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含 《法制与社会》2010,(8):251-251
在当今社会,艺术正不断扩大其范围和内容,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渐渐得到社会认同,呈现泛化趋势。但在艺术形式增加的前提下,其艺术审美价值却在流逝,艺术作品注重短暂娱乐不再追求审美愉悦。本文以娱乐节目为切入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江淮法治》2009,(15):F0002-F0002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为安徽艺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安徽艺术专科学校,后成立安徽艺术学院,1963年为贯彻“八字方针”,安徽艺术学院恢复为安徽艺术学校。学校1988年开办安徽大学艺术专科班,1996年与安徽大学联合开办安徽大学艺术学院,1998年通过本科论证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类高等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3.
王勇 《法制与社会》2010,(5):290-290
领导艺术对领导活动的成效有重要影响,而运用哲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则可以提升领导的艺术。全文首先分析了领导艺术及领导哲学的关系,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领导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哲学的对立统一法则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4.
申艺术尊严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一次全围美协理事会上,一位领导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吴冠中当即站起来反驳:“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会场一片寂静,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  相似文献   

5.
技术必须遵循客观的自然法则和刻板的机械模式,这些与艺术不断地怀疑与否定的自由天性和个性喜好是相互排斥的,因而技术发展势必带来对艺术的负面影响,甚至迫使某些艺术类型的解析;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导致新的艺术种类的诞生和繁荣,导致艺术的形式、内容乃至于审美观念的巨大变革,促使艺术走向一个无法预料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敦煌沉醉     
徐承华 《江淮法治》2009,(24):54-55
2003年3月和2009年9月,我两次前往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敦煌艺术不仅指佛窟艺术,还包括藏经洞内的史料文物;二是对成就敦煌艺术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由衷的敬仰和礼赞。  相似文献   

7.
谢林将艺术从哲学视域中进行深入的考察是为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谢林以“绝对同一”为艺术的第一动力进行展开,阐述自我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艺术活动内在逻辑,从而通过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来传递其哲学隐晦的深刻思想,试图寻找“绝对同一”的终极自由指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检察官》2008,(9):F0002-F0002
吴东魁个人介绍 吴东魁.字吴天号清瘦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山东菏泽,现为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人才研究会会长。他自幼酷爱绘画,视艺术为生命,历艰辛而不渝,作品与其升沉,终登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国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方法,塑造绘像的立体感,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2,(7):75
路桐酒堡的全球战略布局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海派的绘画艺术相得益彰。路桐酒堡秉持欧洲名庄酒理念并以欧洲人敏锐的思维意识到把海派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融入到酒文化中会使高端葡萄酒文化价值与当代艺术价值融汇结合。为收藏者带来双重价值享受……耿忠平先生受邀为路桐酒堡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将艺术情感与法国名庄佳酿相融,达到了中国的传统国粹艺术与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完美相结合的效果,保证了路桐酒堡葡萄酒的艺术收藏价值,也会将成为未来很富有升值空间的一款高级葡萄酒。  相似文献   

11.
我对戏剧原本不爱好,在中国京剧艺术节期间,应一位老领导之约观看了河北省京剧院演出的新编京剧“响九霄”,才深感中国京剧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不愧为“国之瑰宝”,是一次国粹文化的享受。该剧讲述的是清末时期,梨园名伶响九霄用生命的投入进行艺术的探索和改革,沉浸在自己钟爱的艺术领域中。他又深明大义,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生死,冒着杀头之罪,乘给慈禧太后演戏之机,将康有为、谭嗣同有关变法的书信转送光绪皇帝。  相似文献   

12.
泥巴的艺术     
张培基 《检察风云》2012,(11):92-93
平凡的泥土、一流的艺术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刘秀兰,一值执著的陶艺雕塑家,在赢得了一个个殊荣后,将无言的泥土和有形的艺术结合得如此完美。她的泥巴艺术是从捏、揉、锤、拉开始,塑造传统元素的抽象写意,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泥巴世界。  相似文献   

13.
红楼佩玉     
庄琦涵 《检察风云》2012,(11):90-91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说:“艺术之根本,是人的感情表露,黄皮肤,蓝哏睛,虽言语不通,但人情冷暖完全相同,犹如哑巴夫妻,恩爱弥深,艺术无国籍。”笔者庄琦涵女士出自书香之家,有感于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认为艺术收藏都有相通之处。她和玉石结缘,是出于对《红楼梦》的喜欢,便从此用文学来修饰裸玉,设计出一块块带有玉香的美玉,是她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14.
高蔚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16-120,132
“纯诗”虽是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但作为纯粹美的艺术理想,它却是人类通过艺术所表达的一种生命需要。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之前,“纯诗”已寄生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艺术思想中。浪漫主义缺少艺术形式感的自省和唯美主义形式媒介的空泛,促使象征主义为“纯诗”赋形。然而,象征主义对艺术秩序的刻意寻求,最终使它因陷入形式化的唯美怪圈而制造了自己到达“纯诗”的距离。“纯诗”揭示美的最深刻的形式意义,应该隐没在音乐加宗教的情感振荡里,这里没有先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佟彧 《法制与社会》2011,(1):250-250
本文分析比较了影视艺术的异同点,论述了“影视合流”论的不当之处,得出影视文化的关系应当是求同存异下的互动艺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与电影艺术的美学追求王丽华商品经济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社会现实,它对各种艺术的影响令人产生"百般滋味在心头"的复杂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汇聚诸种艺术特征为一体的电影艺术受其冲击首当其冲.因为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较之其它艺术,它的商品特征更鲜...  相似文献   

17.
论夸张修辞的心理原型──心理与修辞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的夸张是思维的夸张在艺术中的体现。它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来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艺术夸张的尺度。原始—儿童思维也具有情感性特征,并由此导致了事物的变形、夸大或缩小,这就是原始—儿童思维的夸张。艺术夸张是审美意识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审美性质,而原始—儿童思维的夸张分别只是原始意识和儿童意识的产物,并不带有审美的性质,但因为它们具有同构的关系,因此,从思维发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原始—儿童思维无疑为艺术夸张的产生提供了思维图式,成为后者的心理原型。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0,(20):F0004-F0004
王老赏(1890-1951),名清,号老赏,河北蔚县南张庄村人。从事剪纸艺术40余年,王老赏在构图、刻制、彩绘方面匠心独用,将本地剪纸艺术推进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艳慧 《北方法学》2010,4(3):159-160
2010年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协办,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版权局、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报刊及司法实务等部门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对象和权利内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和使用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翠云 《法制与社会》2011,(18):288-289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是目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呈现出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不可小视。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属争议分歧比较大,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应分权利主体与事实主体,不同的主体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另外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主要就传承人的法律地位、传承义务及权利限制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