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8,(1)
全球要闻(1997年12月22日-28日)若斯潘首访非洲法国总理若斯潘从12月17日起先后对摩洛哥、塞内加尔和马里3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他出任总理以来首次非洲之行,是法国确立新非洲政策的重要外交行动。若斯潘在抵达马里时说:“法国和非洲国家是兄弟关系...  相似文献   

2.
巴黎专电 第16届法非首脑会议6月19日至21日在大西洋岸边的法国旅游城市拉波勒举行,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包括22位国家元首在内的35个非洲国家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法非首脑会议由法国倡议于1973年首次举行,目的是想通过国家元首之间的定期会晤来维护和加强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的关系。起先规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后来改  相似文献   

3.
法国在非洲开展全方位外交本刊驻巴黎记者沈孝泉更新与法语非洲国家关系传统模式开拓法语非洲国家以外的外交空间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25日开始对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安哥拉4个南部非洲国家进行了一周的友好访问。希拉克自1995年5月出任总统后已多次访问非洲...  相似文献   

4.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最近对摩洛哥、科特迪瓦、加篷和塞内加尔4个非洲国家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希拉克在就任总统后仅仅两个多月就出访非洲,表明了他对法非关系的重视.希拉克选择摩洛哥作为访问非洲的第一站,显示了法国对这个扼地中海战略各要地的北非国家的“特别关注”.摩洛哥是法国的近邻,历来与法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由于政局稳定,一直被法国视为保持地中海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是西欧国家“最可信赖的朋  相似文献   

5.
法美在非洲大陆的较量●沈孝泉非洲作为一个拥有56个国家和地区、7亿多人口、而且具有极大经济潜力的辽阔大陆,越来越成为法国与美国之间进行较量的场所。这是国际舆论界从近来非洲局势演变中得出的一个共同看法。东西方冷战结束后,非洲出现了某种“政治真空”,再加...  相似文献   

6.
法国总统密特朗最近进行了法国元首数十年来第一次对越南和柬埔寨的正式访问。密特朗的印支之行被认为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重大外交活动,有它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现实需要。用密特朗的话说,他这次访问表明法国同印度支那国家的关系“结束了过去的篇章,开始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3,(9)
·事件· ●第22届法非首脑会议21日在巴黎闭幕。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与会的52个非洲国家代表团和法国就伊拉克问题、科特迪瓦局势以及非洲和法国共建新型伙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 ●美国、英国和西班牙24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称伊拉克“实质性违反”了安理会历次有关决议,违背了其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承诺,丧失了和平解除武装的“最后机  相似文献   

8.
阿比让专讯 科特迪瓦是个人口只有100万的西非小国,地下资源匾乏,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被誉为非洲的“经济奇迹”。这同科政府狠抓国民教育、重视培育人材的政策是密切关联的。 科政府颇具战略眼光,始终视教育为“优先的优先”,将其作为“立国”的“战略投资”。它主张“教育为发展服务”,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材”。 早在独立前的1946年,当时任法国国民  相似文献   

9.
房建国 《学理论》2012,(31):143-144
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事务进行干涉的目的是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基础上阻止苏联势力的渗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美国没有排挤英法等欧洲殖民大国的传统势力并取而代之。美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政策表明,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的实质,是在保持非洲大陆的稳定的基础上,力求英法等欧洲殖民国家能够维持其在非洲已独立国家和未独立殖民地的传统利益和势力范围,一来可以阻止苏联对非洲的渗透,二来确保非洲国家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中立。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中,非洲国家积极推行整体外交策略,谋求自主发展。非洲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从一年两次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到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从非洲六国首脑会议到首届非洲和南美洲峰会,从接待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政要来访,到48个非洲国家派团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非洲国家不仅在大陆内部加强彼此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努力提升自身地位和作用。纵观非洲国家在一年中的外交举动,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 历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共同 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等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举行了第1次首脑会议。1976年在波多黎各举行第2次会议时,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国集团,也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12.
巴黎专电今年法国的早春就象春潮泛滥的塞纳河一样,显得那样的不平静,罢工和示威游行此起彼伏。人们明显地感到,今春法国的游行与罢工,比起往年来更为频繁,规模也大。法国报纸惊呼,这是多年来少见的现象! 西方国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入了又一次经济危机,大多数国家从去年开始复苏,只有法国等少数国家尚未走出“谷底”,回升乏力,政府不得不继续实行紧缩政策。长期的经济衰退给法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促使社会矛盾激化,罢工示威行动频仍。  相似文献   

13.
救救非洲     
穆青 《瞭望》1985,(17)
非洲大陆正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受灾国家达三十多个。作者穆青在去年底出访非洲一些国家时,耳闻目睹了非洲的干旱和沙漠化情景,指出:杯水车薪的救济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非洲的厄运,对非洲仅存的绿色植被的殖民主义掠夺必须立即停止。 这组专题报道还包括另外两篇非洲沙漠化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反思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非洲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非洲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原因对于探索今天的非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社会主义失败的外因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制约,重要的内因是非洲落后的国家能力,直接的原因则是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的政策失误。非洲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实践必须与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坚持开放式自主发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7月7日到12日,美国总统布什出访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5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位出访非洲的在任总统。和2000年初布什入主白宫时忽视非洲的情况相比,美国关注的焦点忽然转向非洲耐人寻味。在美国政府疏远非洲数十年并留下许多空头支票后,如何拉近和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布什此行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舆论认为,非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已经下降,非洲已日益走向“边缘化”。这种论调无视非洲的潜力和日益发展的现实。近年来的事实表明,非洲国家在经历了冷战后初期国际形热剧变所带来的震荡后,正在积极和认真地探索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非洲政局总体已趋于缓和,经济连续3年回升,联合自强、振兴非洲,把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非洲带入21世纪已成为所有非洲国家的共识。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渐成陈迹,非洲正在步入一个以谋求稳定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今日非洲,本刊组织了这组专题,从纳米比亚、乌干达、科特迪瓦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感受到非洲国家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取得民族独立的非洲人民,只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又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出一套适当的政策,非洲各国的发展将令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将促使中国的8项承诺早日惠及非洲国家胡锦涛主席将于1月30日至2月10日,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8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胡锦涛出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踏访非洲大陆,也是新年伊始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瞭望》2004,(49)
科特迪瓦局势就像一个缩影,映照着法国与 法语非洲国家半个多世纪特殊又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分析了 2 0 0 2年西方八国首脑会议所通过的《非洲行动计划》。首先对八国集团为何要援助非洲进行了探讨 ,然后简单阐述了《非洲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最后重点对《非洲行动计划》进行了评价。文章指出 ,八国集团对非洲一些国家的债务减免和经济援助 ,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种债务减免和经济援助附加了许多政治条件 ,八国集团“口水扶贫”的时代远远没有结束。因此 ,非洲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最终只能靠非洲人自己 ,非洲人不能对八国集团的援助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洲国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经济情况较前好;但经济形势并未根本好转,依然困难重重。 非洲在1981年—1984年连年遭受旱灾之后,随着世界经济低速复苏和非洲国家的奋发努力,自1984年起,经济呈现起伏缓慢的增长状态。据统计,非洲经济增长率1983年为负0.2%,1984年回升到2.2%,1985年达到2.9%,去年降至1.2%。非洲农业总产值从1976年的1009亿美元提高到目前的1051亿美元。粮食产量1984年为63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