学、热爱和平的精神。为表彰农工党作出的贡献,“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再次授予农工党中央“杰出贡献奖”。这一奖项作为开幕式上颁发的最高荣誉,充分表达了对农工党各级组织坚持不懈开展“和平周”活动的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4.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家泉 《两岸关系》2004,(11):16-17
陈水扁“双十”讲话是旧话重谈,只不过又加上一些漂亮的骗人的修饰词。换句话说,他的这篇讲话,实在是以“善意”、“和平”之名,而行“台独”、“欺骗”之实。什么是和平与安定的灵魂 如果简要地加以概括,陈水扁“双十”讲话中的“善意”就是两句话:一是“两岸要和平”,二是“岛内要安定”。这都很好,也确是两岸特别是岛内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许多学者指出:这个观点是“贯穿于对台工作论述的主线”;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战略构想”;“未来对台工作将以和平发展为纲”;“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平是基调”;“和平发展的新思维贯穿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之中”。这个论述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世界研究,是一崭新领域,又是一宏大工程。其中和平理念是重要内容。文章对“和平”与“持久和平”的概念、复杂层次、性质、共建、以及中国如何推进世界“持久和平”进行了学术探讨与建言。  相似文献   

8.
武汉和平解放的方式,与长春、北平、绥远的和平解放方式不同。主要表现为据守一方有实力与进攻一方抗衡但弃城而逃,在形成“真空”后,由进攻一方和平进驻,从而出现了大军压境、非战非和、敌军逃遁、完整接管的“武汉模式”。因而在和平解放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历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二○○四年十一月七日,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第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仪式。我党中央是该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出席了开幕式。为响应联合国第四十三届大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表达中国各界人士热爱和平、热爱科学的愿望,中国几十个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及科技和新闻单位联合组成“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我党作为主办单位,从第五届“和平周”活动开始,中央通过我党各级组织的积极参与,将“和平周”活动推向全国。从开始的几个省发展到如今已有…  相似文献   

10.
10月10日,陈水扁发表所谓“双十讲话”,标榜“和平”“善意”,声称两岸“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作为进步谈判的准备”,谋求“台海永久和平”。但“讲话”以“一边一国论”为基调,模糊、否定“九二共识”,恶毒攻击大陆,煽动两岸敌意,坚持军购,蓄意制造两岸对抗,实质是陈水扁当局加速“去中国化”,推行“台独”的告白,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又一次严重挑衅。在“双十讲话”中,陈水扁无处不在刻意宣扬“台湾主体性”与“台独认同”。他宣称“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台湾是会能否复谈,关键在于台湾当局是否接受“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10日,陈水扁发表所渭“双十讲话”,标榜“和平”、“善意”,声称两岸“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作为进一步谈判的准备”,谋求“台海永久和平”。但“讲话”以“一边一国”论为基调,模糊、否定“九二共识”,恶毒攻击祖国大陆,煽动两岸敌意,坚持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两党共同体认到: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14.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要走产业道路,组建农业公社”的思路。“公社”一词在这里被赋予全新含义。 该农业公社是以企业为主、农民以土地  相似文献   

1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也将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就必须跳出当前“国际法”所维持的国际和平格局,走向“国际伦理”的新时代。就目前世界和平的现状及其基本准则而言,其思想基础基本上是西方近代社会产生的“国家权利”观念。这一国家权利观念直接是从康德的“主权国家”引申出来的,而康德的主权国家概念是来之于卢梭的“契约论”,是把“个人权利”概念运用到国际关系上的结果。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产生了现代国际社会的“国际法”。无庸置疑,现代的“国际法”为当今的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第4题的B肢是正确选项,其内容是“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全面自治”。我认为B肢中应去掉“全面”二字,或者把“全面”改成“有限”。第一,“全面自治”的提法是没有根据的。在199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题目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巴以签署和平协议》中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协议——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今天上午11时在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该报9月15日第6版题为《巴以和平协议要点》一文中也无“全面自治”的提法。《半月谈》杂志1993年…  相似文献   

17.
《前进论坛》2008,(12):F0003-F0003
2008年11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主席桑国卫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以“科学和平和谐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采取和运用具有现实性的策略,以保证和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间条件,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条件,构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条件。清醒认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空条件,可以避免“迅速崛起论”和“崛起悲观论”,明确树立“崛起阶段论”,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世界和平女神”成功登陆诺曼底,7月25日上午,由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承办的“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韩国等世界各国的和平使者,以及二战老兵近千人参加了这一盛大的剪彩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