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4A):110-11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陈浩 《检察风云》2014,(12):88-91
气又有正气、斜气之分。正气足,则能成有益之事;斜气升,则多无益之举。艺水家之所成,多以气正者为世人所认可,而以气斜者力历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3.
李晓君 《检察风云》2012,(20):92-93
中国自古以来的主要服装款式有两种,即上衣下裳式和一件式,后者即为袍。袍的款式通常较长,多厚重,可作外衣或礼服。其作为中国传统服式由来已久,汉代典籍《急救篇》中记载:“袍襦表里曲领。”唐人颜师古注:“长衣日袍,下至足跗。”旗袍的原型是长袍,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曾有过穿长袍的历史,满族的长袍也是在各民族长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都能穿的衣服,后来逐渐出现贵贱差别,有了颜色、纹样以及开衩多少等严格的等级规定。旗袍源于旗女之袍,即清代女性旗人所穿之袍。但是清代旗人似乎并不把自己所穿之袍称为旌袍,使用这个称谓倒是汉人或清亡以后的事。使用“旗袍”来指称旗人之袍,我们所见较早的例子见于《雪宦绣谱图说》,此书出版于1919年,口述者沈寿和记录者张謇都是汉人。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11,(27):11-11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刊发卢福林文章:在残酷的战争中,善攻者必有运筹帷幄之略、万夫不当之勇,善守者必有兵来将挡之策、水来土掩之法。善攻者可摧城拔寨、攻城略地。善守者可守得密不透风、固若金汤。自古以来。善攻者往往也善守。如蜀汉名相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把最弱的事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于他深谙攻守之理,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3,(12):10-10
《人民日报》2013年3月28日刊登彭国华文章:对执政党而言,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容得下尖锐批评至关重要。批评,乃不平、不满之声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有不平、不满之声,大都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和失误;尖锐的不平、不满之声,  相似文献   

6.
吾尝于世界数十国之宪法中,求其可以代表一时代者有三:日,1787年之美国宪法;曰,法国第一革命之宪法;日,德之新宪法。美宪法所代表者,十八世纪盎格鲁撒逊民族之个人主义也;法国宪法所代表者十九世纪民权自由之精神也;今之德宪法所代表者,则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之潮流也。此二十世纪之新宪法,条目盖甚繁琐矣!兹择其要点六者论之。  相似文献   

7.
许峰 《政府法制》2014,(8):12-13
民国后期,贵州传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当上了县长。翻检中网历史,女子当皇帝者有之,如唐之武则天;握兵权者有之,如明末起兵勤王的秦良玉;当状元者亦有之,如太平天困时期的傅善祥。但独掌一方当县长者,则要等到1948年许芳媛主政息烽。  相似文献   

8.
一、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几种不同见解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问题,解放前我国法学者多是只讲“权利客体”,如:1.认为人之生命身体自由名誉为权利之客体,其最重要者,则为物。2.认为“权利之客体者,依法律之保护以满足人类生活之资料者也。……权利之客体为物”。  相似文献   

9.
“邹总规齐王纳谏”,说的是邹忌以自己与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所蕴涵的道理,来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读罢这则故事,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邹忌寝而思之所得出的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妥之美我者,畏我也略之美我者,欧有求于我也。”由此笔者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干部,就他们自身而言,也有洁身自爱的良好愿望,然而缺乏邹忌寝而思之的精神,往往对身边亲近的人陷于盲目性。有的把身边少数人的偏见当做“正见”,尚有的一』点从善之愿一遇到这些人的讽刺挖苦,便赶忙弃之一旁,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把身边少数人的甜言蜜…  相似文献   

10.
人生妙语     
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正如古代诗人所说:“入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愚蠢恰是另一个人的幸运,一方的错误恰好促成了另一方的成功。正如谚语所说:“蛇吃蛇,能成龙。”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炭,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力。人生妙语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24):11-11
《人民日报》2012年7月27日刊登李拯的文章:“经”者.恒久之道也;“权”者,应变之策也。以原则维护根本、指引方向,用应变照顾当下、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经”有“权”,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经”无“权”,过分拘泥于抽象的概念原则而缺少现实关怀,这其实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如果不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政策就可能沦为悬浮于现实之上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纲者,网之总绳也,也就是事物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人云:善举网者,“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此之谓:纲举目张。万事万物,皆同此理。任何事情抓住了“纲”,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矛盾,进而带动其他环节,并最终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商鞅的经济法律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商秋是特定时代造就而成的弄潮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商积的经济法律思想足一份宝大的文化遗产,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份遗产进行清理和改边。本文是尚不多见的评述商积经济法律思想论著中的使该者,尤其是结束语中的“学术定位”、“作用评价”、“理论思考”、“反其道而用之”四段文字,江可谓五知灼见.思维独到,绝非人云亦云之笔,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编者怀自满腔的兴奋之增,将此文奉献给读者,细细研读和品味。一、政治功利论商勃的经济法律思想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影响深远。在他看来,经济法律绝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唯…  相似文献   

14.
如此大的一个题目对于一个年纪还不大的人来说,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好在自梁启超之少年中国说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熟。梁任公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唯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由年纪不大的人谈论律师和宪政,也是因年轻人尚存希望,故也斗胆下笔。严格的学者写文字,必先界定概念,笔者并不属于此类,故不欲界定概念。然宪政的内涵一直有变化。中国古代有宪有政,但无宪政。宪者,法令也,《汉书·萧望之传》: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政者,端正也,《论语·颜渊》: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我们在廉洁问题上应该“取法乎上”,高标准,严要求。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王宣认为“廉洁”有高低层次之分,他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笔者认为,这个论断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广大干部们借鉴。当今在为政廉洁方面,也存在这样三种境界。一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自觉地严格自律,这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光明 《政府法制》2013,(17):18-18
为了做到司法公正,古人很强调司法官的作用。唐代白居易说:“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行善,不亦难乎?”宋代王安石也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清代王夫之在批评单纯的任法或者任人都不足为治之后,得出结论:“择人而授之以法,使之遵焉。”古人所谓的治法,  相似文献   

17.
“黄帝李法”辨李明德《汉书·胡建传》记载:“《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得不由路,是谓好人,好人者杀。”苏林注云:“狱官名屯。”盂康注云:“兵书之法也。”颜师古注云:“李者,法官之号也,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称其书曰《李法》。苏说近之。”关于胡建的事...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9):25-25
前段时间,官方用“失足妇女”来形容从事色情行业的女性,让人感觉好像失足是因为一不小心误入歧途的意思。其实失足在古代并不是这个意思。失足出自《札记》:“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9.
还要讲“慎独”林博斌“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莫观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之道理是时时刻刻不能背弃的,……(如果有不好的念头或行为)尽管很隐蔽,但没有不表现出来的;尽管很细微,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话蛇     
进入蛇年,关于蛇的传闻趣事多了起来,奇蛇怪蛇五花八门,令人大开眼界。譬如,有的蛇是“气功蛇”,被卡车从身上碾过竟安然无恙;有的蛇是“飞蛇”,能在空中滑翔数百米;有的蛇是“组合蛇”,身体由多节组成并能分分合合;有的蛇是“变色蛇”,到什么环境变什么色;有的蛇“会唱歌”,夜深人静时发出美妙的歌声。我想以上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蛇这一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