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国家重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和高校教育大发展,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激烈竞争,社会大众传媒消极新闻报道,都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影响。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的刺激等压力。近些年,各种高校发生非理性、甚至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大量关注和聚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上积极健康的,主流是好,但是还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文着重从多样性社会实践来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中旬到六月上旬的波及到全国的学潮逐步升温,由学潮到动乱,又由动乱发展到发生在首都的反革命暴乱,致使高校校园秩序相当紊乱,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卷入其间的大学生们,一直认为游行示威、请愿罢课等都是爱国行动;而不出教室,不出校门,坚持学习的倒反而是没有爱国之心的表现。因此,有人甚至提出,“要打倒背书包的,为了国家兴亡,岂能为一纸文凭而不闻窗外事”。可见我们有些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到了什么程度,这里显然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爱国的首要任务和崇高使命问题。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衣玉梅 《世纪桥》2009,(15):116-117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外界环境的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作为青年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伦理观念以及价值取向都已经相应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考验。这就呼唤着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思路的出现。面对当下最大的就业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即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载体。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寄语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向全国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的殷切希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部署,都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当代青年学生如何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是每一位学子都要深入认真思考并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命题。青年大学生要想健康地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就必须立大志,勤学习,常修德,健身心。  相似文献   

5.
朱晨曦 《世纪桥》2009,(13):108-109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一些占据校园生活很大比例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来实现其文化价值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那么大学生如何对待这些文化消费,怎样培育文明健康的大学生文化消费,以及大学生文化消费采用何种方式,选择何种内容,如何控制消费量,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试析科学"三观"在大学生精神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生精神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本文对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生精神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12)
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在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为例,阐述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的教育功能及创新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前在中国发生的风波,使全党和全国上下各界都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当动乱乃至反革命暴乱初步得到平息以后,人们不由得把目光转向对这次事件的反思,也转向对动乱策划者几年来在中国所制造的舆论的清理。进行这样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最终酿成的动乱和暴乱,理论上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与条件的变化,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也发生着重要的变迁。重塑高校大学生崇高的精神信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关系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命运。当前,重塑大学生坚定的精英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是当代大学生塑造精神信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责任感。当我们深入反思动乱的教训时,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新闻、理论、文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问题提了出来,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春夏之交,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发动了一场旨在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动乱.在动乱中,他们着"民主"的旗号,民主成为他们反对共产党颠覆社会主义的同义词.国际反动势力对此大加赞赏,称这次动乱为"亲民主"的运动.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力都为他们的反动行为加上"民主"的光环,这是新时期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网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手段和工作方法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都是我们必需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揳入互联网络,运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98%的都上过网,经常上网的为60%以上。这说明网络已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最大特点就是传播信息迅速及时、灵活开放,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大学生只需找到阿址,便可以看到任何媒体的全部内容。网络在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许多不健康的信息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也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其一,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在网络  相似文献   

13.
喻瑶 《学习月刊》2012,(14):84-85
大学生群体是当今青年中的知识群体,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并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势在必行。作为一门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性质应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我们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研究当前党员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引导跨世纪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八十年代的青年是思考的一代。那么,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无疑是这思考行列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思考内容之广,关心范围之宽常常超乎人们的预料。勤于思考,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长处。但我认为,就在这长处之中,也有一些缺憾和不足。造成这些缺憾和不足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青年学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团结凝聚大学生、宣传组织大学生、发展优秀大学生党员,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学校和学生之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储备人才和骨干的重任。因而,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党关心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党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本文先找出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呢?在高校教育的诸多复杂要素中,除去客观条件,最重要的莫过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了。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经过国家的挑选,不论是思想素质还是智力、修养等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青年,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赋有朝气。然而他们也正处在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旺盛而不稳定的特殊年龄阶段,往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彷徨、孤独和失望等心理障碍,进而产生由于不适应、不习惯而造成的心理危机,甚至发生心理性疾病。近几年许多资料表明,在大学校园里,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就是网络上面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打开电脑,我们会发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流行语已经充斥着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虽然在信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有着"方便、形象、幽默"等优点,但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网络流行语却存在着另一些负面因素,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信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年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必须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