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在1987年10月因股市暴跌而持续攀升之后。1988年初以来,已失去过去那种繁荣景象,呈现跌势,且跌幅显著。 1987年底,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平均每盎司为503美元;1988年底则跌至410美元,跌幅达18.5%。1989  相似文献   

2.
伦敦专电 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的股价在两周间,降幅都达到二位数,伦敦股市下降了25%。现在,单从股市下跌的幅度和速度看,这似乎比1929年10月导致30年代大危机的那次暴跌更糟。然而,英国舆论大都认为,其结果还不致于如此,关键在于西方工  相似文献   

3.
10月初以来,纽约股票市场的狂跌风潮引起世界性股市的大暴跌。这是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领域中继美元汇价和石油价格大暴跌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使世界经济形势更为严峻。 这次美国股市暴跌具有下列一些显著特点:一、来势凶猛,跌幅空前。仅10月19日就下跌了22.6%,比1929年10月28日大萧条开始时股票跌幅(12.8%)几乎要大一倍;二、全面下跌,损失巨大。除了道·琼斯工业指数所包括的30种热门工业股票外,还有大约1800种其他股票也发生了暴跌。从10月14日至20日,美国股市损失了6480亿美元;三、波及全球,冲击猛烈。在美国股市狂跌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柯蓝  张仲 《瞭望》1989,(19)
珠海市10年大事评选已经揭晓。11600多张选票中,有96.5%的选票,推选“珠海经济特区试办成功,投资环境吸引万商云集”为10年来第一件大事。这是从群众角度总结出的珠海经济繁荣的首要因素。 事实确是如此,远的不说,仅1988年,珠海市引进外资就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这一年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105宗,比1987年增加50%,协议投资总数3.8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为1.17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67%。  相似文献   

5.
1987年,世界经济在低速而不稳定中度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2.5%以下,比严重“滞胀”的70年代下半期还要低。股票价格暴跌,美国汇率大降,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随之放慢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经济增长速度有的也有所放慢。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机构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存在两种不同估计:一种比较乐观,认为明年将是个好年头;另一种比较悲观,说不会是个好年头。 从总的情况看,1987年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好于1986年,而且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好,特别是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东京银行等估计,198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亚太地区为3.5%。亚太地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随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与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联合专家小组,前往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苏黎世进行考察。在同西方经济专家和银行家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对西方经济形势的分析,有些独到之处。 西欧经济在1983—1987年连续5年低速增长之后,1988年出现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率达到3.5%,大大超过人们原先预期的1.7%,是12年来的最高水平。至于今后西欧经济发展的趋势,他们下述一些看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人们是在股票行市暴跌的阴影中迎接新年的,当时许多经济专家对1988年世界经济形势抱乐观态度的并不多。但世界经济在1988年的实际发展却出乎意料的好。多数经济专家的预测并不准,说明了经济预测之难。 现在,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龙年较为顺利,蛇年又将如何呢?尽管预测很  相似文献   

9.
由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开始的整个西方世界股市危机,反映了西方世界经济诸种关系的严重失衡,尤其是暴露了美国经济形势之严峻和经济实力地位的下降。美国自80年代初开始连年出现的高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至今年累计已分别达到1万亿美元和7千多亿美元,国债已超过2.3万亿美元。这既是美国当前经济困难之所在,也反映了美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因此,各国际组织、预测机构对国际贸易增长的预期也普遍持乐观态度。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4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会超过2003年,达到7。5%。 但2005年的国际贸易形势则不会像2004这般令人快慰。美国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增长、拉美经济的复苏能否持续、国际油价市场能否得到控制、美元汇率是否继续温和下跌等4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人们对2005年世界经济走势看跌,因而,相较于2004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极可能显现疲态。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世界农业在艰辛和曲折中前进。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的多种经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_1986年间,世界农业生产每年增长2.5%,高于同期世界人口的年净增率。但是,1987年和1988年的世界农业生产只分别增长了0.9%和0.1%。1989年世界农业虽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畜牧、水产业也出现了增长缓慢的现象。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世界农业的发展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七国首脑会议将于五月四日至六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这是西方七国首脑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要议题的第十二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西方国家汇率激烈波动、石油价格暴跌和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的背景下举行的。据日本官方透露。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与会国家协调经济政策以保持西方经济继续增长。具体将讨论货币政策、举行新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和石油价格走势及其影响。 这几年,美国的高利率和美元高汇率,引起大多  相似文献   

13.
史敏 《瞭望》1988,(34)
今年以来西方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乎预料的良好势头。在匹兹堡出版的《美国经济评论》7月号说:“年初,我们预测在1988年中或晚些时候将开始出现新的衰退,显然估计错了。”国际经济机构纷纷调高了原先对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如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原先估计其24个成员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25%,5月份将其调高到3%。 美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今年不会出现衰退,但预算赤字仍然庞大,通货膨胀明显抬头 美国经济情况之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尽管居民消费增长呆滞,第一季度的消费在去年第4季度下降2.5%的基础上增长了3.5%,估计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所共同主办的“世界经济形势讨 论会”于1988年12月15日至17日 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 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讨论会,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当 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总的说来,1988年的世界经济状况比预期的要好,增长速度快于上一年,没有发生大的动荡。  相似文献   

15.
李成勋 《理论视野》2008,(11):39-3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在美国一系列重量级投资银行纷纷倒闭之后,从10月5日到11日一周之内股票价格又暴跌了20%以上,这是20多年来最大的跌幅,而且是在美国国会己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以后出现的股市惨象。值得重视的是,发端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现在已冲击到发展中国家,并且已由金融危机延伸到实体经济增长的下滑。目前,金融危机已成全球关注的焦点,防范金融风暴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梁楠 《侨园》2002,(2):14-15
来自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表明,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50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增长6.8%;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世界各国出口纷纷衰退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外贸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6.8%的增长。究其原因,除了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扩大出口的政策以外,全球生产转移效应导致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的生产和采购,也是去年我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预测,这种生产转移效应今年上半年还会延续,但将随着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复苏趋于减缓。中国外贸的蛋糕在变大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Z1)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预计,200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约为8.2%,仍将与印度一起同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继续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略高于3%,与 2005年大体相当,低于2004年创纪录的4%增速。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是世界石油市场大动荡的一年,石油价格在大量过剩石油的冲击下连续下跌,主要原油价格平均降至14.69美元一桶,与1987年相比,下跌了近20%,成为世界石油市场波动较大的一年。 世界油价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自我约束机制失灵,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各成员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惜抛弃行之有效的“限产保价”政策,竞相超配额生产,致使1988年欧佩克平均日产量达1950万桶,比1987年多200万桶,创下7年以来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已经翻过其历书的最后一页。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笔者根据个人的判断,就80年代世界经济中的10件大事,概述其含义,最后引出简短的结论。 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在度过了1980—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1983—1989年,西方经济已经持续增长7年,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为4.3%和3.3%,接近1950年以来40年的长期平均数。 这一持续增长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加速科技进步、调整经济战略、改善产业结构和适应形势变动(例如利率高持、汇率剧变、石油价格大幅升跌)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经济政策不连续性的风险正  相似文献   

20.
支持宏观经济继续向好 2001年,我国经济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为8.1%、二季度为7.7%、三季度为7.0%、四季度则为6.7%。股市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一度跌至1300多点。而在2001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14.4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7.4万亿元,这不仅意味着居民有效需求不足,也意味着银行压力的增加,通货紧缩的趋势仍在延续。同时美国、日本、欧元区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仍处于低谷,复苏进程缓慢,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