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竞争力是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国家"生产关系"意义上的竞争力,而创新竞争力或者说是技术竞争力,则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意义上的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面临许多深层次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难题,需要探索和开辟新的改革路径和模式,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转型,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我国要从多角度提升制度竞争力,主要包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制度文化的自信力、制度结构的运行效率、制度构成的法治含量以及制度模式的修复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群山 《岭南学刊》2005,(2):69-71
小企业要在创业初始就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并保持旺盛的活力永续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小企业创业的异质竞争力、企业后续发展的成长竞争力以及获得永续发展优势的长远竞争力。小企业三大竞争力提升,源于小企业创业经营领域与资源的独特、技术与管理优势的培植和企业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直接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三项任务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驱动力,实现"双中高"的中流砥柱。解决新的阶段性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推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因。以波特"钻石模型"为视角,对产业竞争力的六个要素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双引擎,知识密集和高技术产业是必要条件,要抓住新的历史契机,提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实现提质增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县域主导产业可以是特色产业,可以是优势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擎。县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培育主导产业。要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就必须有相应的内生动力机制做支撑,即通过创新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人力资本的使用、灵活可行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杨春权 《前进》2011,(4):48-50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2009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坚持开放是过去40多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卓有成效的有力武器,维护安全是未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底线。审慎把握高水平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平衡,是织牢织密金融安全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嘉兴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  相似文献   

9.
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同时,实体经济可以为核心竞争力提供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制度支持。因此,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外贸提升视角下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技术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由其所引发的国际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张。国际物流业是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相关支持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紧密相关。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升,从而对国际物流业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国际物流业与这些新要求间存在的差距,本文提出了发展国际物流业以达到这些新要求,并在新要求视角下给出了提升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微观决策技术与宏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胡继发 《群众》2007,(12):39-4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靠科学发展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产业链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产业链全球配置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时,产业链式发展就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产业链的区域性分析为基础,指出了产业链式发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意义,提出了区域经济以产业链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高师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由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构件形成的内涵实力的竞争。因此,要在地方高师院校中着力打造科研相对优势和自身科研特色,紧贴专业、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积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杨运姣 《前沿》2007,(3):148-150
绩效管理是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的功能资源。地方政府竞争力低下,往往与绩效管理理念偏差、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绩效管理技术落后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应从绩效管理的价值塑造、制度创新及其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来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李宁 《群众》2013,(10):12-13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技术、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在区域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软实力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文化软实力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设和提升江苏的软实力,使软实力实实在在起到推动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有必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江苏的先导产业,把汀苏文化软实力做得更硬更强。  相似文献   

16.
骆杰  朱江 《时事报告》2007,(2):40-4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由于研发投入的逐年增长,科技人力资源的大幅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使得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梁春媚 《求索》2013,(4):54-56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随着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必将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领域。本文通过RCA指数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分析讨论了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并对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宣传力度,创造旅游品牌,实施科技兴旅战略,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健全和完善法律等。  相似文献   

18.
必须公证制度是公证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强大的必须公证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 ,建立强大的必须公证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立公证在非诉讼领域的主导地位 ,即必须公证深度介入经济社会的主要领域 ;必须公证在立法上分布广、数量多 ;必须公证法律效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目前经营城市中存在的外延扩张定位的不足,指出经营城市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并从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出发,指出培育城市主导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其它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饶南湖 《思想战线》2008,34(3):114-116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有关竞争力的研究中,现有文献几乎都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维角度,对竞争力的来源、发展和评价作分析,并提出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提升竞争力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