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使资源配置低效化,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严重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平稳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进行一般分析,剖析披露失真问题的表象和成因,并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策界和学术界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相比于政府高层官员而言,学者们对事件背景有更充分的了解,但学者们很少能够理解决策需要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在内部达成共识的现实。为了能对政策施加影响,学者们必须学会言简意赅地表达其核心观点,学会意识到问题在政策界的操作范围及其政治背景,并运用媒体作为重要工具吸引决策者的注意力。同时,决策者也需要做出努力,为学者参与对主要问题的讨论提供机会。只有当学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决策者的需求,而决策者能致力于接近学术团体时,两者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利的最新发展表明,当代中国农民的权利发展并没有遵循公民权利发展的经典序列;农民的社会权利也不是他们自下而上"争来"的,而是决策者自上而下"给予"的。这种被动实现的社会权利有助于强化中央的权威,但其对于基层社会的"维稳"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决策者应利用中央权威得到强化这一"时间窗口",适时推动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研究层次由国际体系层次向国内单位层次的回落及其拓展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趋向,重视研究国家对外政策中的国内根源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而在纷繁复杂的国内根源中,思想因素以其在外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疑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思想观念对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帮助决策者认清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影响决策者对战略形势的评估与判断以及本身内化为政治体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邬琼 《南风窗》2010,(9):70-71
在更深层次上增加居民实物及货币收入是中国经济必将面临的长期挑战。2010年的通货膨胀则将中国经济失衡的矛盾全然摆上台面,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克诚 《南风窗》2012,(10):39-40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生育政策调整与不调整都存在着风险,且这种风险往往要20年之后才能看到。回顾历史可见,每次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均是对决策者智慧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医疗损害鉴定立法细化是一项重要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医疗损害鉴定的基本原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损害鉴定的基本原则对于解决医疗纠纷、推动医患纠纷立法、实现医学进步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医疗损害鉴定的基本原则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未来的立法应重视医疗损害鉴定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查艳玲 《法制博览》2015,(2):129-130
国际航空法中关于旅客在航空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尤其纯粹的精神损害赔偿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华沙公约》第17条的涵义,列举了相关实践。1999年通过的《蒙特利尔公约》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精神损害可能与身体损害一样对受害者产生严重影响,医学发展已经能够证明精神损害实际上是一种身体损害,对精神损害尤其是纯粹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是国际航空私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许鑫 《法制博览》2023,(2):94-96
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日常消遣、娱乐聚餐都离不开酒,但是因为近年来共同饮酒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案件数量日渐增多,促使我国法律领域对此类案件关注度持续增加。共同饮酒致人损害案件情况复杂,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想要切实降低共同饮酒致人损害案件出现频率,就应该深入对共同饮酒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进行分析,认识到不同情况下责任划分的情况,提出降低共同饮酒致人损害案件频率的策略。本文将针对共同饮酒人内涵以及共同饮酒致人损害中“人”的范围界定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出共同饮酒致人损害责任构成要素,其目的是提出避免共同饮酒致人损害事故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郑洋 《工会博览》2011,(1):172-173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成为侵权责任法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的立法完善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结束了以往我国医疗损害责任二元化的混乱局面,明确了医疗损害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这在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09,(6)
台湾地区主计处公布了今年经济成长数字,是-2.97%。台湾经济成长动力太过依赖制造业对大陆的出口,其余产业少有贡献,恶果近逼到决策者眼前。就业市场快速紧缩,政府为了救失业,试图透过扩  相似文献   

13.
张墨宁 《南风窗》2013,(2):45-47
几乎所有的社保改革试点都没有一个预期、时间表和完整的案头设计,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改革的名声,损害了公务员的形象,甚至连累了其他所有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1+1”之路     
不是“哥德巴赫猜想”中神秘的1+1也不是小学生练习本上简单的1+1这是决策者在宏观经济运筹上的构想市委常委们一致同意,把这称之为——“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五大角色功能: 1.决策者政策理念的主要来源 智囊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探求传播知识理念,目的是使决策者接受研究成果,使理念能够落实在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智囊机构还是意见交换和政策网络的促进场所,多数政治家经过和专家的互动,可以参与分享这些专家在政策问题上的观点,进而有利于自己做出决定。 2.政府公共政策议题的评论者 美国学者希高特和斯通认为,智囊机构在政治生活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试图告知和影响,而非制订政策”。他们最有可能扮演的角色,是对公共议题进行批判的观察者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周雷 《南风窗》2010,(25):34-35
以单一植物工业化种植和区域城市化模式为代表的发展心态,给西双版纳带来严峻的生态挑战。但具体争议的意义已经不大,关键是中国需要一种环境决策机制,无论是决策者、投资人和农户,都应该受到一定约束,立法层面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法制博览》2015,(7):128-130
惊吓损害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加害行为,但是目前没有在我国法律中进行界定,也没有对惊吓损害受害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惊吓损害会侵害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等人身权益,有时候带给受害人的伤害超过了肉体上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吕建超 《法制博览》2015,(5):112-113
本文先从概念分析开始,对与损害有关的概念进行了语义学上的澄清,并力图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吸收英美法的损害概念,结合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了损害的两种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3):73-75
学者和决策者争议于是否该拯救欧美,更多的着眼点在于外汇储备的收益和风险考量,普通中国民众更多的不平之感则主要在于中国自己的问题一大堆,却花老百姓的血汗钱去拯救别人,为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埋单"。  相似文献   

20.
刘香主 《法制博览》2015,(6):258+257
精神损害是指民事主体心理上的障碍及痛苦,精神损害赔偿是针对精神损害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列举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并从责任形态的角度出发判断有无精神损害赔偿。本文考究国外对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界定,瑞士"一般规定加具体列举"的折中模式值得我国借鉴。本文贯穿"精神损害决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将精神损害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本质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