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规定做了修改和补充,依据现行的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防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现行的刑诉法对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方式、适用条件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此项强制措施的适用具体化。但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适用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强制措施,它的适用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根据现…  相似文献   

2.
让具有相同犯罪情节的犯罪嫌疑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够无差别地适用强制措施,这是最起码的司法公正.取保候审是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如何保障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都能平等适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江阴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对符合取保候审的外来涉罪人员通过建立基地的方式创建了取保候审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强制措施体系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在司法实践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权力滥用、强制措施不到位、侵害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人身权利的现象,进一步调整强制措施体系已成为刑讼法改革的焦点之一。应当从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服强制措施的申告权、将羁押机构从侦查机关剥离、区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运用范围和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刑事强制措施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保证侦查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手段。笔者在从事审查起诉工作中,发现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 存在着没有充分用足、用活拘留、逮捕强制措施,而是偏多地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倾向将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在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慎用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弊端 与刑事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比较宽缓的强制措施。通过办案实践感到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作为非监禁性刑事强制措施,只是限制而非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与拘留、逮捕等监禁性刑事强制措施相比,仍旧是一种强制性程度较轻的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取保候审一般适用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即适用于轻微刑事犯罪案件:或者是作为监禁性刑事强制措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有人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侦查阶段赋予律师的权利太小,主张在侦查阶段扩大律师的权利,如赋予律师调查取证权等。我们主张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强制措施,而将带有限制人身自由性质的通缉列入侦查手段,笔者认为,将通缉列为强制措施更为合理,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8.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本应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和价值,但是司法实践的结果却没能使这一制度发挥出它本身应该具备的优势。这就需要通过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理论重构与实践的完善来改变我国取保候审的适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论超期羁押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刑事强制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对于保护人权和实现刑罚权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5种人身强制措施,羁押仅为拘留和逮捕的直接结果,不具有独立性。除适用逮捕须经检察机关批准以外,其他刑事强制措施均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剥夺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一直将限制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作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取保候审作为替代逮捕的强制措施,必将得到扩大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对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通过实务调研,能够发现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土壤.构建以检察机关为审查主体的取保候审司法审查制度,将取保候审设置为权利与权力的结合,加强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行为的处罚,建立全社会连动的信息平台,并辅之以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促进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迪 《法制与社会》2010,(31):56-56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对保障人权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取保候审适用率低,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也是在我国刑事程序中实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羁押处遇的最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取保候审适用比率极低并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与我国社会整体处于转型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虽已施行许多年,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强制性措施是否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里侦查中所指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五种强制措施是否同一概念,有无联系和区别?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性措施与强制措施在含义上和外延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赋予特定含义和内容的概念,除此之外不能再有别的强制措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法律科学》2008,(3):156-163
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是实现侦查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桥梁。职务犯罪侦查措施具有程序保障、案件侦破、人权保障、遏制犯罪、惩戒教育等主要功能,其主要特征体现在适用主体的法定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限制权利的单一性、适用措施的强制性、适用效力的暂时性等方面。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已严重影响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更好地发挥强制措施的实际功效,应当结合职务犯罪侦查实际,大力加强研究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者防碍侦查、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由于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轻的一种,所以,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选择适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准确地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对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及其他权益,增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律师的信赖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第一次将申请取保候审规定为律师的业务之一,因此律师在为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上所指的取保候审,是指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其性质是对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加以一定的限制。与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既能够约束被告人,又对被告人的约束较为缓和的强制措施,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机关都有权独立决定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但由于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亦即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有关采取取保候审的程序问题规定得过于粗疏,适用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准确、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该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尽量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立法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在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限、取保候审的期限、司法救济及适用条件等方面规定的不明确,易产生歧义而导致执法的随意性。因此,结合司法实践工作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深入剖析,对改进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一种,本是为缓和高羁押的状况而设置的,但现实中取保候审的适用却差强人意,背离了立法者的本意。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在对英国的保释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0.
浅析法人犯罪的侦查起诉孟祥智(一)强制措施的适用法人犯罪案件的侦查,与非法人犯罪案件的侦查基本相同。但是,在侦查中如何适用强制措施,确与自然人犯罪案件有所不同。1.应对被告法人采取哪些强制措施?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因为被告法人是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