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案情简介:赵某系秦皇岛某国有企业职工,1997年1月30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2年1月30日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与赵某终止了劳动合同,但未支付经济补偿金。赵某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5个月本人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认为,2001年10月6日国务院发布319号令,已将《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赵某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有法律依据,要求仲裁委员会驳回赵某的仲裁请求。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开庭审理,裁决用人单位向赵某支付4个月本人标准工资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2.
《工友》2014,(12)
正《工友》编辑部:我们公司规定加班费按季度结算,劳动合同中也是这样约定的。前几年,我们很少加班,加班费少,因此就没放在心上。可最近两年,公司接的订单多了,而人手并没有增加,我们经常加班加点,不少职工每个月的加班费数额快赶上月工资了。我们要求公司按月随工资一起发放加班费,但遭拒绝。理由是合同已有明确约定,必须遵照执行。请问:加班费是否应按月发放?  相似文献   

3.
方辉 《工友》2010,(7):36-36
案例回放: 朱某在一家物业公司担任消防值班员,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10年3月,朱某以公司未为其支付加班费为由,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万元加班费。物业公司认为,本公司根据保安工作的特点,实行4班倒工作时间,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仅为5.5小时。  相似文献   

4.
《工友》2013,(6):26-26
《工友》编辑部:2010年10月,我与某公司签订2年期劳动合同,从事数控加工工作。由于技术过硬,表现良好,4个月后我就被任命为班长。该公司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对管理岗位的职工实行高工资制,不再计发加班工资。合同到期后,我没有与该公司续签。由于我在该公司工作的2年期间经常加班,所以在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时提出支付加班费的主张。公司则以我当时默许了  相似文献   

5.
王明  杜彦 《工友》2011,(9):14-15
在职时敢怒不敢言,辞职后速告单位索要加班费 家住重庆市璧山县的彭峻峰,曾在广州天力建筑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下称天力公司)当了四年多的资料员。彭峻峰说,这期间,他一共加班3509小时,公司却未支付过加班费。  相似文献   

6.
鲁骏 《工友》2011,(6):28-28
专家点评: 首先,《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余军 《工友》2011,(12):27-27
案例回放: 王某于2008年经招聘进入武汉某工贸公司工作,公司经常安排其加班,但却不支付加班费。2011年8月,王某以公司不支付加班费、拖欠其工资为由向公司经理递交了书面辞呈,但该公司经理拒收,王某此后也不再到工贸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8.
计件工资的秘密在于资方以保证一定的利润和保证能雇到一定的工人为前提,工人并不知道计件工资的秘密,反而把计件工资看作为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不劳不得,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度。由此,产生制度性地规避最低工资、规避加班加点工资、规避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等问题。解决计件工资规避劳动法规的关键并不在于加强政府监管,而在于确立工人的“话语权”,即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集体谈判。因此,应设计工会进行计件工资行业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操作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08,(4):7-7,10
近年来,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随意提高劳动定额或压低计件工资单价,企业员工为完成生产任务不得不超时劳动,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影响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据全国总工会调查,43.5%的职工认为计件工资单价偏低。56.6%的职工经常加班,其中四分之一是由于不能完成劳动定额造成的,每天需要加班2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劳动定额的职工占被调查人数的27.6%。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13,(10):25-25
《工友》编辑部:我在一个建筑工地做木工,当时包工头说好按月根据我完成的工作量计件支付工资,但是好几个月了,包工头都以发包方没给钱为由不予支付工资。最近再找包工头时,他却手机关机,干脆躲着不见我们了,请问我们该怎么办?桑成武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30日,通畅公司生产部发出通知,要求所有职工“五一节”期间加班,理由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青工贾某、胡某、崔某等三人提出加班应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加班费时,遭到了生产部经理牛某的严厉批评。贾某等人据理力争,指出“五一节”是法定假日,如要求职工加班,必须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加班费,否则,我们有权拒绝加班。牛经理当即表  相似文献   

12.
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编辑同志:我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生产中,我们农工与其他合同制工人从事相同的工种的工作,但劳动报酬却低于他们。如加班费、年终奖金分配没有份,工时计价也不相同。请问,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我们应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石艳军 《工友》2014,(3):29-29
正我2005年应聘到公司,先是在办公室,后来在人力资源部做事。2010年工会换届选举,当选为工会主席。人力资源工作和工会工作有共同之处,都涉及到与员工沟通、心理辅导、矛盾处理等方面,如果员工利益与公司发生矛盾,我们会通过沟通来解决。我们公司是生产微型电流电压互感器的,2010年,公司要进行工艺改革,其中涉及到对工价的调整。改之前,公司的生产线一个人独立完成全部的工序,按照完成的成品件,来计算工资。因为工序复杂,员工需要培训至少6个月。工艺改革后,要求每个人只需学1-2道工序,员工经过2个月培训就能上岗,流水线的生产,员工熟练程度增加,工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02,(6)
编辑同志:“五·一”长假期间,已订单紧急,公司安排我们连续加班。订单完成后,公司给我们补休7天。当我们要求发加班工资时,公司说已经安排补休了,就不发了。请问,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一位职工答复:公司以补休为由不发节假日加班工资的做法是不符合规定的。《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14,(12):54-54
案例:赵某是某机械厂的维修工,他与厂方签订了期限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劳动合同。2009年1月,双方签订《关于培训费用的协议》,约定赵某需在机械厂工作满3年,否则需返还全部培训费用及培训期间的工资。2011年11月,赵某离职。在职期间,机械厂曾安排其参加4次(合计15天)由供货商举办的培训,为其报销差旅费8662余元,培训内容为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操作。机械厂认为赵某在工作时间不满3年即离职,应自行承担培训费用,且无需支付他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共计3500元)。机械厂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赵某返还在职期间培训费用8662元及培训期间的工资3500元。区劳动争议仲裁委裁决驳回了机械厂的请求。  相似文献   

16.
工龄答疑     
问:我原是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农民,9年前因城市建设土地被征用,后由政府协调进工厂当了非全日制的小时工,上班3年后被工厂招为了全日制工人。工厂实行计件工资,我对工龄没有什么概念。去年实行创新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人员重组,我因学历低、年纪大等原因被精简。在发放经济补偿时才感到了工龄的重要性。我想问,我征地前的"农龄"、非全日制工作的"时龄"应否计入"工龄?"答:工龄事关工人的切身利益,并非小事一桩,它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职工年休假;医疗期;病假  相似文献   

17.
吴振祥 《工友》2014,(6):15-16
正在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如何把握计件工资的合理定额、定标?本文尝试进行探讨。一、从法律政策看,计件工资需要集体协商实现。纵观我国法律,《劳动法》主要以计时工资作为立法基础,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在其他部门规章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要求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10,(5):44-44
去年我公司招聘了一个做销售工作的员工,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此员工的年薪为8万元人民币,公司根据考核按年支付工资,支付年薪的日期为每年的12月30日。可一年后,该员工突然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以前未付的工资,以后的工资不再按年支付,改为按月支付。我公司与该员工已在劳动合同约定了根据考核按年支付工资,因此打算拒绝该员工的要求。请问我公司如果这么做是否存在法律风险。薛丽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14,(6):29
正《工友》编辑部:我在韦某开办的工厂从事焊接工作,由于该工厂未经注册登记,所以也就未签订劳动合同。2个月前,我在工作中发生伤害事故,住院治疗半个月,后经伤残鉴定为九级。由于我的伤害是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所以韦某拒绝支付医疗费和给予赔偿。我申请工伤认定,劳动部门也没有受理。请问,我应如何索赔?可以要求赔偿哪些项目?陈建波陈建波读者:申请和认定工伤的条件之一是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韦某在所办工厂未经注册登记的情况下,招用你从事  相似文献   

20.
成都之行 2013年9月的一天,家在师宗县龙庆乡的农民工赵某接到在成都打工的老乡电话,前往成都的一处建筑工地。50天以后,赵某的妻子张稳庆也来到成都,在同一处工地上干活。他们的工作是绑扎钢筋,男的每天180元,女的每天160元,都是口头协议,没签劳动合同,更不用说买什么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