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和渴望,常规的旅游已经满足不了一些"驴友"的猎奇心理。探险旅游、自助旅游等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些探险旅游与常规的旅游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不按照大众的旅游路线行进,不使用常规的旅游设施,而是自己设计路线,体味常规旅游无法带来的刺激与乐趣。但是,正是由于对冒险的追求,使得探险旅游的危险性也相对增加。近年来一连串意外事故的发生让人唏嘘不已。意外事故的发生,"驴友"的遇难,法律责任由谁来担当?这个问题我国目前的立法还没有解决,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2.
驴友自助游成为我国旅游的新的形式,意外事故的频发导致的相关民事赔偿案件也变得越来越多.如何防范驴友自助游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自助游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驴友自助游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提出优化驴友自助游以外事故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羽 《检察风云》2011,(21):61-61
近年来,随着旅游探险越来越成为一些人热衷的活动,由此而产生的拯救行动也越来越多,营救被困人员到底花费了多少釉门出动公共资源去救援故意冒险的驴友应不应该收费?这些问题也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自助游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损害后果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是司法实务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自助游参与者(俗称驴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考察可以得知:自助游的组织者应当对其他驴友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且驴友之间互相负有救助义务。因此,在责任分配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他当事人对受害者的损害后果无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5.
秦建中 《检察风云》2011,(21):61-61
固然,驴友们出行探险应该遵守探险的相关规定,应该充分了解探险地的自然地理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旅游探险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但是,野外深险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其实这也正是探险者的乐趣之所在。驴友在探险时遇到危险,有关部门采取救援行动是应该的,虽然它耗费了一定的社会公共资源,但公共资源本身就是为公众服务的,用它来保证驴友们的生命安全有何不可昵?  相似文献   

6.
君君 《法庭内外》2009,(1):40-42
如今,参与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驴友们能走的线路却越来越少,这缘于很多旅游景区的"跑马圈地",只要登山线路通过景区,就必须购票或办证。驴友认为号区压缩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景区则认为驴友不能无偿享有景区的安全保障。驴友和景区的线路收费之争,在各个景区重复上演,双方关于收费与权责的争论也在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节假日外出踏青的家庭和驴友不断增多,诸多休闲度假、风俗探险等游乐项目更是让游客应接不暇。但是,在全身心放松游玩的时候,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可能就会让游客败兴而归,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近日,北京市延庆县法院结合"京郊假日游"中发生的相关案例,通过分析郊游安全事故的原因和特点,希望为热爱出游和即将出游的人们提个醒。案例一:"野游"残长城险丧命某高校学生张某和同宿舍的4名同学一起到郊外爬山,当爬到山顶一处野长城  相似文献   

8.
时下,户外探险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探险活动的过程中,意外事故难免发生。然而,相关立法却处于真空状态。本文从一个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分析探险活动提议者、参加者的法律地位,明晰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旅游探险虽然存在危险,但是很多"驴友"仍然风雨无阻。探究其原因,是因为探险带给他们的精神冲浪是无与伦比的,心之所切,身之所往。  相似文献   

10.
韩静  顾城竹 《法制与经济》2009,(14):130-131
驴友以其独特的组织方式,行为特征在我过各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驴友文化”。但是介于我国相关旅游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驴友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方面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目前网络社区作为沟通媒介的推动作用,使得目前我国驴友旅游在其消费行为上得不到具体的、权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之“谜”,曾被称为“中国百慕大”,太多人对黑竹沟充满好奇,在网上相约到黑竹沟探险的驴友也很多.探险的驴友中,27岁的江苏省无锡籍男子邹明(化名)却借用神秘的黑竹沟上演了一场“失联”戏码. 亲属:悬赏20万元搜救失联家人 2016年5月3日,邹明前往黑竹沟景区游玩.与他一起去的还有另外4名驴友,分别来自上海、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12.
张贺 《法制与社会》2012,(33):292-293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结伴游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由于"驴友"结伴游不是典型的民事活动以及法律的滞后性,"驴友"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明晰。本文运用法律关系理论,对"驴友"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以及意外伤亡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现行法律对户外结伴游中纠纷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女儿自助游身亡 父母状告众“驴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清 《法庭内外》2007,(4):30-32
自助游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时尚之选。在许多网站的旅游BBS上,每天都有“打算去XX玩,想同去者请报名……”的帖子。往往一呼众应。可是自助游中“驴友”出了事故谁担责?2006年7月,广西省南宁市13名“驴友”相邀去郊区森林旅游。不料夜晚露宿时山洪暴发。一名女孩被洪水冲走身亡。女孩的父亲一纸诉状将另外12名“驴友”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35万元。日前,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对这起遇难“驴友”家人状告一同出游的“驴友”赔偿案作出判决,12名“驴友”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1万元。  相似文献   

14.
自助游成为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的时尚,在许多网站的旅游BBS上,每天都有人发“打算去××玩,想同去者报名……”的贴子,住往一呼众应。可是自助游中“驴友”出了事故谁担责?2006年7月,广西南宁市13名“驴友”相邀去郊县森林旅游,不料夜晚露宿时山洪爆发,一名女孩被洪水冲走身亡。女孩的父亲一纸诉状将12名“驴友”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5万元。2006年11月22日,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对这起我国首例遇难“驴友”家人状告一同出游的“驴友”案作出判决,12名“驴友”赔偿原告损失21万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11日.“驴行”在重庆市万州区潭獐峡的35名“驴友”突遇山洪,造成多人死亡、失踪的严重后果。事件发生后,各界人士对遇险“驴友”的安危给予了高度关注。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拟就该事件中的民事责任问题与同行专家切磋,进而澄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以促进相关纠纷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陈馨,是上海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是一个酷爱旅游的"驴友".在独自赴西藏旅游的途中,结识了一名男青年,居然在雪域高原上发生了"一夜情".  相似文献   

17.
老鬼 《检察风云》2011,(21):60-60
盲目探险追求刺激,甚至进行非法闯荡,不仅失去了旅游探险的实际意义,更会让亲人焦心、朋友担心、社会忧心。这么做贪图的是个人满足,浪费的是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发展型消费的兴起,世界范围的旅游业愈渐兴旺,我国也不例外。驴友,伴随着自助游形式的兴起逐渐扩大了队伍,不仅包括了度假体验为目的的旅游客,也包括极限运动的户外爱好者。本文主要从近年来驴友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出发,主要研究探讨保障驴友户外运动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镜界·驴友     
《检察风云》2013,(12):85
跨入到2013年,本栏目也重新起航,增设"驴友",与原有"镜界"交替刊登。"镜界",通过一组高质量的摄影照片,辅以美文阐释。"驴友",以照片传达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从旅者的视角出发,为读者呈现各类人文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民 《政府法制》2013,(8):42-44
旅游向来为国人所青睐,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已流传至今,古代的超级“驴友”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